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历史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高二下·浙江期中) 下图是丝绸之路路线示意图。下列解读正确的是( )

    A . 线路①主要通过“沙漠之舟”骆驼转运东方的香料 B . 线路②也是匈奴、突厥等游牧民族西迁的必由之路 C . 线路③加强了中国西南地区与东南亚、南亚的联系 D . 线路④的开通改变了亚欧大陆从东到西的政治格局
  • 1. (2024高二下·浙江期中) 有学者指出,早期的中国并不能算是“地大物博”,先民曾被束缚在一张匮乏的食品单上。在中国食物体系进化丰富的过程中,一些朝代显得尤为重要。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A . 汉朝时期,葡萄、苜蓿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B . 唐朝时期,小麦、大麦通过海上贸易传入中国 C . 明朝中后期,玉米、甘薯在中国得到大规模推广 D . 清朝光绪年间,番茄作为食用蔬菜开始传入中国
  • 1. (2024高二下·库车月考) 下图为魏晋时期的画像砖,画像砖上的人物用一个叉状的工具穿肉并进行炙烤。据记载,“炙”本是游牧民族烹饪肉类的方法,魏晋时期,“中国尚之,贵人富室,必畜其器,吉享嘉宾,皆以为先”。这说明当时( )

    A . 华夏认同观念加强 B . 游牧民族借鉴中原习俗 C . 民族交融不断发展 D . 民众饮食结构发生改变
  • 1. (2024高一下·丰城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图像史料蕴含丰富的历史信息,也包含了复杂的判断。图被称为“凿空丝路的图像记忆”,但有一些明显的“错误”。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壁画中找出两处“错误”,并就“错误”产生的原因分别予以说明。(要求:信息有效,史实准确,阐述充分,逻辑清晰)

    1. (1) 派遣张骞出使西域的是汉武帝并非汉宣帝。
  • 1. (2024高一下·丰城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朝藩镇的设置,最初就是为了应付边疆民族战争的。如朔方, “山河襟带,关辅要冲”,天德军, “尤居边要”“实扼戎吭”,南西道, “控全蜀咽喉之地,当狂寇奔侮之冲”,剑南东川, “蜀门重镇,雄压险中”,西川, “表里山河,内外险固”。战略地位皆甚重要。

    ——摘编自《旧唐书》等

    材料二  北宋建立后,为了“惩创五季,而矫唐末之先策”,改变节度使割据一方“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甲兵,又有其财赋”的局面,不使北宋成为继后周以后又一个短命的朝代,宋太祖、太宗及其后继者采取了一系列“防弊”之政。

    ——摘编自朱绍侯等《中国古代史》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试分析唐朝设置“藩镇”的目的及结果。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北宋为改变节度使割据地方而采取的“防弊”之政。
  • 1. (2024高一下·丰城月考) 《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上谓辅臣曰:“盖北有强敌,西有黠羌,朝廷汲汲枝梧不暇。然二敌之势所以难制者,有城国,有行国。自古外裔能行而已,今兼中国之所有,比之汉唐尤强盛也。”材料中的“二敌”是指(   )
    A . 女真族与党项族 B . 女真族与契丹族 C . 契丹族与蒙古族 D . 契丹族与党项族
  • 1. (2024高一下·丰城月考)  据学者研究,图1、图2分别为比宋和南宋政治地理结构图。

    据此推断,南宋政治地理结构的变化( )

    A . 简化了地方行政层级 B . 改变北攻南守的形势 C . 有效防范了武将专权 D . 有利于维系偏安政权
  • 1. (2024高二下·贵港期中) 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大量流民侨居南方,但“至(北魏)孝文帝立而崇经礼士,浸浸华化,于是中原士族向之避难在江左者,又相率慕化来归”。这一变化(    )
    A . 有利于南北文化的交流 B . 得益于北魏社会经济的繁荣 C . 加速了南方政权的衰败 D . 缓解了江南地区的人地矛盾
  • 1. (2024高二下·深圳期中) 汉武帝时西汉在政治、经济和经略边疆等方面都表现出了恢宏的气势。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初年以妥协为主的隐忍战略,为政权的巩固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相对稳定的周边环境,但也存在边境饱受侵扰等弊端。60多年的“休养生息”,为汉武帝反击匈奴奠定了物质基础。为提振国威,汉武帝改变了柔弱的边防政策,大规模开疆拓土。经过三十余年的经营,汉朝的边疆地区得以稳固和发展。

    ——摘编自王玉冲《汉武帝治边方略》

    材料二

    中西双方的商贸活动中,西汉精美的丝织品、茶叶、漆器和铁器等,随着大批汉朝使臣和众多商人西行,源源不断地被带入了西域、中亚、西亚和南亚等地,直接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提高了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西汉王朝正式打开了与西域、中亚、西亚和南亚等地交往交流的门户。

    早在汉武帝时,中国海船就携带大批丝绸、黄金,从雷州半岛起航途经今越南、泰国、马来半岛等国,远航到印度的黄支国(今印度康契普拉姆)去换取这些国家的特产。然后,从今斯里兰卡经新加坡返航。这样,中国的丝绸早在公元前就传入上述各国。由于中国丝绸对世界各地具有极大的吸引力,东南亚、南亚乃至西亚、欧洲各国都派使节到中国通好,献礼品以求赏赐丝绸和进行贸易交换。自此便有中国丝绸传入今印尼、印度和缅甸,并通过缅甸传到欧洲的大秦(罗马)的这一条途径。

    ——摘编自张连杰《论张骞出使西域与丝绸之路相关联的几个问题》等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汉治边政策的变化,并分析促成这一变化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西汉开拓疆域打开“与西域、中亚、西亚和南亚等地交往交流的门户”的史实,并概括西汉时期形成的对外海上航线。
  • 1. (2024高一下·图木舒克期中)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代中国人开通了丝绸之路;郑和七下西洋,张扬的是国威与和平,促进了不同文明的交往。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对自己的儿子亚历山大说:“我的儿子,找一个适合你的王国吧,马其顿太小了。”成年后的亚历山大将300领波斯铠甲作为给雅典娜的祭品送回雅典卫城,带着如下题字;“来自亚历山大,腓力之子和希腊人(除了斯巴达人)的奉献,从居住在亚细亚的野蛮人手中夺取。”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资料》

    材料二 “平民政体”(民主政体)一词的确解应该是自由而贫穷——同时又为多数——的人们所控制的政体;相似地,“寡头政体”一词的确解应该是富有而出身较高——同时又为少数——的人们所控制的政体。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著,吴寿彭译《政治学》

    1. (1) 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不同文明交往的主要方式有哪些?
    2. (2) 材料二中的哪种政体更能发挥公民的创造力,造就辉煌灿烂的古希腊文化?试举两例予以说明。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共28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