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语文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南山集》目录序

    (清)戴钧衡

        呜呼!文章之事,岂不难哉!司马子长生汉武之朝,以天授之才,承累世之学,通古今书史之秘,穷天下山水奇迹,其所遭,极人世万不可堪之境,侘傺抑郁,感愤悲伤,以其所 , 发为文章,遂以雄天下,传于后世。自后世言文章称大家者,所造虽各有不同,要莫不深得乎子长之义旨。

        国朝作者间出,海内翕然推为正宗,莫如吾乡望溪方氏。方氏生平极所叹服者,则惟先生。先生与望溪生为同里,又自少志意相得,迨老不衰。其学之浅深,文章之得失,知之深而信之者,莫如望溪。顾望溪生为显官,身后著作在天下,而先生摧折困抑,垂老构祸以死,著作脱轶,莫为之收,一二藏书家有其稿者,又秘弗敢出。四方学者,徒耳先生之名,求读其书不可得。文章之遭际,幸不幸固如是耶!

        余读先生之文,见其境象如太空之浮云,变化无迹;又如飞仙御风,莫窥行止。私尝拟之古人,以为庄周之文、李白之诗,庶几相似。而其气之逸韵之远,则直入司马子长之室而得其神。云鹗氏尝谓子长文章之逸气,欧阳永叔后,惟先生得之,非虚语也。余又观先生文中自叙,及望溪先生所作序文,知先生生平每子长自命,其胸中藏有数百卷书,滔滔欲出。向令克成,必有不同于班固、范蔚宗、陈寿诸人者,岂仅区区文字足见其得子长之神哉?惜乎有子长之才,不能有子长之志,仅此区区,而犹厄抑使不得彰行于世,良可悲也。

        先生文集名不一,少时著有《困学集》《芦中集》,皆不可复见。今世所仅存者,惟门人尤云鹗刊本,所谓《南山集》是也。里中吴氏藏有写本,较尤本文多且半,余而抄之。复许君处见先生手稿十数首。又尤本、吴本未加编次,亦无意例,余乃共取编。呜呼!余所见三本,同异如此,此外不可见者,其零散知几何也?

        道光辛丑十二月,宗后学钧衡谨

    (选自《戴南山先生全集》,有删改)

    【注】①《南山集》:戴名世文集名。戴名世,号南山,清代“桐城派”奠基人、文学家,因“文字狱”被杀。②司马子长:司马迁,字子长。③望溪:清文学家方苞,晚号望溪。

    1. (1)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2)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3. (3)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四方学者,徒耳先生之名,求读其书不可得。

      ②私尝拟之古人,以为庄周之文、李白之诗,庶几相似。

      ③仅此区区,而犹厄抑使不得彰行于世,良可悲也。

    4. (4) 作者认为戴名世的文章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文意简要概括。
  • 1.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与卫中行书

    (唐)韩愈

        大受足下:辱书,为赐甚大。然所称道过盛,岂所谓之而欲其至于是欤?不敢当,不敢当!其中择其一二近似者而窃取之,则于交友忠而不反于背面者,似近焉。亦其心之所好耳,行之不倦,未敢自谓能尔也。不敢当,不敢当!

        至于汲汲于富贵以救世为事者,皆圣贤之事业,知其智能谋力能任者也。如愈者又焉能之?始相识时,方甚贫,衣食于人。其后相见于汴、徐二州,仆皆为之从事,日月有所入,比之前时丰约百倍,足下视吾饮食衣服亦有异乎?然则仆之心或不为此汲汲也,所不忘于仕进者,亦将小行乎其志耳。此未易言也。

        凡祸福吉凶之来,似不在我。惟君子得祸为不幸,而小人得祸为恒;君子得福为恒,而小人得福为幸,以其所为似有以取之也。必曰“君子则吉,小人则凶”者,不可也。贤不肖存己,贵与贱、祸与福存乎天,名声之善恶存乎人。存乎己 , 吾将勉之;存乎天、存乎人者,吾将任彼而不用吾力焉,其所守者岂不约而易行哉!足下曰:“命之穷通,自我为之。”吾恐未合于道。足下前世而言之,则知矣;若曰:“以道德为己任,穷通之来,不接吾心。”则可也。

        穷居荒凉出无驴马因与人绝一室之内有以自娱足下喜吾复脱祸乱不当安安而居迟迟而来也!

    (略有删节)

    1. (1) 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4. (4)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君子得福为恒,而小人得福为幸。

      ②吾将任彼而不用吾力焉,其所守者岂不约而易行哉!

    5. (5) 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

      穷 居 荒 凉 出 无 驴 马 因 与 人 绝 一 室 之 内 有 以 自 娱 足 下 喜 吾 复 脱 祸 乱 不 当 安 安 而 居 迟 迟 而 来 也

  • 1.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活用,与其他不同的一项是(    )
    A . 聚而笑之 B . 道之不传也久矣 C .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焉,或不焉 D . 孔子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武王问太公曰:“立将之道奈何?”

        太公曰:“凡国有难,君避正殿,召将而诏之曰:‘社稷安危,一在将军,今某国不臣,愿将军帅师应之也。’”

        “将既受命乃命太史卜斋三日之太庙钻灵龟卜吉日以授斧钺。君人庙门,西面而立;将人庙门,北面而立。君亲操钺持首,授将其柄,曰:‘从此上至天者,将军制之’。复操斧持柄,授将其刃,曰:‘从此下至渊者,将军制之。’‘见其虚进,见其实则止,勿以三军为众而轻敌,勿以受命为重而必死,勿以身贵而贱人,勿以独见而违众,勿以辩说为必然。士未坐勿坐,士未食勿食,寒暑必同。如此则士众必尽死力。’

        “将己受命,拜而报君曰:‘臣闻国不可从外治,军不可从中御。二心不可以事君,疑志不可以应敌。臣既受命专斧钺之威,臣不敢生还。愿君亦垂一言之命于臣。君不许臣,臣不敢将。’“君许之,乃辞而行。军中之事,不闻君命,皆由将出。临敌决战,无有二心。若此则无天于上,无地于下,无敌于前,无君于后。是故智者之谋,勇者为之斗,气厉青云,疾若驰骛⑤,兵不接刃,而敌降服。战胜于外,功立于内,吏迁士赏,百姓欢悦,将无咎殃。是故风雨时节,五谷丰熟,社稷安宁。”

        武王曰:“善哉!”

        武王问太公曰:“吾欲令三军之众,攻城争先登,野战争先赴,闻金声而怒,闻鼓声而喜,为之奈何?”太公曰:“将有三胜。”武王曰:“敢问其?”

        太公曰:“将,冬不服裘,夏不操扇,雨不张盖,名曰礼将;将不身服礼,无以知士卒寒暑。出隘塞,犯泥涂,将必先下步,名曰力将;将不身服力,无以知士卒之劳苦。军皆定 , 将乃就舍。炊者皆熟,将就食。军不举火,将亦不举,名曰止欲将;将不身服止欲,无以知士卒之饥饱。将与士卒共寒暑、劳苦、饥饱,故三军之众闻鼓声则喜,闻金声则怒。高城深池,矢石繁下,士争先登。白刃始 , 士争先赴。士非好死而乐伤也,为其将知寒暑、饥饱之审,而见劳苦之明也。”

    (节选自汉墓竹简校本《六韬》,天津古籍出版社,有删改)

    1. (1)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3. (3)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4. (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5. (5)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社稷安危,一在将军,今某国不臣,愿将军帅师应之也。

      ②士非好死而乐伤也,为其将知寒暑、饥饱之审,而见劳苦之明也。

  • 1. (2017高三上·鸡泽月考)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题。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1. (1) 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2) 下列两组加横线词的含意分析正确的一组是(    )

      ①其为也,终不解矣

      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③圣人之所以为圣

      ④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3. (3) 与“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句式类型相同的一项是(    )

    4. (4) 下面对课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5. (5) 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②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 1. (2015高一上·乐山期中)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选自《师说》)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便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选自《资治通鉴》)

    注:当涂掌事,当道执掌军国大事。涉猎,粗略地阅读、浏览,不深入钻研。

    1. (1) 词语解释

      ①蒙始就学

      ②作《师说》以

      ③郯子之

      ④术业有专

    2. (2) 翻译句子

      ①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②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

      ③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3. (3) 下列句子中加横线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4. (4) 选出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

  • 1. 下列句子中的“师”字按用法和意思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惑而不从师  ②吾从而师之  ③吾师道也  ④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⑤而耻学于师  ⑥则耻师焉  ⑦不耻相师  ⑧或师焉,或不焉

    A . ①⑤/②/③④⑥⑦⑧ B .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C . ①⑥⑧/②/③④/⑤/⑦ D . ①⑤/②/③⑦/④⑥⑧
  • 1. 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任何社会文化的雅与俗往往有一种向对方靠拢的本然倾向。

    ②社会底层往往出于仰慕而仿效雅文化。

    ③包括将自己的文化通俗化以扩大对全社会的影响。

    ④同时,出于猎奇或调节的目的而从俗文化中汲取营养。

    ⑤社会上层往往向社会底层强加自己的文化(雅文化)。

    ⑥俗文化的有些部分逐渐被雅化。

    A . ①②⑥④⑤③ B . ⑤②⑥①③④ C . ⑤③②⑥④① D . ①⑤③④②⑥
  • 1. 阅读《师说》选段,完成小题。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1. (1) 下列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2) 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3. (3) 对下列各句中划线字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①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②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③圣人之所以为圣  ④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4. (4) 与“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

  • 1. 在下面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句子,使之构成前后连贯、合理的排比句。

        人的一生像金,要刚正,人格须挺立;                     ,                  ,                  ;人的一生像水,要灵活,方法须随和;                                                              ;人的一生像土,要本色,作风须朴实。

上一页 4 5 6 7 8 下一页 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