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历史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建设模拟) 社会保障是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项基本的社会经济制度,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它是现代社会安定的重要保障。

    材料一  汉代以来,随着儒家思想与上层政治的结合,其核心价值理念“仁”,逐步得到统治者的认可,“施仁政”才能“民富”,“民富”才能“国强”。……民本思想与君主专制相结合,虽然其主要作用是驭民之术,但客观上造就了“官民合力”的运作格局,形成救灾、问疾、养老等一系列社会保障制度,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

    ——《悠远的印记:长沙文物精品漫谈》

    材料二  罗斯福新政期间,美国颁布了《社会保障法》,实行养老金制度、失业保险制度,向无依无靠者提供救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为了缓和社会矛盾,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调整政策,建立起社会保障制度。

    ——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材料三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不断加快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已经建成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全面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经过不懈努力,已成功建设了具有鲜明中国特色、世界上规模最大、功能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用几十年时间走过了许多西方国家一百多年走过的历程。

    ——摘编自《改革开放简史》

    1. (1) 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代把“儒家思想与上层政治”相结合的重大举措。“民本思想与君主专制相结合”客观上使得我国古代社会保障制度呈现出怎样的运作格局?
    2. (2) 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斯福新政的主要手段是什么?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根本目的是什么?
    3. (3) 依据材料归纳我国现代社会保障突出的特征有哪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特征形成的因素。
  • 1. (2024·湖南模拟) 罗斯福新政期间,出现了社会安全保障基金、联邦存款保险公司、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等一系列国家机构和国有企业,帮助美国缓解了经济危机。这体现新政的特点是(    )
    A . 国家干预经济 B . 实行计划经济 C . 整顿金融体系 D . 推行“以工代赈”
  • 1. (2024·新邵模拟)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面对农业的持续萧条,罗斯福政府先后两次颁布《农业调整法》,通过削减耕地面积和农产品产量等方式维持粮食价格。政府还向遭受自然灾害的农场主提供援助,通过立法和推广应用新技术等形式对农业资源进行保护。此外,美国政府还专门拨出经费,形成农业教育、科研、科技推广三位一体的体系。

    ——摘编自曾中平《罗斯福农业政策对中国农业发展的启示》

    材料二 赫鲁晓夫学习美国种植玉米的成功经验,大力推广种植玉米。他不顾苏联气候条件的具体特点和已形成的农作物播种格局,要求在全苏各地区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都普遍种植玉米。在伴有行政命令式的要求下,玉米的播种面积迅猛扩大。许多原来种植传统粮食作物小麦和黑麦的耕地也种上了玉米。这些被“排挤”的农作物比玉米更适合当地的土壤和气候条件。

    ——摘编自《赫鲁晓夫执政史》

    材料三 改革开放以来农民收入变化情况表:

    年份

    (年)

    农民收入

    家庭经营收入

    工资性收入

    其他收入

    数额

    (元)

    比重

    (%)

    数额

    (元)

    比重

    (%)

    数额

    (元)

    比重

    (%)

    1983

    310

    228

    73.5

    58

    18.7

    24

    7.7

    1988

    545

    403

    73.9

    118

    21.7

    24

    7.7

    1993

    921

    678

    73.6

    195

    21.2

    48

    5.2

    1998

    2160

    1466

    67.9

    574

    26.6

    120

    5.6

    2003

    2622

    1 541

    58.8

    918

    35

    163

    6.2

    ——据《2004年中国农村住户调查年鉴》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政府农业政策调整的背景及特点。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50年代赫鲁晓夫玉米运动的结果以及导致此结果的原因。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以来农民收入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其原因。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发展经济的看法。
  • 1. (2024·沅江模拟) 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宣布实行新政,进行了一系列改革。罗斯福新政的“新”主要体现在(    )
    A . 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B . 采用国家干预手段来扭转经济形势 C . 用改良而不是扩张的方式克服经济大危机 D . 采取国有化的道路
  • 1. (2024·沅江模拟) 改革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由之路,是每个国家实现国富民强、民族振兴的重要过程和手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俄国国内不断爆发的农民起义就是最现实的证明。据统计,1826年—1839年的农民起义平均每年达19次,1845年——1854年平均为35次,1855年—1857年平均为63次,1858年——1860年平均为101次,而仅1861年一年就多达1176次。

    —摘自唐晋主编《大国崛起》

    材料二政    治上,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军事上,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经济上,推行地税改革,以“殖产兴业”为口号,大力发展近代经济。

    ——摘自部编版《世界历史》

    材料三

    罗斯福应对危机的一系列政策后来被称作“新政”(NewDea),其核心是三个R:改革(Reform)、复兴(ecovery)和救济(Relief)。罗斯福的“新政”并非一时的权宜之计,而是一场为保证资本主义制度的稳定发展,在资本主义经济肌体内部进行的一场“伤筋动骨”的大手术。

    —摘自蔡跃蕾、张伟《史海回眸:罗斯福“新政”复兴美国》

    1. (1) 根据材料一分析俄国当时面临着怎样的社会危机?有学者认为1861年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请说明其依据是什么。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这是什么改革的主要措施?措施中的哪项内容最能体现其改革的性质?
    3. (3) 根据材料三分析罗斯福实施新政的根本目的是什么?新政有何特点?
    4. (4) 今天的中国再一次站在了继续改革的风口浪尖,通过对上述材料的研读,我们可以从中获得什么启示?
  • 1. (2024·市中区模拟) 1929年爆发的经济大危机持续到20世纪30年代,各国政府纷纷采取措施应对。美国(    ) 
    A . 应用最新科技成果,革新生产技术 B . 推行马歇尔计划稳定资本主义制度 C . 采用国家干预手段来扭转经济形势 D . 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提高国际地位
  • 1. (2024·龙岗模拟) 某班级开展主题为“历史在你我身边”的项目式学习, 下面是四个小组的同学查找、搜集的资料, 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吧。

    组别

    图片资料

    文字资料

    第一组

    深圳博物馆设有“历史民俗馆”、“深圳改革开放展览馆”、“古代艺术馆”、“东江游击队指挥部旧址”等四个分馆。

    ……组织对咸头岭、大梅沙等数十处遗址进行考古发掘, 出土大量珍贵文物, 为研究本地史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充分证明深圳并非一个没有历史的小渔村。

    第二组

    深圳市中英街界碑

    1898年, 清政府被迫签约, 此后, 经中英两国定界委员在梧桐山脚下勘界,竖立了“大清国新安县界”木质界桩。后来香港政府将其更换为石碑, 如左图“中英地界, 1898, 光绪二十四年,第一号”。界碑东、西两侧分别为华界、英(港)界。1941年日军占领沙头角后,挖掘并丢弃了3—7号中英界碑。战后,中英双方于1948年将日军丢弃的界碑重新竖立起来。

    第三组

    身着米白色夹克衫的邓小平

    在众多的老照片中, 邓小平一般都是穿着中山装等比较正式的服装。这次,他却穿着一件“时髦”的夹克衫。原来,他在出发之前特地要求家人给他买件夹克衫, 说是这种源于国外的衣服与前沿阵地的氛围相匹配。于是,长女邓林给他买了两件夹克衫。左图为1992年1月23日, 邓小平在从深圳前往珠海的快艇上的工作照。

    第四组

    深圳市轨道交通线路网络图

    2004年底, 深圳地铁一期工程(共计21.3公里) 正式开通试运营, 深圳人第一次坐上了地铁。到2022年底, 深圳地铁四期工程(14号线、16号线等)基本全部建成, 全市开通运营的地铁达到547.5 公里。近20年来, 地铁逐渐成为深圳市民重要的出行方式, 仅2023年12月, 深圳地铁的月客运量就达到1 2.35亿人次。

    1. (1) 简要分析“日军占领沙头角”时的国际形势。
    2. (2) 结合所学知识并发挥合理想象,说一说当时“前沿阵地”是一种怎样的氛围?
    3. (3) 请从表格中提取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自拟一个观点,展开论证。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 1. (2024·钦州模拟)  20世纪40年代,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激起了世界各国人民的愤怒。为团结世界反法西斯国家的力量,26国代表签署了( )
    A . 《九国公约》 B . 《联合国家宣言》 C . 《开罗宣言》 D . 《波茨坦公告》
  • 1. (2024九下·忠县模拟) 下表为美国罗斯福新政期间的一些措施。这些措施实施的直接目的是(    )

    时间

    机构名称

    主要任务

    参与人数

    1933年

    民间资源保护队

    种树、建水坝、森林防护等

    约200万

    1933年

    田纳西管理局

    田纳西河流域综合治理

    约350万

    1936年

    工程振兴局

    兴建公路、体育馆、美术馆、医院等公共设施

    约300万

    A . 以工代赈,提供就业机会 B . 建立救济机构,提供社会保障 C . 大量输入国外廉价劳动力 D . 消除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本矛盾
  • 1. (2024九下·忠县模拟) 历史漫画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如图是发表于1939年4月的一幅由英国人创作的漫画《德国永远不会被包围》。作者想要表达的观点是(    )

    A . 德国全面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B . 德国避免了经济危机的打击 C . 开辟欧洲第二战场以打击德国 D . 德国称霸世界的野心昭然若揭
1 2 3 4 5 下一页 共75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