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语文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对一些以技艺为职业的人,称呼时常在其名前面加一个表示他的职业的字眼。如《庖丁解牛》中的“庖丁”,“丁”是名,“庖”是厨师,表明职业。下面是几个古人的名字,选出和“庖丁”的命名方式不同的一项是( )
    A . 师襄 B . 轮扁 C . 乐毅 D . 优孟
  • 1. 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塞罕坝人种下的不仅仅是一棵棵树,更是一种信 念、一种精神;不仅仅是一座“美丽高岭”,更是一座受人景仰的“精神高地”。 B . 当前,以芬太尼类物质为代表的新型毒品来势凶 猛,已在一些国家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将芬太尼类物质整类列入管制,是中国政府处理毒品问题的创新性举措。 C . 中国的哲学蕴含于人伦日用之中,中国建筑处处体现着人伦秩序与和而不同的东方智慧,五千年前的中华文明正是良渚大量建筑遗址的见证者。 D . 大学文学教育需要体现大学精神,其目的不是以把文科学生培养成为适应市场需要的大众写手为目标,而是要使其成为高雅文化的守护者和引领者。
  • 1. 庄子钓于濮水,连楚王派来两位大夫请他担任楚国丞相的邀请都“持竿不顾”。是什么样的“濮水之钓”具有这样的魅力?结合具体情景,展开合理想象,进行生动描写。

    要求:①要有神态描写、细节描写等;②至少使用比喻、拟人两种修辞手法;③不少于80字。

  • 1. 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 . 吾见其难为 B . 虽然 , 每至于族 C . 依乎天理 D . 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
  • 1. 下列句子不属于特殊句式的一项是( )
    A . 臣之所好者道也 B . 如土委地 C . 视为止 D . 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一)

    庄子者,蒙人也,名周。周尝为蒙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故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作《渔父》《盗跖》《胠箧》,以诋訾孔子之徒,以明老子之术。《畏累虚》《亢桑子》之属,皆空语无事实。然善属书离辞指事类情用剽剥儒墨虽当世宿学不能自解免也其言洸洋自恣以适己故自王公大人不能器之。

    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庄周笑谓楚使者曰:“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子独不见郊祭之牺牛乎?养食之数岁,衣以文绣,以入大庙。当是之时,虽欲为孤豚,岂可得乎?子亟去,无污我。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

    (选自《史记》)

    (二)

    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选自《庄子•外篇•秋水》)

    (三)

    宋人有曹商者,为宋王使秦。其往也,得车数。王说之,益车百乘。反于宋,见庄子,曰:“夫处穷闾厄巷,困窘织屦,槁项黄馘者,商之所短也;一悟万乘之主而从车百乘者,商之所长也。”庄子曰:“秦王有病召医。破痈溃痤者得车一乘,舐痔者得车五乘,所治愈下,得车愈多。子岂治其痔邪?何得车之多也?子行矣!”

    (选自《庄子•杂篇•列御寇》)

    1. (1) 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2. (2) 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子独不见郊祭之牺牛乎?养食之数岁,衣以文绣,以入大庙。

      ②子亟去,无污我。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

    5. (5) 选文(一)反映了庄子怎样的政治态度?
  • 1. 阅读下列选文,完成各题。

    越俎代庖

    《庄子》

    尧让天下于许由,曰:“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其于光也,不亦难乎!时雨降矣,而犹浸灌,其于也,不亦劳乎!夫子立而天下治,而我犹之,吾自视缺然,请致天下。”

    许由曰:“子治天下,天下既已治也,而我犹代子,吾将为名乎?名者实之宾也,吾将为宾乎?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归,休乎,君!余无所用天下为——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1. (1) 对文中人物注释有误的一项是:(  )
    2. (2) “尧让天下于许由”的意思是:(  )
    3. (3) “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其于光也,不亦难乎?”一句中的“不亦难乎”的意思是:(  )
    4. (4) 对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5. (5) “夫子立而天下治,而我犹尸之……”句中的两个“而”字的分析,正确的是:(  )
    6. (6) 对“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一句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7. (7) 对“归,休乎,君!余无所用天下为”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8. (8) 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 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释义。

    A.膝之所)         新发于

    B.奏刀)然         )然)然

    C.批大)           导大

    D.)音             肯

  • 1. 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以燕乐乐嘉宾之心           燕:使动用法,使嘉宾的心情愉快 B . 黎民不机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王:以仁德统治天下,名词动用 C .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善、利: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D .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上、下:方位名词 E . 以无后入有间               厚:有厚度的刀刃,形容词用作名词
  • 1. 阅读下列选文,完成文后问题。

    曹端,字正夫,渑池人。永乐六年举人。五岁见《河图》《洛书》,即画地以质之父。及长,专心性理。其学务躬行实践,而以静存为要。读宋儒《太极图》《通书》《西铭》,叹曰:“道在是矣。”笃志研究,坐下著足处,两砖皆穿。事父母至孝,父初好释氏,端为《夜行烛》一书进之,谓:“佛氏以空为性,非天命之性。老氏以虚为道,非率性之道。”父欣然从之。继遭二亲丧,五味不入口。既葬,庐墓六年。

    端初读谢应芳《辨惑编》,笃好之,一切浮屠、巫觋(xí)、风水、时日之说屏不用。上书邑宰,毁淫祠百余,为设里社、里谷坛,使民祈极。年荒劝振,存活甚众。为霍州学正,修明圣学。诸生服从其教,郡人皆化之,耻争讼。知府郭晟问为政,端曰:“共公廉乎。公则民不敢漫,廉则吏不敢欺。”晟拜受。遭艰归,渑池、霍诸生多就墓次受学。服阕,改薄州学正,霍、薄两邑各上章争之,霍奏先得请。

    霍州李德与端同时,亦讲学于其乡。及见端,退语诸生曰:“学不厌,教不倦,曹子之盛德也。至其知古今,达事变,末学鲜或及之。古去‘得经师易,得人师难’,诸生得人师矣。”遂避席去。端亦高其行谊,命诸生延致之,讲明正学。

    端先后在霍十六载,宣德九年卒官,年五十九。诸生服心丧三年,霍人罢市巷哭,童子皆流涕。贫不能归葬,遂留葬霍。

    1. (1) 比较“其”字的意义和用法,选出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

      ①其学务躬行实践     ②其公廉乎      ③亦讲学于其乡

      ④至其知古今          ⑤端亦高其行谊

    2. (2) 对下列句子加点的词注音和解释全正确的一项是:(  )

      志研究 ②坐下足处 ③一切浮屠……时日之说不用 ④毁祠百余

    3. (3)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说明,错误的一项是:(  )
    4. (4) 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①父初好释氏,端为《夜行烛》一书进之。(  )

      A.父亲当初极信佛教,曹端找了《夜行烛》一书送给父亲。

      B.父亲当初极信道教,曹端找了《夜行烛》一书送给父亲。

      C.父亲当初极信道教,曹端写了题为《夜行烛》的一封信送给父亲。

      D.父亲当初极信佛教,曹端写了题为《夜行烛》的一封信送给父亲。

      ②既葬,庐墓六年。                  (  )

      A.安葬(父母)以后,修庐冢守墓六年。

      B.已经安葬了(父母),守墓达六年之久。

      C.安葬(父母)以后,守墓达六年之久。

      D.已经安葬了(父母),修庐冢守墓六年。

      ③诸生服从其教,郡人皆化之,耻争论。(  )

      A.所有学生都心悦诚服地听从他的教诲,连百姓都被他教化了,把无理争辩当作耻辱的事。

      B.所有学生都听从他的教导,连百姓都被他教化了,把无理争辩当作耻辱的事。

      C.所有学生都心悦诚服地听从他的教诲,连百姓都被他教化了,把打官司法作可耻的事。

      D. 所有学生都听从他的教导,连百姓都被他教化了,把打官司法作可耻的事。

    5. (5) 选出完全表现曹端至孝、清廉品德的一组内容:(  )

      ①父初好释氏,端为《夜行烛》一书进之。

      ②继遭二亲丧,五味不入口。

      ③既葬、庐墓六年。

      ④上书邑宰,毁淫祠百余。

      ⑤年荒劝振,存活甚众。

      ⑥遭艰归,……服阕,改薄州学正。

      ⑦贫不能归,遂留葬霍。

    6. (6) 叙述或评价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上一页 4 5 6 7 8 下一页 共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