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历史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宜宾)  探索中西方交往的历史,为中国的发展和对外交往提供借鉴。阅读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1. (1) 材料一

      根据材料一,指出图中两条路线在交往的主要方式上有何不同。

    2. (2) 任选一条路线,提取其中至少两个相关联的信息,结合史实,阐述“文明交往”所产生的影响。
    3. (3) 材料二 中共十八大以来,“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深入实施,涉及60多个国家和地区,东牵亚太经济圈,西接欧洲经济圈,穿越非洲,环连亚欧,涉及人口约44亿。2013年以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等多个自贸区相继成立。在自贸区内,对外贸易变得更加自由和便利。2015年12月,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正式成立,这是全球首个由中国倡议设立的多边金融机构,旨在为亚洲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支持。

      ——摘编自沈传亮《新时代·中国梦的提出与新的开局》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面对全球化潮流,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对外交流的举措和启示。

  • 1. (2024·连云) 某中学聚焦世界近代史板块,围绕“世界近代历史的形成与演变”这一主题开展深度学习,请你参与这次活动,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据钱乘旦主编《新世界史纲要》制作

    1. (1)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处内含的两类历史事件。
    2. (2)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选择非★处的至少两个相互关联事件,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表述完整,体现历史发展趋势)
  • 1. (2024·广安) 14世纪中叶到17世纪的欧洲文艺复兴运动( )
    A . 使欧美主要国家开始推广大众教育 B . 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C . 打破了千百年来“上帝创造万物”的神创论 D . 标志着人类社会开始进入“信息时代”
  • 1. (2024·南山模拟)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古代历史上的人口大规模迁徙(部分)

    ——改编自葛剑雄《黄河与中华文明》


    材料二   15世纪末至19世纪世界人口迁徙简表(部分)

    时间

    主要流向

    主要活动

    影响

    15世纪末至16世纪

    从西欧到美洲

    殖民国家大量人口开始迁徙到美洲

    世界从分散走向    A    

    16世纪至18世纪

    从非洲到美洲

        B    

    有助于美洲经济发展

    18世纪至19世纪

    从农村到城市

    英国、美国、法国农村人口迁徙到城市

    有利于城市化,社会发展

    ——改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

    请回答: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我国古代人口大规模迁徙的主要流向是什么?结合所学,分析这种主要流向出现的原因有哪些?并简要总结这一主要流向对我国经济产生什么影响?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补充A处、B处的内容?并指出推动15-19世纪人口迁徙的相关历史事件有哪些?
    3. (3) 结合所学知识,从材料一二中提取信息,自拟一个论题并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语言流畅)
  • 1. (2024·珠海模拟)  据历史学家托尼统计,16世纪英格兰的67个租地农场中,有37个面积超过了200英亩,而当时一个农户耕种超过30英亩的农场必须使用雇佣劳动力。据此可知,当时英格兰(   )
    A . 庄园经济盛行 B . 生产效率十分低下 C . 农民权利扩大 D . 产生了资本主义化
  • 1. (2024·郁南模拟)  15世纪的欧洲开始了大航海时代,“在这一过程中,欧洲人使各大陆相互间发生了直接交往,从而在世界历史上结束了欧亚大陆阶段,开始了其全球性的阶段”。这表明“大航海时代”( )
    A . 人们逐渐相信地圆学说 B . 奥斯曼帝国控制了东西方商道 C . 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 D . 欧洲大西洋沿岸成为经济中心
  • 1. (2024·郁南模拟) 近代欧洲文明是从中世纪欧洲的土壤中成长起来的。14世纪中期以后,一些有经济实力的农民通过各种途径扩大耕地面积,同时雇佣少地或无地的农民为自己耕种,由此开始形成的小规模的资本主义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是(    )
    A . 庄园经济 B . 手工作坊 C . 手工工场 D . 租地农场
  • 1. (2024·福田模拟) 新航路开辟后,欧洲人把美洲的玉米、土豆等作物传遍世界,带来了饮食革命和世界性的人口爆炸;同时也把鼠疫、流感等带到美洲,致使大量印第安人死亡。这反映了( )
    A . 物种交换的多元影响 B . 殖民扩张的残酷性 C . 美洲的文明优于欧洲 D . 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 1. (2024·南充) 不同文明应该相互尊重、和谐共处,让文明交流互鉴成为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 (1) 材料一:

      ——摘自统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以上商路开辟的朝代和历史人物,列举出中国通过以上商路运往国外的主要商品。

    2. (2) 材料二:它打破了以往人类文明区域性分割和孤立发展的局面,首次把全球人类联系起来,开始了人类文明一体化的进程……它大大扩展了人类活动的范围,海洋在人类文明中的地位迅速上升……引发了欧洲近代几个世纪的大规模海外扩张,开始了欧洲对世界征服和侵略的历史。

      ——摘编自马世力《世界史纲》(下册)

      材料二中的“它”指什么?根据材料二概括“它”的影响。

    3. (3) 材料三: 中外文明交流情况表(部分)

      史实

      概况

      四大发明

      造纸术、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经各种途径传至西方。

      西方交通工具

      19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发明的火车、轮船、电车、汽车、飞机等新式交通工具相继传入中国。

      马克思主义

      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

      “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是中国与丝路沿途国家分享优质产能、共商项目投资、共建基础设施、共享合作成果的平台。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部分史实提炼一个观点,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至少举两例,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 1. (2024·南充) 中世纪西欧受基督教的影响,儿童需要学习宗教入门书。文艺复兴时期,西欧教育以培养具备身心健康、行为举止得体及睿智的绅士为主要目标。这一变化反映了西欧( )
    A . 人文主义思潮流行 B . 摆脱了教会的思想束缚 C . 礼仪和教育的规范 D . 重现了贵族的奢华生活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共100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