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历史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高二下·广东月考)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法家学派为了论证以法治取代礼治的必然性和优越性,对于法的概念等进行了探讨。慎子说:“法者,所以齐天下之动,至公大定之制也。故智者不得越法而肆谋,辩者不得越法而肆议,士不得背法而有名,臣不得背法而有功……骨肉可刑,亲戚可灭,至法不可阙也。”韩非也认为只有“去私曲,就公法”,才可以“民安而国治”。

    ——摘编自张晋藩《法尚公平:中国古代的法治追求》

    材料二 自秦以来,中国二千年的法律是“为上而立”的,是专制帝王用来“驱迫束缚其臣民”,使臣民“恐怖慑服”的“防奸”手段。他强调政府应该为民立法,这样才合乎“天理人情”,才是“治国之法”……“法之既立,虽天子不可以不循也”。

    ——摘编自严复《法意》(1909年)

    材料三 长期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把依法治国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把依法执政确定为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积极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取得历史性成就。目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法治政府建设稳步推进,司法体制不断完善,全社会法治观念明显增强。

    ——摘编自《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14年)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时期法治思想出现的背景。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严复的法治思想。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现代中国实施依法治国的意义。
  • 1. (2024·长沙) 表3 1949-2019年中国基层治理体制的变迁

    时间

    治理目标

    治理主体

    治理策略

    治理结构

    1949~1957年

    社会秩序

    政治、行政与社会

    动员式

    分散多元

    1958~1978年

    社会汲取

    政治与社会

    单位制

    政治一元

    1979~1999年   

    社会反哺   

    行政与社会

    项目制

    政社二元

    2000~2019年

    社会发展

    政治、市场、行政与社会   

    绩效制

    一核多元   

    其中1949-1957年基层治理的突出特征是(   )

    A . 社会改造 B . 社会治理 C . 社会重构 D . 社会培育
  • 1. (2024高一下·乌鲁木齐月考)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在部分地区先后设立民族自治区、经济特区和特别行政区。三者的共同之处是(   )
    A . 都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资本主义制度 B . 都由中央人民政府统一管辖和行使主权 C . 都实行特殊的民族政策和政治管理体制 D . 都享有较大的自治管理权和行政自主权
  • 1. (2024高一下·江西月考) 1954 年12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明确宣布,今后的政协是“团结全国各民族、各民主阶级、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国外华侨和其他爱国人士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组织”。据此可知,人民政协的这一调整(  )
    A . 促进了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形成 B . 体现了人民政协性质和任务的变化 C . 源于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 D . 表明人民政协已成为国家权力机关
  • 1. (2024高二下·武汉月考) 据图推断,苏维埃政府发行公债有助于(    )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革命战争公债券(1932)

    A . 应对政府的人员开支 B . 减少经济封锁损失 C . 探索国家治理制度化 D . 改变群众消费观念
  • 1. (2024高二下·浙江开学考) 对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有学者认为其将根本法做成了适用一人一事一时的制度规定,这一举措也就犯了“因人设法”之忌。如果这一说法成立,那么《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最能体现“因人设法”的条款是( )
    A .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B .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C . “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 D . “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
  • 1. (2024高一下·南山月考)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复杂的斗争环境中,苏区合作社不仅是一个经济组织,还是一个战斗组织。合作社的经济功能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解决红军家属在生产生活上的困难从而保证"扩红"运动的顺利开展;二是生产和收集粮食、筹集物资以满足前线需要。合作社的政治功能主要表现为查处和清除混入合作社的阶级异己分子和腐败分子,维护贫困农民在合作社中的地位,保证合作社的纯洁性。

    ——摘编自易棉阳《中央苏区合作运动与相关革命运动的关系研究》

    材料二  一九四七年七月至九月,中共中央工委在西柏坡召开全国土地会议,总结土地改革运动的经验,通过《中国土地法大纲》。这是一场中国农村社会的大变动,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大革命……国民党政府财政严重入不敷出的状况,由于内战军费的激增和豪门资本恣意中饱,本来已病入膏肓,无药可救。货币飞速贬值,物价如脱缰野马般猛涨,米价在一九四八年二月突破每石三百万元,到七月就突破三千万元。蒋介石叹道:“经济危险至此,比军事更足忧虑。”

    ——摘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三  1951年9月,全国第一次互助合作会议召开,会议形成《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草案)》,提出了发展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三种形式,即临时性的季节性的互助组、常年互助组和农业生产合作社。就当时条件而言,中央明确要求大量发展互助组。1952年2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发出《关于1952年农业生产的决定》,要求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大量发展简单的、季节性的劳动互助组;在互助运动有基础的地区,推广常年的、农副业结合的互助组。1953年11月,全国参加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组织的农户约有4790多万户,占当时全国总农户的43%,其中,参加互助组的户数约占组织起来的农户总数的94%以上。

    ——摘编自赵胜《论建国初期农村的互助组制度》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央苏区农业合作社发展的原因。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阐释《中国土地法大纲》的颁布“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大革命”。
    2. (2)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成立初期发展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特点和意义。
  • 1. (2024高二下·广安月考)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围绕政权建设进行了诸多探索与实践。下列史实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①提出“无产阶级专政”“废除资本家私有制”的目标

    ②在各级政权机关工作人员的组成上实行“三三制”原则

    ③经中共中央批准内蒙古自治区成立

    ④规定“政权属于工人、农民、红军士兵及一切劳苦民众”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④②③ C . ①④③② D . ③①④②
  • 1. (2024高三下·潮阳月考) 图1为《红色中华》刊登的一幅名为“粮食突击运动”的画报。据图1推断,该运动旨在( )

    图1 粮食突击运动

    A . 调动农民革命积极性 B . 贯彻党的民主革命纲领 C . 适应革命斗争的需要 D . 推进党的土地改革政策
  • 1. (2024高二下·浙江月考) 美国记者斯诺谈及中国近代某一政权建设时感叹:“在没有港口、没有码头、没有铁路的山林里建立起一个共和国,这是建国中的奇迹。”关于这一政权,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

    ①是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尝试 ②实行“三三制”的民主原则

    ③选举毛泽东为临时政府主席 ④制定宪法大纲、通过土地法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1 2 3 4 5 下一页 共21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