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历史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高二下·广安月考) 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新时代,中国文体事业不断发展,冬奥会、全运会等重大体育赛事的举办,受到世界广泛关注,中国人民的爱国情怀充分彰显,汇聚起强大力量,为动荡不安的世界带来了信心和希望。这反映出中国文体事业发展(   )
    A . 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B . 承载着文明交流与民族复兴 C . 增强了中华民族凝聚力 D . 推动了世界格局调整与发展
  • 1. (2024高二下·浙江月考) 宋代推行“乡贤治村”,鼓励致仕官员还乡后或担任宗族长老,或带头制订乡约,中国古代第一部成文乡约就是大儒吕大钧创立的《吕氏乡约》。这使当地有影响力的人物积极参与乡村治理,从内部化解地方官员无暇顾及的矛盾。宋代“乡贤治村”(    )
    A . 化解了基层社会基本矛盾 B . 强化了基层社会等级制度 C . 加剧了地方政府冗官现象 D . 提高了基层社会治理能力
  • 1. (2024高二下·凉山月考) 《汉谟拉比法典》第8条:一个人窃取牛或羊、驴、猪,或船舶,如果它系神或宫廷的财产,则应对他科以三十倍之罚金;如果它系穆什钦努(非全权公民)之财产,则应对他科以十倍之罚金;如果窃贼无物以偿,则他应被处死。由此可见古巴比伦(   )
    A . 法律带有习惯法的烙印 B . 王权有浓厚神秘色彩 C . 社会治安状况不断恶化 D . 存在森严的社会等级
  • 1. (2024高二下·凉山月考) 明代王阳明是心学的集大成者。他一生专注“致良知”,认为“良知”是隐藏在每个人心中的“天理”,需要重新发现和践行,这样就可以达到圣贤境界,“良知良能,愚夫愚妇与圣人同”。据此可知,王阳明(   )
    A . 提倡个性自由 B . 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 C . 抨击君主专制 D . 主张“存天理、灭人欲”
  • 1. (2024高二下·江油开学考) 自新中国成立到1957年我国共召开了两次国家级别的劳动模范表彰大会,在两次会议上,中共中央和政务院分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464人和全国先进生产者称号4703人。对这些劳模和先进生产者的宣传反映了这一时期( )
    A .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需要 B . 立足制度建设和群众动员 C . 劳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 D . 开展大规模除旧布新运动
  • 1. (2024高二下·江油开学考) 北魏冀州人费羊皮卖女葬母,女被卖给张回后又被其转卖给梁定之。针对此案,帝诏:“羊皮卖女葬母,孝诚可嘉,便可特原。张回虽买之于父,不应转卖,可刑五岁。”据此可以推测当时( )
    A . 儒家伦理渗透司法审判 B . 民众具有极高法律素养 C . 古代司法取决于统治者 D . 北魏法律注重保护人权
  • 1. (2024高一下·简阳月考) 《罗马民法大全》规定:“若需赎回俘虏,我们允许将圣物出卖、抵押或质押,因为人的生命比任何圣皿祭服都重要”;关于婚姻有“为父者不得禁止子女结婚”和“保护人不得强娶被解放的女奴为妻”的规定。以上这些规定(    )
    A . 表明罗马法已经形成完整的体系 B . 顺应了基督教成为国教的要求 C . 根植于罗马民主政治的历史传统 D . 体现了法律所蕴含的人文精神
  • 1. (2024高一下·简阳月考) 公元前五世纪中叶,经过平民长期抗争,罗马元老院接受公民大会决议,整理罗马法律刻在铜板上,公诸社会,是为《十二铜表法》。《十二铜表法》以明文规范,保证公民的私有财产和相关权利,也限制了贵族的若干权利。《十二铜表法》的出现( )
    A . 是法律的纯文化与透明化 B . 是平民抗争导致法律改革 C . 是为实践正义的理想 D . 促进各阶层政治实力平等
  • 1. (2024高一下·简阳月考) 巴比伦法律曾规定,贵族犯罪,其惩罚比对较低等级的同样罪犯要重。《汉谟拉比法典》增加了惩治违反王命的条文,特别对带有某种谋反作乱迹象的罪行更是从严惩处。这部法典( )
    A . 打击了传统保守的势力 B . 确保了法律的至上权威 C . 旨在维护国王专制统治 D . 捍卫了贵族阶层的利益
  • 1. (2024高二下·茂名月考) 家族对于个人幸福与国家幸福,具基础作用,而家族中与个人成长及个人品行最为相关的一项,就是家风家训。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先秦的家训大体上包括君王家训、一般贵族家训、自由民家训三个层面。南北朝时期,颜之推所撰的《颜氏家训》是这个动荡年代的直接产物,主要内容包括务先王之道,成国之用材;勉子自立,读书致用;以“中庸”治家、处世;贵节操,一名实……以明清时期为代表的中国古代商贾家训,其主要内容表现在励志从商,学徒磨炼,遵行商德,守法良贾,杜绝恶习,创业垂统。

    ——摘编自徐少锦陈延斌《中国家训史》

    材料二 到了封建社会后期,出现了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为代表的洋务派家训,以郑观应、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家训等,他们的家训都以家书形式为主,不同程度地吸收了西方的科学文化及伦理思想,增添了平等、独立、民主等新内容,松弛了封建伦理道德。

    ——摘编自李淑敏《中华优秀传统家训文化传承发展研究》

    材料三 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推动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提高人民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

    ——摘自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家训的主要特点。
    2.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家训的新变化,并简析其变化的背景。
    3. (3)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建设家训家风的现实价值。
上一页 3 4 5 6 7 下一页 共54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