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语文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下列画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不得下(yàn) 奉之繁(mí) 牧以谗诛(jì) B . 弊在秦(lù)   赂秦耶(lǜ) 弃之如草(jiè) C . 霜露(bào)    小则获(yì) 革灭尽之际(dài) D . 胜负之(shǔ) 岁不我(yǔ) 思先祖父(jué)
  • 1. 下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màn)立        逦(yǐ)        蜀山(wù)         (niǎn)车 B . (pín)        鼎(dàng)       囷囷(jūn)        (piāo) C . (huán)        呕(yā)        (zī)铢        在(yù) D . (chuán)头    不(qí)        珠(lì)        横(jiàn)
  • 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房宫( )         山( )       回( )    困焉( )

    立( )          不何虹( )     妃( )

    媵嫱( )( )    来于秦( )   梳晓( )

    ( )             尽态极( )    掠( )       鼎( )

    逦迤( )( )   锱铢( )( )       架梁之( )

    之粟粒( )      呕哑( )( )

  • 1.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材料一: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苏洵《六国论》)

    材料二:

    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秦人不敢逾韩、魏以窥齐、楚、燕、赵之国,而齐、楚、燕、赵之国,因得以自完于其间矣。以四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使韩、魏无东顾之忧,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若此可以应夫无穷,彼秦者将何为哉?不知出此,而乃贪疆埸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至使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国,可不悲哉!

    (苏辙《六国论》)

    材料三:

    春秋之末至于战国诸侯卿相皆争养士靡衣玉食以馆于上者不可胜数。夫智、勇、辩、力此四者,皆天民之秀杰也。先王分天下之富贵,与此四者共之。此四者不失职,则民靖矣。始皇初欲逐客,用李斯之言而止。既并天下,则以客为无用,于是任法而不任人,谓民可以恃法而治,谓吏不必才取,能守吾法而已。故堕名城,杀豪杰 , 民之秀异者散而归田亩,向之食于四公子、吕不韦之徒者,皆安归哉?不知其能槁项黄馘以老死于布褐乎?抑将辍耕叹息以俟时也?秦之乱,虽成于二世,然使始皇知畏此四人者,有以处之,使不失职,秦之亡,不至若此之速也。纵百万虎狼于山林而饥渴之,不知其将噬人。世以始皇为智,吾不信也。

    (苏轼《六国论》)

    材料四:

    古风▪其三

    李白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

    铭功会稽岭,骋望琅邪台。刑徒七十万,起土骊山隈。

    尚采不死药,茫然使心哀。连弩射海鱼,长鲸正崔嵬。

    额鼻象五岳,扬波喷云雷。鬐鬣蔽青天,何由睹蓬莱

    徐氏载秦女,楼船几时回?但见三泉下,金棺葬寒灰。

    [注]①摈:隔开。②疆埸:边界。③槁项黄馘:瘦长的脖子,饥黄的面孔。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4. (4) 下列对材料四《古风》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5. (5) 请概括材料一、材料二以及材料三论述的观点有什么不同?
    6. (6) 这首《古风》有借古讽今之意,请概括李白对唐玄宗的规讽主要有哪些内容?
  • 1.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1]

    谏太宗十思疏(节选)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理,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忱,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

    [材料2]

    六国论(节选)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1. (1) 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之以严刑( )    霜露,斩荆棘( )

    2. (2) 下列各组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3. (3) 把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

    4. (4) 材料1与材料2在论证上有什么异同?请结合材料内容分析。
  • 1. 文言小题
    1. (1) 下列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2. (2) “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3. (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4. (4)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5. (5)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1. 识记字音

    兰( )          辘( )         ( )

    ( )            掠( )          鼎玉石( )

  • 1. 用现代汉语,依照下列句式描写一个景物片段。要求:①造六个句子,围绕一个中心;②体现出比喻、排比和前后判断解释的特点。

    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

  • 1. 根据结构图提示梳理文本内容,在空白处填写恰当的内容。

  •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六国论

    苏洵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 , 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 , 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祸焉。赵尝五战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1.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②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1 2 3 4 5 下一页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