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历史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3高二下·海南期中) 1898年,光绪帝下诏“兼采中西各法”振兴农学。清政府在直隶等地建立农事试验场,并进口多种新式农机具。但是这些新式农机具使用的仍是人力和畜力,而且并未推广。这表明当时( )
    A . 清政府固守传统的经济政策 B . 生存危机倒逼政府调整经济模式 C . 近代化变革缺乏经济基础 D . 西学东渐推动洋务运动深入发展
  • 1. (2023高二下·临渭期末) “天演”、“物竞”、“淘汰”、“天择”等术语,渐成报纸文章的熟语和爱国志士的口头禅。许多人用这些名词做自己或女儿的名字。原名胡洪骍的胡适,也从“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中取“适”字做了自己的表字和笔名。这反映了(    )
    A . “开眼看世界”成为一股社会思潮 B .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文化主流 C . 崇洋媚外渐成社会风尚 D . 实行制度变革的意识萌发
  • 1. (2023高二下·临渭期末) 近代一位外国人这样评价戊戌变法:“如果认为维新是要从顶端而不是从基础上开始的话,在这一张变法的清单上是挑剔不出什么毛病的。条条都很健全,条条都打中一个显著的弊端,并且条条都是可以付诸实施的;但是这种以上谕变法的整套结构就是一个倒置的金字塔。”他认为变法的缺陷在于(   )
    A . 采取了自上而下的方式 B . 变法措施贪大求全 C . 缺乏充分的思想动员 D . 没有得到广泛的社会支持
  • 1. (2023高一下·银川期末) 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先后提出了“师夷长技以自强”、“君主立宪”、“民主共和”、“民主和科学”的思想,近代中国学习西方历程的特点是(  )
    A . 学制度→学技术→学思想 B . 学思想→学制度→学技术 C . 学技术→学制度→学思想 D . 学制度→学思想→学技术
  • 1. (2023高一下·萍乡期末)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当恐怖时,国因逾三十万,巴黎已逾八千。进因会谈,惟坐待死……一时之才学佳人,名宝古物,皆几扫净尽。比之黄巾、黄巢之祸,尚远过之。尚饰绝美之名,以行其凶残之实而人或信之,至今吾国人,尚妄称法之自由平等,而称欲师之。此则欺人之甚,而天下之人果易欺者也。

    ——明夷(康有为)《法国革命史论》

    材料二:法国大革命时期要求所有法国公民都说标准法语,来代替许多地区方言。法国建立了公立小学,来教授法语和灌输对国家的热爱,法国革命还创立了像国旗、国歌和国家节日之类的民族主义仪式和象征。对国家的这种息息相关之感从法国传到了邻国,甚至由于拿破仑的对外侵略战争,被侵略者借助法国革命的成果作出反应。法国革命者在宪法中强调财产权“神圣不可侵犯”宣布了个人的自由权。但公民自由权并不能使劳动者免受由失业、疾病、伤残和老龄引起的贫困和不安全,因此公民迫切要求实行社会改革,要求承认社会对全体公民的福利所负的责任。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康有为对法国大革命看法并分析其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法国大革命的历史影响。
  • 1. (2023高二下·九江期末) 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史实与推论错误的是( )
    A . “戊戌变法”——推动了新思想的传播和思想解放 B . “辛亥革命”——从此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C . 鸦片战争——开启了中国大规模近代化的步伐 D . 五四运动——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 1. (2023高二下·福州期末) 某学者认为康有为的维新思想是“将自由、平等、民主等价值理念镶嵌在他所构建的今文经学体系之中,虽显得杂糅、生硬,但也体现了康有为试图以今文经学为契机来实现儒学现代化转换的努力”。该学者在此强调康有为( )
    A . 变法思想具有落后性 B . 运用儒家思想宣传维新变法 C . 借助皇帝变法不现实 D . 变法的目的是复兴传统儒学
  • 1. (2023高一上·怀仁期末)  流行语作为一种词汇现象,反映出社会的变化。诸如“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摸着石头过河”“发展才是硬道理”,以及“中国梦”“撸起袖子加油干”“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命运共同体”等,这些流行语( )
    A . 映射了当代中国主流文化的走向 B . 是历史转折与社会发展的见证 C . 昭示了当代国人思想解放的程度 D . 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 1. (2024高一下·安平开学考) 19世纪末,维新派人士普遍认为,中国实现富强的不二法门是“兴民权”。比如,谭嗣同就认为:“方今急务在兴民权。”康有为则说:“从知天下为公产,应合民权救我疆。”这些主张的传播(   )
    A . 标志着维新派登上政治舞台 B . 适应了反清革命的理论需要 C . 严重动摇了清廷的统治根基 D . 有助于国人救亡意识的觉醒
  • 1. (2024高一下·安平开学考) 钱穆曾指出,“清儒考证之学,盛起于吴晥,而流行于全国,独湖湘之间被其风最稀”。在维新运动中,湖湘之人更关心经济、民政、吏治等实际问题,积极修建铁路、开办学堂、创办报刊。据此可知,湖南省维新运动的开展(   )
    A . 以改善民生为核心内容 B . 源于维新思想最先萌发 C . 得益于独特的文化氛围 D . 促成戊戌变法条件成熟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共37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