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历史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湖南模拟) 以下为《新航路开辟示意图》。对②航线描述正确的是( )

    A . 发现了通往美洲的新航路 B . 到达印度西海岸的航路 C . 已经打开通往东方的航路 D . 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
  • 1. (2024·湖北模拟)  【新航路的影响】

    材料一 达·伽马率葡萄牙舰船队于1497—1499年开辟成功欧亚(印)新航路。这次远航是迄当时为止世界历史上历时最长、距离最远、危险最大、牺牲最多的远航。它的开辟使西欧较快成为欧洲也是世界上最先进发达富裕的地区,拥有海外殖民地最多最大的宗主国地区。南欧地区意大利地区则慢慢落后于西欧地区。国际贸易的中心地区从自古以来的地中海地区(包括希腊、罗马)转移到濒大西洋的国家。

    ——摘编自张箭《开辟欧亚新航路的若干问题和历史作用》

    材料二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由于亚欧非和美洲之间开始交往,不同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也在两个半球间传播。欧洲亚洲人获得了新的食物(包括玉米、烟草、土豆等)。……16世纪中叶,美洲开采出的白银通过西班牙的大型帆船贸易横跨太平洋直接运往中国。以白银为财源,欧洲得以在亚洲沿海地区的经济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摘编自埃德蒙·柏克三世等《世界史:大时代》

    1. (1) 根据材料一、归纳达·伽马开辟的欧亚新航路的特点,并分析它对欧洲的影响。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航路的开辟对中国的影响。
  • 1. (2024·湖北模拟)  1493年9月25日,哥伦布在西班牙国王资助下,率领约1200人分乘17艘船只,满载牲畜、农具、种子和粮食,从加的斯出发,第二次前往美洲。有人说“哥伦布俨然从欧洲运去了一个小型殖民地社会到美洲。”哥伦布的做法( )
    A . 严重破坏了新大陆生态系统 B . 利于推动新旧大陆间的联系 C . 激化了殖民地内部的种族矛盾 D . 促使殖民地在美洲普遍建立
  • 1. (2024·蔡甸模拟)  【中国式发展道路】
    1. (1) 材料一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为挽救民族危亡,探索中国现代化之路,各种政治力量轮番尝试,从学习西方技术到引进西方制度的探索,无不以失败告终,没有使中国走上现代化的强国之路。

      ——摘选自俞祖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现代化道路的探索历程》

      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别指出1840-1919年中国在技术、制度和思想方面探索的重要历史事件。

    2. (2) 材料二 中国式发展道路与西方发展道路的比较:

      欧美

      中国

      角度1

      发展道路:①走殖民扩张的道路

      相关史实:三角贸易;鸦片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

      发展道路:②

      相关史实: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联合国维和行动中发挥重要作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角度2

      民主道路: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资本主义民主是“狭隘的、残缺不全的、虚伪的、骗人的民主,对富人是天堂,对被剥削者、对穷人是陷阱和骗局。”

      民主道路:人民民主专政道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角度3

      传统的现代化道路就是指由西方文明所主导的现代化发展进程,其本质就是以西方文明为内核,融合了现代工业发展的资本主义现代化发展之路。

      中国是以中华文明为内核的现代化发展模式。中国式现代化不是教条之中的,这是一条符合中国实际、植根中国国情、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现代化新道路。

      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将②处补充完整。说说为什么中国能走上与西方不同的发展道路。

    3. (3) 材料三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

      ——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2013年3月)

      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能得出怎样的结论?

  • 1. (2024·楚雄模拟)  16世纪的英国商人购买羊毛、工具、织机等生产资料,交给梳毛工、纺毛工和织工进行加工,产品归商人所有,生产者只领得一定的加工费。这反映了英国( )
    A . 小农经济自给自足 B . 农村社会结构的改变 C . 租地农场大量出现 D . 早期雇佣关系的出现
  • 1. (2024九下·宜丰开学考) 拉斐尔擅长画圣母,他笔下的圣母不再是过去宗教画中那种呆板、神秘的圣母,而是美丽温柔和充满母爱的世俗女性,但圣母的眼神却略显哀愁,似乎预感到基督坎坷悲惨的命运。据此可知,拉斐尔的圣母像作品( )
    A . 折射出对教皇权威的否定 B . 具有浓郁的人文主义气息 C . 以悲剧为主要表现形式 D . 注重唤醒女性主体意识
  • 1. (2024·南宁模拟) 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而生产力的发展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某校九年级同学进行主题为“生产力发展”的探究活动,请你一同参与。

    材料一

    因素一

    图1 铁制农具

    图2 曲辕犁

    因素二

    图3罗斯福新政的内容

    图4广大农民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情形

    因素三

    图5 中世纪的印刷场

    图6 英国早期的纺织厂

    ——图1—图6整理自部编版历史教科书《中国历史》《世界历史》七、九年级上下册、八年级下册

    材料二 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关键作用……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时代所需、发展所急、大势所趋,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也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现实需要。

    ——摘编自新华社北京2024年4月8日电

    1. (1) 根据材料一,分析生产力的发展与哪些因素有关?
    2. (2) 根据材料二,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并概括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必然性。
    3. (3) 综合上述材料,请围绕“生产力发展”这一主题,自拟观点,并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至少列举两个史实,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清晰,有总结提升。)
  • 1. (2024·钦州模拟) 14—16世纪的西欧,冲破神学的黑暗桎梏,肯定人性;挑战大海的惊涛骇浪,寻找出路。“肯定人性”与“寻找出路”分别指(    )
    A . 西欧庄园和大化改新 B . 文艺复兴和大化改新 C . 手工工场和新航路开辟 D . 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
  • 1. (2024·河池模拟) 咖啡推动社会的转型。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16世纪奥斯曼土耳其对外扩张,咖啡种植在地跨欧亚非的庞大帝国境内得到广泛的传播 1696年荷兰人把咖啡栽种在印尼的种植园。1723年法国人将咖啡苗带往美洲的法属殖民地 咖啡的大田栽培逐步遍及世界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张箭《咖啡的起源、发展、传播及饮料文化初探》 

    材料二17世纪,英格兰社会风云变幻,王朝倾覆、国王被斩首、共和国成立、护国公、议会、军队间 争吵不休、流血不断。咖啡馆这一事物在这期间都是公共舆论发挥、影响政治发展的主要舞台之一。某种程度上,大部分咖啡馆都具有自由化和反王权的倾向。

    ——王浩宇《近代早期英国咖啡馆文化研究》

    材料三 北美独立革命前后,茶和咖啡扮演了不同的角色。英国为加强对北美殖民地的统治颁布 了一系列税法案,在北美居民心中,茶成为英国殖民压迫的象征。而来自同为殖民地、同处美洲境 遇的西印度商品——咖啡,则成为爱国和自由的象征,成为“爱国饮料”。因此,咖啡在美国独立后 深受美国人民的喜爱,爱喝咖啡成为美国人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

    ——荆玲玲《北美独立革命时期的茶与咖啡》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16—18世纪咖啡种植在世界范围扩大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指出造成17世纪“英格兰社会风云变化”的历史事件及这一时期公共舆论的倾 向。
    3. (3) 根据材料三回答,在独立战争期间茶和咖啡分别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4. (4)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咖啡为何能推动近代欧美国家社会转型。
  • 1. (2024九下·南山模拟)  “论从史出”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分析下列史料,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材料一“英国从奴隶贸易中所得到的资金甚至超过了国内的积累。英国重要的商业和船运业中心利物浦,本是一个荒僻的小村落,在奴隶贸易中发展成英国的第二大港口。”

    材料二“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

    A . 新航路开辟加强了世界各大洲之间的联系 B . 殖民掠夺客观上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发展 C . 奴隶制度严重阻碍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 D . 殖民掠夺给亚非拉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上一页 2 3 4 5 6 下一页 共100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