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物理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3·连云模拟) 如图所示,电子蜡烛的“烛焰”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立的实像。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可制成(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若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变,仅将凸透镜更换成另一个焦距相同、尺寸更大的凸透镜,此时光屏上像的大小与原来的像对比应(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 1. (2024九下·揭东模拟) 为加强安全管理,某学校师生开始用人脸识别系统进出校园,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人脸识别屏上显示的是正立缩小的虚像 B . 当学生远离识别系统摄像头时,显示屏上的像变小 C . 显示屏上的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D . 该识别系统成像原理和投影仪相同
  • 1. (2024九下·惠州模拟) 某小组的同学在探究“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像的虚实、正倒和大小”时,所用的实验器材有:光具座、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光屏、蜡烛、火柴等。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点燃蜡烛,调整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大致在上;实验时,由于蜡烛的燃烧,烛焰逐渐降低,那么屏上的像逐渐向移动。

    (2)实验中,该小组的同学能确定烛焰的像是实像。其判断的证据是

    (3)收集的实验信息如下表:

    凸透镜的焦距cm

    实验次数

    物距u/cm

    像的虚实

    像的正倒

    像的大小

    像距v/cm

    1

    25.00

    实像

    倒立

    缩小

    16.67

    2

    30.00

    实像

    倒立

    缩小

    15.00

    3

    35.00

    实像

    倒立

    缩小

    14.00

    分析表中信息,可以得出的探究结论是:

    (4)另一小组的同学在做该实验时,换用了口径更大一些的凸透镜做实验,但凸透镜的焦距仍为10cm。请说出换用口径更大的凸透镜来做实验的好处。(写出一条即可)

  • 1. (2023八上·金平期末) 高铁进站口的自动检票闸机上安装有摄像头,通过拍摄将人脸与证件照进行比对,信息一致就会放行。关于人脸识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摄像头的光学核心元件是凸透镜 B . 刷脸时,脸要处于摄像头二倍焦距以外 C . 人脸通过摄像头在检票闸机上成的是虚像 D . 人靠近摄像头时,经摄像头成的像会变大
  • 1. (2023八上·金平期末) 2022年3月23日,“天宫课堂”第二课在中国空间站开讲;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给全中国的孩子们上了一堂精彩的太空课。

    (1)如图甲是航天员在演示“神奇的太空小水球”;一开始将水注入水膜之中形成一个漂亮的完整水球,该水球可以被看作一个镜;当她的脸距离水球球心30cm时,我们透过水球看到了倒立、缩小的人像,其原理与生活中的(选填“投影仪”、“照相机”或“放大镜”)原理相同,该水球的焦距可能是

    A.30cm       B.7cm       C.15cm       D.45cm

    (2)随后,航天员在太空失重环境下向水球中间注入一个气泡,通过水球看到她的正立、倒立的两个像,如图乙所示,通过简化如图丙,可知其中正立的像是光经过1、2两个(填“凸”或“凹”)透镜形成的像,当光经过3、4区域时,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像;

    (3)安装在神舟十三号轨道舱内的摄像机拍摄到了一颗擦身而过小行星,按照从左到右的次序如图丁所示(镜头的焦距不变);在此过程中,小行星与神舟十三号的距离在变大,摄像机的镜头在(选填“前推”或“后缩”)。

  • 1. (2024九下·广东模拟) 小海利用如题图所示装置探究物距在一倍焦距内的成像规律。他先将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线处,后应将蜡烛放置在光具座上的(选填“A”“B”或“C”)处,再从透镜的(选填“左”或“右”)侧用眼睛可观察到烛焰的像;生活中利用此原理可以制成(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

  • 1. (2024九下·娄底模拟)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

    如图所示,将点燃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中心调节好,可以在光屏上看到一清晰的倒立实像;这与生活中成像原理相同。

  • 1. (2024九下·白云模拟) 在光具座的A点处放置一发光物体,从焦距f为5厘米、f为10厘米、f为20厘米的凸透镜中选择一个放置在如图所示的位置,在BC间移动光屏时可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则选择的凸透镜为

    A . B . C . 甲、乙 D . 乙、丙
  • 1. (2024九下·廉江模拟) 创新活动中,小明自制了一台简易照相机模型,如图甲所示。模型由两个纸筒M、N组成,M正好套在N的外面,并能进行抽拉。在纸筒M的一端贴上胶片,凸透镜(焦距为10cm)固定在纸筒N的一端。然后小明与同学们一起利用自制照相机模型研究照相机的成像原理,如图乙所示,将此模型和LED灯制成的发光体(物高)固定在光具座上进行实验,并将每次实验测得的物距u、像距v、成像情况等分别记录在表格中。

    实验序号

    物距u/cm

    像距v/cm

    像高h/cm

    1

    30.0

    15.0

    2.0

    2

    35.0

    14.0

    1.6

    3

    50.0

    12.5

    1.0

    (1)制作LED灯的主要材料是(选填“导体”“半导体”或“超导体”);

    (2)由实验数据可知,当被拍摄的物体靠近照相机镜头时,成的像将(选填“靠近”或“远离”)镜头,成的像的高度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小明将一副眼镜的镜片放在靠近简易照相机模型的镜头的前方,发现在保持镜头与物体间的距离不变时,要将MN两个纸筒之间的距离调大,才能在胶片上重新观察到清晰的像,则这个像与之前所成的像相比会(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该眼镜是用于矫正(选填“近”或“远”)视眼的;

    (4)小明用简易照相机模型在距发光体5cm处的位置观察,发现无论怎么移动纸筒,胶片上都无法成像。你认为存在的原因是(写出一条即可)。

  • 1. (2023八上·天河期末) 如图,已知凸透镜焦距为f=10cm。

    (1)请在图中画出蜡烛AB发出的两条光线a和b经凸透镜后的光线,并标出物距u;

    (2)蜡烛AB经凸透镜成的是(选填“放大”“等大”“缩小”)、(选填“倒立”“正立”)的(选填“实”“虚”)像,这和(选填“放大镜”“投影仪”“照相机”)成像的原理一致;

    (3)要使光线a经凸透镜后的光线经过P点,应使凸透镜沿主光轴水平(选填“向左”“向右”)移动。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共90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