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语文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下面有关文学常识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开创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现实主义的优秀传统。《诗经》“六义”指的是风、雅、颂、赋、比、兴,前三个说的是手法,后三个说的是内容。 B . 班固善作赋,其《两都赋》脍炙人口;但班固之志并不在此,他曾投笔叹曰:“大丈夫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西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乎?”这就是成语“投笔从戎”的来历。 C . 苏洵、苏轼、苏辙,合称“三苏”,他们都被列入“唐宋八大家”。朱德题诗热情讴歌和高度评价三苏:“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 D . 欧•亨利是美国小说家,他的作品被誉为“美国生活的幽默百科全书”。其代表作品有《麦琪的礼物》《警察与赞美诗》《最后的常春藤叶》《羊脂球》等。
  • 1. 对课文中的句子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严寒持续了好几个星期,鸟儿很快地死去了。田间与灌木篱下,横陈着田凫、椋鸟、画眉等数不清的腐鸟的血衣,鸟儿的肉已被隐秘的老饕吃净了。——作者开篇描绘鸟尸,象征死亡的严冬的鸟尸与象征新生命的暖春的鸟啼两者对比,肯定了生命冲动的力量不可阻挡 。(《鸟啼》) B . “你不是觉得纳闷,它为什么在风中不飘不动吗?啊,亲爱的,那是贝尔曼的杰作——那晚最后的一片叶子掉落时,他画在墙上的。”——“杰作”一语双关。既指贝尔曼在雨夜中画的那片树叶,形象逼真,使琼珊误以为是真的树叶;又指贝尔曼舍生为人的崇高精神。(《最后的常春藤叶》) C . 四百多年里,它一面剥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坍圮了一段段高墙又散落了玉砌雕栏,祭坛四周的老柏树愈见苍幽,到处的野草荒藤也都茂盛得自在坦荡地坛。——地坛除去了身上所有人工的雕琢,磨灭了身上的浮华与光芒,让生命显露出本真的模样(世事沧桑,时间无情),以便让"我"看到人生的真相(人生不可能没有磨难)。(《我与地坛》) D . 窗外的天气晴朗得象晚秋一样;晴空的高爽,日光的洋溢,引诱得使你在房间里坐不住,空言不如实践,这一种无聊的杂文,我也不再想写下去了。—— “无聊”是说作者百无聊赖、无所事事、无病呻吟才会写这种文章,窗外诱人的冬景使得脱离实地欣赏的一切的活动都显得那样的无聊。(《江南的冬景》)
  • 1.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 宿命(sù)      帖(yù)       圮(tān)    祷(qí) B . (juàn)      守(gé)       慰(jiè)     蝉(tuì) C . 如(pì)      雕(zhuó)   荒(wǔ)     剥(shí) D . (pì)      然(zú)       坎(kě)     古(gèn)
  • 1. 下列词语中加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 (xiǎn)       扶弱困(jì)        蔓(jīng)          出(bìn) B . 见(piē)        手蹑脚(shè)      称(nì)            狭(zhǎi ) C . (kǎn)       气喘吁(xū)      一(zhuàng)         砖(qiè) D . 特(mó)        转弯角(mò)      叨(láo)           抖(zhàn)
  • 1.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 双汇瘦肉精事件进一步引发了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的高度关注,虽然双汇集团采取了货品下架等措施,但谁又敢确保这样的安全问题会不会再次出现呢? B . 1月27日中午,中国网坛一姐李娜在与现在世界排名第一的丹麦美少女沃兹尼亚奇的比赛中反败为胜,成为中国第一位打入“大满贯”单打决赛的选手。 C . 东海市市长表示,针对目前的房地产市场出现了一些不太健康的因素,政府将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坚定不移地抑制投机,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D . 比赛中,残疾人运动员勇敢地将肢体的残缺暴露在观众面前,第一次观看残疾人比赛的健全观众有震撼,有深思,也有不忍,是难以名状的。
  • 1. 对课文节选语句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这个世界的启示在荒野——这也许是狼的嚎叫中隐藏的内涵。(《像山那样思考》)(作者用委婉含蓄的笔调告诫人们,人生的智慧往往可以从自然中获取启示,狼的嚎叫展示的是生命的一种狂野与活力,这正是现代人所缺乏的。) B . 啊,亲爱的,那是贝尔曼的杰作。(《最后的常春藤叶》)(“杰作”在这里不仅因为这片叶子画得逼真,更因为这片叶子给予了病人“生”的希望和信念,表现了普通人之间的无私情谊,闪烁着人性美的光辉。) C .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江南的冬景》)(作者没有对雪景作实景的描绘,只是引用了些诗句,在品评诗句的时候写出了雪趣,包含的意蕴十分丰富。) D . 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我依然固执地用凝露的枯藤,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相信未来”。(《相信未来》)(这样的诗句,有一种内在的力量,将现实的残酷、诗人的无助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执着和理想糅在一起,表达了绝望中诞生的信念,给人强烈的震撼和崇高的悲剧感。)
  • 1.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 如何在肯定草根文化的同时,不过分鼓吹偶像崇拜,而是放大草根中“励志”的因素,把社会主流价值观传递给大众,是值得娱乐媒体深思的问题。 B . 当今世界自主知识产权比重是衡量一个国家科学发展水平的标志,而科学技术进步与否是国家富强的标志。 C . 面对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我国经济在第三季度还能够保持持续稳步增长,表明我国应对经济危机的调控措施和抗击危机的能力不断提高。 D . “打字通”输入法易学、好记、快速、规范的特点,成为国家重点推广项目,同时作为电脑基础教材一部分,进入大学、中学、小学的必修课。
  • 1.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

    A . (六只小狼)喜气洋洋地摇着尾巴,嬉戏着搅在一起,它们确确实实是一群就在我们的峭壁之下的空地上蠕动和互相碰撞着的狼。(《像山那样思考》) B . “满园子都是草木竟相生长弄出的响动,窸窸窣窣片刻不息。”这都是真实的记录,园子荒芜但并不衰败。(《我与地坛》) C . 冰消雪化之后,顷刻间现出银色闪烁的王国。在毁灭一切的巨浪之下,蜇伏着的是宝贵的百花吐艳的潜力。(《鸟啼》) D . 那一成希望在于她自己要不要活下去。人们不想活,情愿照顾殡仪馆的买卖,这种精神状态使医药一愁莫展。(《最后的常春藤叶》)
  • 1.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苏艾和琼珊相互一谈,发现艺术、饮食、衣着的口味对于她们十分相投,结果便合租下了那个画室。 B . 可是每逢我的病人开始盘算有多少辆马车送他出殡的时候,我就得把医药的治疗力量减少一倍了。 C . 他替“艺术区”一些雇不起职业模特儿的青年艺术家充当模特儿,挣几个小钱。 D . 老贝尔曼的充血的眼睛老是迎风流泪。他对这种白痴般的想法大不以为意,讽刺地咆哮了一阵子。
  • 1. 下列对课文语句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沁园春·长沙》)(以设问作结,实际上是对上片“谁主沉浮”的巧妙回答。) B . 传统不是可以随气温变化而穿脱的外衣,甚至也不是可以因发育而定期蜕除的角质表皮。(《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用比喻的手法,化抽象为具体,对“传统”的特点作了形象的诠释。) C . 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这三种激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来吹去,吹到濒临绝望的边缘。(《我为什么而活着》)(用排比、比喻等手法,形象地写出激情是“我”人生苦难降临的罪魁祸首。) D . 一个冷酷无情、肉眼看不见、医生管他叫做“肺炎”的不速之客,在艺术区蹑手蹑脚,用他冰冷的手指这儿碰碰那儿摸摸。(《最后的常春藤叶》)(用拟人手法,以幽默的笔调,形象地表现了肺炎在“艺术区”的蔓延,为情节发展创设背景。)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