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语文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各题。

    意象,涉及形与神的问题。【甲】形即物的形状,是具体的;即表现具体物象所呈现的精神实质。如果拘于形迹而无神,则不是艺术品。【乙】

    形象是客观物象与主观情志相融而成,有一个对客观外界、印象进行筛选与提炼并渗入作者主观情志的过程。一旦形成之后,不同于原先的物体。就好比照相不等于国画,所以有情景交融等说。【丙】

    诗词要讲意象与意境,意象略高于形象,更含有主观情意。它是在取境与形象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文心雕龙》“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中“意象”与后世意象之含义接近。意与象是两个要素通过语言媒介而进行感应、交融、契合的产物,意象是诗人传达情感表达思想升华意志的重要方式

    好的意象是完整、和谐、优美的。区别于物象,就在于它是经过作者情感过滤、打上主观感情烙印的产物。意境由一系列的意象所构成。详言之,意象是一个个表意的典型物象,是主观之象,是可以感知的,实在的,具体的。【丁】鲜活的意象,须诗人精心营造,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有情思寄托,有灵动之态。很多诗人诗中的多种意象莫不如此,如陆游笔下“无意苦争春”的“梅”               

    1. (1) 原文中有一条引用,你认为它应该在文中哪一个位置更恰当(   )

      现代著名美学家宗白华论古代画,对此颇有感悟:“实先由形似之极致而超入神奇之妙境也。”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或句子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3) 请根据材料最后划线的句子仿写两个句子,要求内容贴切。
  • 1.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 . “木”与“树”在概念上原是相去无几的,然而到了艺术形象的领域,这里的差别就几乎是一字千里 B . 有时书中的人物命运,引起我的深思和联想,凝视着窗外神秘的夜空,不免出神入化 C . 这篇文章内容浅显,未必有什么值得大家反复推敲的微言大义 D . 中学生对一些字词的理解常常自以为确凿无误,一经老师指点,方知大谬不然
  • 1.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文运同国运相牵,广大文艺工作者表示,要做到胸中有大义、心里有人民、肩头有责任、笔下有乾坤,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作出更多振奋人心的作品。 B . 3日,中美友谊文化图片展在美国休斯敦的孔子文化中心拉开帷幕,这是深化中美友谊的一大举措。稳定、健康的中美关系不仅会惠及整个世界,也将使双方受益。 C . 要形成健康绿色的网络传播生态,除了依靠法治手段,还要重视网络伦理建设,努力营造良好的网络传播。 D . 交通拥堵已成为我市发展的一大障碍,为此,市政府科学调配资金,加大了对道路建设的投资力度,解放路立交桥的建成将大大减轻东西方向的堵车问题。
  • 1. 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80个字。

    2020年12月7日,中国一东盟戏剧周在广西南宁开幕。在接下来的一周里,来自泰国、菲律宾、新加坡等东盟国家的24个艺术团体,将与中国广西、上海、浙江等11个省份的艺术家们线上联欢,举办23场精彩演出;同时,主办方还将发布中泰、中越、中缅等剧本互译丛书。多国总领事馆代表表示,民族文化艺术是人类共通的语言,本届戏剧周的举办,能进一步促进中国与东盟国家间的文化艺术交流和命运共同体建设。据悉,本届戏剧周以“共铸文化丝路”为主题,旨在展现不同国家、不同区域文化艺术的动人风姿,将中国文化传播到东盟国家,让东盟国家斑斓多彩的戏剧艺术走进中国,为广大戏剧爱好者带来艺术盛宴。

  • 1. 填到下面横线上,与上下文衔接较好的一个句子是(   )

    文学成为记录文化的有效工具是从意音文字开始的。美索不达米亚的钉头字、埃及的圣书字、中美洲的玛雅字、中国的汉字等是意音文字。________.现在,绝大部分著名的意音文字都成为历史陈迹了,只有汉字,作为意音文字在今天的世界上巍然独立。

    A . 它们在各自的地区留下了早期文化的灿烂的记录 B . 它们辉煌了很长一段时间,大都已经销声匿迹 C . 使用这些文字的地区都是人类早期文化的发源地 D . 意音文字后来被具有音节特点的拼音文字取代了
  • 1.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

    在全球化的今天,守护文化多样性,是关涉人类文化发展未来的大问题。在不同文化主体之间,要倡导有创建的交流、理解与对话。这种文化理解是一个双向承认的过程:          。前者是自觉、内省,后者则是宽容礼让、平等开放。

    A . 首先是了解“自身”文化以理解“他者”文化,然后是接触“他者”文化以认识“自身”文化。 B . 首先是接触“他者”文化以了解“自身”文化,然后是认识“自身”文化以理解“他者”文化。 C . 首先是接触“他者”文化以认识“自身”文化,然后是了解“自身”文化以理解“他者”文化。 D . 首先是了解“自身”文化以认识“自身”文化,然后是接触“他者”文化以理解“他者”文化。
  • 1. 下列书信的结尾敬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 学生写给老师的信:“敬颂教安。” B . 长辈写给侄子的信:“顺致安康。” C . 小明写给同学的信:“谨致鸣谢。” D . 老孙写给领导的信:“特此函达。”
  • 1. 结合文章《说“木叶”》分析“树叶”与“木叶”、“落叶”与“落木”、“木叶”与“落木”的区别。

    词语

    区别

    “树叶”与“木叶”

    “落叶”与“落木”

    “木叶”与“落木”

  • 1. 将下列句子的序号填写在横线处,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

    (“木叶”)不同于“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宿》)中的黄叶,因为那黄叶还是静静地长满在一树上,在那蒙蒙的雨中,。“木叶”所以是属于风的而不是属于雨的,属于爽朗的晴空而不属于沉沉的阴天,这是一个典型的清秋的性格。

    ①而且它的黄色由于雨的湿润

    ②却没有“木叶”的干燥之感

    ③因此也就缺少那飘零之意

    ④它虽然具有“木叶”微黄的颜色

    ⑤也显然是变得太黄了

  • 1. 古代诗歌中有许多如“木叶”与“落叶”一样耐人寻味的意象,不同的意象可以营造不同的意境。根据本课所学知识,在下面两组意象中任选一组,通过描写营造所对应的意境。100个字左右。

    第一组:明月 杨柳 杜鹃 ——凄婉、哀伤

    第二组:落日 大江 远山 ——雄浑、壮丽

    选择第组: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