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语文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高二下·婺源月考)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古代诗人多用比喻手法描写音乐,苏轼的《赤壁赋》中“”一句用不断的细丝来比喻箫声的悠长,而白居易的《琵琶行》中“”一句用丝绸的撕裂声来状琵琶的四弦同时发声。
    2. (2) 《蜀道难》中,李白开篇以蜀地方言为全诗奠下雄浑的感情基调的句子是:“!”
    3. (3)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两句境界壮阔,通过夸张、想象等手法,点明了送别之地和杜少府即将赴任之地。
  • 1. 根据下面《红楼梦》经典的人物出场描写,对人物判断恰当的一项是(   )

    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

    A . 贾宝玉 B . 薛蟠 C . 王熙凤 D . 王夫人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当下秦氏引了一簇人来至上房内间。宝玉抬头看见一幅画贴在上面,画的人物固好,其故事乃是《燃藜图》,也不看系何人所画,心中便有些不快。又有一副对联,写的是:“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及看了这两句,纵然室宇精美,铺陈华丽,亦断断不肯在这里了,忙说:“快出去!快出去!”秦氏听了笑道:“这里还不好,可往那里去呢?不然往我屋里去吧。”宝玉点头微笑。……说着大家来至秦氏房中。入房向壁上看时,有唐伯虎画的《海棠春睡图》,两边有宋学士秦太虚写的一副是:“嫩寒锁梦因春冷,芳气袭人是酒香。”案上设着武则天当日镜室中设的宝镜,一边摆着飞燕立着舞过的金盘,上面设着寿昌公主于含章殿下卧的榻,悬的是同昌公主制的联珠帐。宝玉含笑道:“这里好!”秦氏笑道:“我这屋子大约神仙也可以住得了。”

    1. (1) 画波浪线句子如果换成“案上摆设着宝镜、金盘,榻上悬着联珠帐”表达效果有何不同?
    2. (2) 请从选文的两副对联中任选一幅,分析其挂在该处的合理性。
  • 1. 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当网络已经成为未成年人的一种生活方式时,与之伴生的,可能是沉迷网络、沉迷网游。国务院法制办公室《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送审稿引入的“网游宵禁”制度,必然能够有效减少未成年人玩游戏的时间,从而保障未成年人获得正常的休息。一旦从源头上减少了未成年人的游戏时间,就必然能够提升孩子的学习成绩。

    ①“网游宵禁”制度未必能够有效减少未成年人玩游戏的时间。

  • 1. 某中学研究型学习小组举办《红楼梦》读书交流会。主题是“《红楼梦》诗词鉴赏”。请为主持人写一则开场白。

    要求:①紧扣主题;②表达得体,富有文采,至少使用一种修辞;③不写称呼语、问候语;④不超过60字。

  • 1. 按要求选择。
    1. (1) 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

      任何现实问题的解决,都有赖于多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因此首要任务就是,。落实到人才培养上,除了传授学科的基础知识,还需要训练和提升学生运用交叉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①根据具体问题整合相关学科的材料、数据、理论、方法

      ②整合不同学科的知识

      ③实现知识从简单叠加到有机结合的转变

      ④最终得到一个整体的解释

    2. (2) 《红楼梦》对语言、服饰、居室等的描写往往和人物相对应,请指出下面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1. 按要求选择。
    1. (1) 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

      现代图书馆不再仅是一个存储和借阅不同图书资源的场所,更是一个共享与互联的地方。 , 具有自身的图书馆性。

      ①图书馆已是显示区域创新活力和城市美学的综合指征

      ②数字科技改变了图书的媒介和获取渠道

      ③成为提供展览、档案、科普、社交等服务的空间

      ④图书馆的社会功能发生了极大扩充

    2. (2) 上海大观园前期整修,将匾额全部拆下进行清洗和上漆,现正重新挂上,尚余四块匾额未挂,以下匾额与所挂之处完全匹配的一项是(    )
  • 1. 语言文字运用
    1. (1) “盛筵必散”一语出于《红楼梦》中何人之口?
    2. (2) 下列关于《红楼梦》相关情节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1. 名篇名句默写。
    1. (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曾皙描绘了一幅在大自然里沐浴临风,一路酣歌的美丽动人的景象:
    2. (2)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没有直接让弟子言志,而是先用“ ”两句温和自谦的开场白为他们创造一个轻松、亲切、活跃的环境。
    3. (3)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哂子路的原因是
    4. (4) 《红楼梦》中“护官符”(第四回)“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讲了四大家族,请举例写出该家族成员中各一个人名是
    5. (5) 《红楼梦》中判词“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写的人是,判词“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写的人是,判词“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写的人是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红学在我国学术史上是一门特殊的学科,它本身独特性甚强,却又很容易被当作一般对象对待。它的文化内涵极丰富,文化品位极崇高,所以需要我国的文学、史学、哲学、美学、科学等多方面的第一流学者通力协作,方能胜任愉快,展现光辉;而那些第一流学者们各有自己的理想事业,如何能以“一部小说”来作为他们的研究目标?于是“红学”遂落于低层次的人士之手。以我自己为例,如果勉强冒称一个“学者”,也不过是在三流的层次,还有一些尚不如我,根本不具备研治此学的条件。以上二端,乃是“红学”悲剧性的最关键的矛盾因素,至少在历史现阶段,其情势实在如是,讳言与美化,是有害无益的。

    无视于“红学”之极大独特性而总想把它拉向一般化,最好的例子可举海外的余英时。余教授曾著专文倡言“红楼梦的两个世界”与“红学革命”,并以此而名扬寰宇。在他看来,已有的红学一无是处,尤其是考证派已是“山穷水尽”“眼前无路”,故必须“革命”,而他的革命口号却是“回到文学上来”——他认为红学研究只应是一种文艺方面的事,别的都是错了路头的。这就是我所说的,无视于“红学”的独特性而要把它向“一般化”靠拢。其实余英时倒是个研究文化的高层次的教授(如对胡适的思想有所评论等等),连他都那么看待《红楼梦》,则其他同类论红之人可推而知了。文学,文学,它是什么?离开特定的文化底基涵蕴、历史环境、作者心灵神智,又能有何等真知灼见可以启迪学人呢?长时期评赞《红楼梦》“艺术”的,仍然离不开“形象塑造”“性格刻画”“心理描写”“口语运用”等等之类,这倒看起来满像“文学”了,难道余教授会满足于这样的“回到文学”而以此排斥其它层面的研究吗?

    我所列的第二条悲剧性,一方面与第一条有关联,另一方面则是文化学术的普遍水平的事情。前者,至今连这“红学”的特定含义在大教授那儿都扯不清,则势必产生真红学与假红学的混乱。“文学”范围的一般赏析评论不必说了,即如对小说作者的生卒与祖籍来作些考证——这其实也是一般从事文史工作者的起码“基础课”,可是现在这也成了“著名红学家”,可见这一“界”的“家”之滥竽之地步了。

    归结一句话:“学”不足而“红”必虚。

    (摘编自周汝昌《还“红学”以学——近百年红学史之回顾(重点摘要)》)

    材料二:

    周汝昌先生于1982年发表了《什么是红学》的演讲,提出两个观点:1.“红学”有其特殊性,研究《红楼梦》的学问不一定就是红学。他说,“我的意思是,红学有它自身的独特性,不能只用一般研究小说的方式、方法、眼光、态度来研究《红楼梦》”,“红学不是要去代替一般小说学,它却补充和丰富一般小说学。一般小说学也不能代替红学。”2.“红学”包括曹学、版本学、探佚学、脂学四学。周氏的观点非常明晰:“红学”是一种独特的学问,不同于小说学;“红学”指曹学等四学。

    应必诚先生在80年代那篇《也谈什么是红学》中说:“《红楼梦》作者、版本文献的考证和《红楼梦》作品研究是红学不可分割的两个组成部分。”“《红楼梦》作者版本的考证对《红楼梦》研究具有基础性、前提性的意义,因而是必要和重要的。”“但《红楼梦》作品的研究是红学的主体,《红楼梦》作者和版本的考证不能脱离《红楼梦》作品的研究。”“红学何为?就是用美学的、历史的方法,包括运用作者版本考证的研究成果在与时代历史、文化环境、思想思潮、作者身世、文学传统以及与读者的联系中,去阐明《红楼梦》审美艺术的创造及其思想和艺术成就,阐明《红楼梦》的审美个性和艺术风格等等。”

    应文说:“红学有它的特殊性,但是,不能以此来否定对《红楼梦》本身的思想艺术的研究。”在这里,应氏以他自己的“红学”概念界定去反对周氏在另一种“红学”界定下的逻辑展开。周氏的“红学”界定是否隐藏着否定“《红楼梦》本身的思想艺术的研究”的动机,他自己并未明言。他只是说这种研究是属于“一般的小说学的范围”,而不在“红学”的范围。周氏的红学界定与他一生的红学研究大致对应。面对周氏的红学界定,我们只能说其界定过于狭窄、过于专门化。但我们没有理由因此而认为,周汝昌否定对《红楼梦》的思想艺术进行研究。

    几乎对于任何《红楼梦》的爱好者来说,指出周氏的红学界定过于偏狭,这并不困难。我曾打过一个比方:大家都知道,人既需要吃饭,也需要喝水。突然有一个人说,人不需要吃饭,光喝水就行了,喝水才是人最特殊的地方。于是大家纷纷出来反对,长篇大论、连篇累牍地说,吃饭和喝水是一种辩证关系,应以吃饭为主,喝水只是辅助的,但也不能缺少。如此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辩证法自是常理,但又有什么价值呢?我们为什么不能耐心地听听对方的陈述,也许可以从对方的荒谬中找到更加科学的养生之道。

    (摘编自陈维昭《“红学”何以为“学”——兼答应必诚先生》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3) 根据材料,下列各项中属于周汝昌先生对“红学”界定范畴的是(   )
    4. (4) 请分析材料二使用的两种主要论证方法。
    5. (5) 学校即将举办《红楼梦》整本书阅读分享交流会。关于“红学”的界定,周汝昌先生和应必诚先生的观点引发了师生们的热议。你更赞同谁的观点?请结合材料,简要陈述理由。
1 2 3 4 5 下一页 共5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