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语文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氾南          军:驻扎 B . 既东郑          封:边邑 C . 秦伯 , 与郑人盟          说:同“悦”,高兴 D . 夫人之力不及此          微:没有
  • 1. (2022高一下·鄢陵月考) 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都能表现烛之武机智善辩的一组是( )

    ①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②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③以乱易整,不武

    ④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⑤邻之厚,君之薄也     ⑥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A . ①③④ B . ②④⑤ C . ②③⑥ D . ①⑤⑥
  • 1. (2022高一下·月考) 下列选项中,对课内人物形象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项羽一听说刘邦欲王关中,简直怒不可遏。但是第二天见到刘邦来谢罪,却洋洋自得,还将曹无伤告密之事和盘托出。这充分体现了项羽恃勇骄横、胸无城府、拙于应变的性格。 B . 去鸿门“谢罪”,虽有项伯居中调停,实则深入虎穴,刘邦做到忍辱负重、能屈能伸。回到军中立诛曹无伤,则体现他的坚决果断。 C . 烛之武以国家利益为重,是深明大义的爱国志士;他能在两军交战、生死未卜之时出使秦师,勇闯秦营,是一位勇士;同时他还是一位不卑不亢、机智善辩的辨士。 D . “子路率尔对曰”之后“夫子哂之”,“率尔”一词充分体现出子路鲁莽直率、好胜自诩的性格特征。
  • 1. (2021高一上·仁寿期中) 文言文翻译: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1)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2. (2)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3. (3)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4. (4)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5. (5) 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6. (6)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
  • 1. (2021高一下·揭东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节选自《烛之武退秦师》)

    天下之事以利而合者,亦必以利而离。秦、晋连兵而伐郑,郑将亡矣。烛之武出说秦穆公,立谈之间存郑于将亡,不惟退秦师,而又得秦置戍而去,何移之速也!烛之武一言使秦穆背晋亲郑,弃强援、附弱国;弃旧恩、召新怨;弃成功、犯危难。非利害深中秦穆之心,讵能若是乎?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怵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亦何有于郑乎?他日,利有大于烛之武者,吾知秦穆必翻然从之矣!

    (节选自吕祖谦《东莱〈左传〉》博议)

    1.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3. (3) 与“若亡郑而有益于君”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4. (4)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5. (5) 下列对文中涉及的古代文化常识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6. (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7. (7)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②不惟退秦师,而又得秦置戍而去,何移之速也!

    8. (8) 乙文中吕祖谦认为秦穆公退兵的原因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并作简要分析。
  • 1. (2021高一下·东莞月考) 阅读下面的课内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1. (1)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3. (3) 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夫晋,何厌之有?

  • 1. (2020高一上·南昌开学考)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汜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囚,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1. (1)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2. (2) 分别比较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对其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越国鄙远                  敢烦执事

      既东郑                   又欲肆其西

    3. (3) 对烛之武这个人物性格的分析评价,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怀才不遇,牢骚满腹 ②能言善辩,智能过人 ③深明大义,顾全大局

      ④巧舌如簧,挑拨离间 ⑤无中生有,拨弄是非

    4. (4) 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①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②焉用亡郑以陪邻?

  • 1. (2019高一上·东莞期末) 阅读下面的课内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晋侯、秦伯围郑,其无礼于晋,且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孤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 , 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1. (1) 下列各句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3. (3) 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 1. (2018高一上·辽源月考) 翻译下面的句子                                 
    1. (1) 夫晋,何厌之有?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烛之武退秦师》)
    2. (2) 士皆嗔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荆轲刺秦王》)
    3. (3)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方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
  • 1. (2018高一上·牡丹江月考)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1)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2. (2)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