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小学语文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下面诗句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三万里/河东/人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B . 三万里河/东/人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C .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 1. 给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 1. 看拼音,写词语。

    bēn fù

     

    duàn liàn

     

    juàn liàn

     

    tè shū

     

    guān mó

     

    yí tǐ

     

    tì lèi

     

    wū shān

     

  • 1. 给下在加点的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①黄沙百战穿金甲

    A.通过,连通    B.磨破    C.着衣袜

    ②却看妻子愁向在

    A.妻子    B.妻子和孩子   C.孩子

  • 1. 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 (1) 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吗? (改为陈述句)
    2. (2) 他亲自把爱子送到农村锻炼。

      改为“被”字句:

      改为不带“被”字和“把”字的句子:

  • 1. 课内阅读。

    从军行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1. (1) 这首诗的作者是朝的边塞诗,诗歌表达了的思想感情。
    2. (2)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
    3. (3) 诗的后两句的大意是什么?
  • 1. 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自我

  • 1. 课外阅读。

    罗盛教

    1952年1月2日早晨,朝鲜石田里的山野上铺着厚厚的雪。几个朝鲜小朋友在河面上滑冰。突然喀嚓一声,冰破了,一个孩子惊叫一声,掉进了冰窟窿。他的同伴都吓得哭了起来。

    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罗盛教正好走过这里。他听到叫声, 知道出事了,就急忙向河边跑去。他一边飞奔,一边脱棉衣。冰窟窿里泛着水花,罗盛教猛地跳了下去。冰下的水流很急,不知把孩子冲到哪里去了。他在水里摸了好一阵,也没摸到。

    罗盛教钻出水面吸了口气,立刻又钻了下去。孩子们站在冰上,焦急地盯着冰窟窿。一会儿,水面上伸出两只小手,接着是孩子的脑袋。罗盛教把孩子托上来了!孩子用两只胳臂扒住了冰,______(使劲 使尽)往上爬。没想到哗啦一声响,冰塌了一大片,孩子又掉进水里了。

    罗盛教钻出水面,他的脸和脖子全冻得发紫了。他深深地吸了口气,第三次钻进水里。过了好一会儿,才看见孩子慢慢地露出水面,是罗盛教用头和肩膀把他顶出来的。孩子得救了,罗盛教已经______(使劲 使尽)了全身的力气,光荣地牺牲了。

    被救上来的孩子叫崔莹,朝鲜人民为了纪念罗盛教,把他安葬在石田里。他的墓前立着一块很高的碑,碑上刻着朝鲜人民的伟大领袖金日成同志的亲笔题词:“罗盛教烈士的国际主义精神与朝鲜人民永远共存”。

    1. (1) 在文中括号内选择合适的词语。
    2. (2) 根据短文内容完成填空。

      故事发生的时间是,地点是,故事的起因是,故事的经过是,故事的结果是

    3. (3) 联系短文说说为什么描写罗盛教三次救崔莹分别用了“摸、托、顶”三个不同的词语。
    4. (4) 读了罗盛教故事,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 1. 学习了《青山处处埋忠骨》这篇课文,相信你一定被毛主席那伟大的情怀而感动了。其实,历史上有无数为国捐躯的英雄儿女,他们都用自己的热血谱写了壮丽的篇章;而现如今,当新冠疫情肆虐全国时,有这么一群人,正以自己平凡的坚守,才让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在神州大地处处打响。请写一写你眼中的英雄。
  • 1.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 (1) ,青春作伴好还乡。
    2. (2)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意思是
    3. (3) 《青山处处埋忠骨》主要是讲毛泽东的爱子的战争中光荣牺牲后,毛泽东惊悉这个噩耗后的心情和的抉择过程,表现了毛泽东常人的感情,超人的胸怀。
1 2 3 4 5 下一页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