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语文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中国书法是以汉字为唯一载体的艺术。(   )汉字的抑扬顿挫和无穷组合,造就了中国文化的辉煌灿烂和流光溢彩。书法是汉字的艺术。离开汉字就没有中国书法,就不是中国书法。书圣王羲之的最伟大贡献,是完成了中国书法的艺术化、      , 在中国书法的提高和普及之间、历史和未来之间架设了桥梁。即使说颜真卿是唐代尚法书风的集大成者,那么王羲之则是晋代尚韵书风的最高代表。而有了晋代尚韵、唐代尚法,宋代尚意也顺理成章、     了。晋代、唐代、宋代,是中国书法的三个辉煌时代。颜真卿之所以能够成为继王羲之之后,中国书法史上又一位伟大的书法家,就在于他在继承王羲之的基础上,超越了王羲之,从而开拓了中国书法前所未有的宏大格局和正大气象,达到了骨力和 的高度统一,完成了雄浑、端庄的新体楷书创作,      了唐代楷书的典范。

    1. (1)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2. (2)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3. (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文段一: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借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 , 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李斯《谏逐客书》)

    文段二:

    李斯者,楚上蔡人也。年少时,从荀卿学帝王之术。学已成,度楚王不足事,而六国皆弱,无可为建功者,遂西入秦。上《谏逐客书》,始皇用其计谋,官至廷尉。二十馀年,竟并天下,尊主为皇帝,以斯为丞相。明年,始皇巡狩,外攘四夷 , 斯皆有力焉。

    斯长男由为三川守,诸男皆尚秦公主,女悉嫁秦诸公子。三川守李由告归咸阳,李斯置酒于家,百官长皆前为寿,门廷车骑以千数。李斯喟然而叹曰:“嗟乎!吾闻之荀卿曰‘物禁大盛’。夫斯乃上蔡布衣,闾巷之黔首,上不知其驽下,遂擢至此。当今人臣之位无居臣上者,可谓富贵极矣。物极则衰,吾未知所税驾也!”

    始皇三十七年十月,行出游。丞相斯、中车府令赵高兼行符玺令事,皆从。少子胡亥爱,请从,上许之。余子莫从。七月,始皇帝至沙丘,病甚,令赵高为书赐公子扶苏,书已封,未授使者,始皇。高乃谓丞相斯曰:“上崩,赐长子书,与丧,会咸阳而立为嗣。书未行,今上崩未有知者也所赐长子书及符玺皆在胡亥所定太子在君侯与高之口耳君听臣之计即长有封侯世世称孤。今释此而不从,祸及子孙,足以为寒心。善者因祸为福,君何处焉?”斯乃仰天而叹,垂泪太息曰:“嗟乎!独遭乱世,既不能死,安托命哉!”于是斯乃听高。胡亥即位,以赵高为郎中令。

    赵高畏其权重,案治李斯,谤其欲裂地而王,二世以为然。李斯拘执束缚,居囹圄中,仰天而叹曰:“嗟乎!悲夫!不道之君,何可为计哉!昔者桀杀关龙逄,纣杀王子比干,吴王夫差杀伍子胥。此三臣者,岂不忠哉!然而不免于死,身死而所忠者非也。今吾智不及三子,而二世之无道过于桀、纣、夫差,吾以忠死,宜矣。且二世之治岂不乱哉!”

    于是二世乃使高案丞相狱,治罪,责斯与子由谋反状,皆收捕宗族宾客。二世二年七月,具斯五刑,论腰斩咸阳市。斯出狱,与其中子俱执,顾谓其中子,叹曰:“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遂父子相哭,而夷三族。

    (选自《史记•李斯列传》,有删减)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

      ②于是二世乃使高案丞相狱,治罪,责斯与子由谋反状,皆收捕宗族宾客。

    5. (5) 文中提到李斯三次“叹息”,结合文本内容解释其“叹息”的原因。
  •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谏逐客书(节选)

    (秦)李斯

    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昔缪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丕豹、公孙支于晋。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缪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此四君者,皆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强则士勇。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李斯论(节选)

    (清)姚鼐

    苏子瞻谓李斯以苟卿之学乱天下,是不然。秦乱天下之法,无待于李斯,斯亦未尝以其学事秦。

    当秦之中叶,孝公即位,得商鞅任之,商鞅教孝公燔《诗》《书》,明法令。因秦国地形便利,用其法,富强数世。始皇之时,一用商鞅成法而已。虽李斯助之,言其便利,益成秦乱,然使李斯不言其便,始皇固自为之而不厌。何也?秦之甘于刻薄而便于严法久矣,其后世所习以为善者也。斯逆探始皇、二世之心,非是不足以侈君张吾之宠,是以尽舍其师荀卿之学,而为商鞅之学,扫去三代先王仁政,而一切取自恣肆以为治。斯非行学也,趋时而已。

    君子之仕也,进不隐贤;小人之仕也无论所学识非也即有学识甚当见其君国行事悖谬无义疾首颦蹙于私家之居而矜夸导誉于朝庭之上。知其不义而劝为之者,谓天下将谅我之无可奈何于吾君,而不吾罪也;知其将丧国家而为之者,谓当吾身容可以免也。且夫小人虽明知世之将乱,而终不以易目前之富贵,而以富贵之谋,贻天下之乱。嗟乎!秦未亡而斯先五刑夷三族也。其天之诛恶人,亦有时而信也邪!

    吾谓人臣善探其君之隐,一以委曲变化从世好者,其为人尤可畏哉!尤可畏哉!

    1.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2.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3. (3)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4. (4) 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5. (5)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

      ②吾谓人臣善探其君之隐,一以委曲变化从世好者,其为人尤可畏哉!

  • 1.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昔缪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丕豹、公孙支于晋。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缪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众,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节选自李斯《谏逐客书》)

    (乙)大索,逐。李斯上书说,乃止逐客令。李斯因说秦王,请先取韩以恐他国,于是使斯下韩。韩王患之,与韩非谋弱秦。大梁人尉缭来,说秦王曰:“以秦之强,诸侯譬如郡县之君,臣但恐诸侯合从,翕而出不意,此乃智伯、夫差、湣王之所以亡也愿大王毋爱财物赂其豪臣以乱其谋不过亡三十万金则诸侯可尽秦王从其计见尉缭亢礼衣服食饮与缭同。缭曰:“秦王为人,蜂准,长目,挚鸟膺,豺声,少恩而虎狼心,居约易出人下,得志亦轻食人。我布衣 , 然见我常身自下我。诚使秦王得志于天下,天下皆为虏矣。不可与久游。”乃亡去。秦王觉,固止,以为秦国尉,卒用其计策。而李斯用事。

    (节选自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4. (4) 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

      ②以秦之强,诸侯譬如郡县之君,臣但恐诸侯合从,翕而出不意,此乃智伯、夫差、湣王之所以亡也。

    5. (5) 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王最终收回了逐客之令。联系两篇选文,谈谈秦王收回成命的原因。
  • 1. 《谏逐客书》是如何围绕“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展开论述的?
  • 1. 解释词义。
    1. (1) 吾爱汝
    2. (2) 汝不必以无
    3. (3) 汝可以模拟得之
  • 1.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各题。

    杂诗

    曹植

    微阴翳阳景 , 清风吹我衣。游鱼潜渌水,翔鸟薄天飞。

    眇眇客行士,徭役不得归。始出严霜结,今来白露晞。

    游者叹黍离 , 处者歌式微 . 慷慨对嘉宾,凄怆内伤悲。

    【注】①阳景:太阳光。②黍离:出自《诗经》,是周人缅怀故都之作,表达亡国之痛。这里取其感伤乱离、行役不已之意。③处者:指役夫的家人。式微:出自《诗经》“式微,式微,胡不归”之句,此处有盼役夫早归之意。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2) 三、四句对诗歌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 1. 《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感情表达得深邃,丰富,思想并不晦涩。假如你刚刚被选为你们班的班长,请你写一个简短的演说,要求:语言简洁,感情真挚,能清晰传达自己的观点,有效激发同学们积极向上的情绪,350字左右。
  • 1. 对“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这句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用“停止思想”表达了作者对马克思的崇敬,对其逝世怀着深切的哀痛之情。 B . 用“停止思想”是在强调马克思是“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 C . 对于马克思的逝世,恩格斯不忍直接说出,而用“讳饰”的手法说马克思“停止思想了”。 D . 用“停止思想”是为了使文章更含蓄,更形象。
  • 1. 下面语段中加点词语可以与括号内的词语互相替换的一项是     

    所谓的1848年革命,只不过是一些微不足道(A不足挂齿)的事件,是欧洲社会干硬外壳上的一些细小的裂口和缝隙。但是它们却暴露出了外壳下面的一个无底深渊(B万丈深渊)。在看来似乎坚硬的外表下面,现出了一片汪洋大海,只要它动荡(C摇荡)起来,就能把由坚硬岩石构成的大陆撞得粉碎(D碎裂)。

    A . A B . B C . C D . D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共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