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物理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九下·娄底模拟) 涟水风光带的风景让人流连忘返,河边青翠树木和倒影相映成趣,下列现象形成原因与其相同的是(  )
    A . 雨过天晴,美丽彩虹 B . 山间小溪,清澈见底 C . 林荫树下,光斑点点 D . 水平如镜,池水映月
  • 1. (2024九下·白云模拟) 如图所示,水池边有一路灯S,路灯上方有一平面镜 , S发出的光能经反射后射入水中,请画出:

    (1)S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2)经反射后过A点的反射光线

    (3)照射到水池底的光路图。

  • 1. (2023·海港模拟)  小刚去湖边散步 ,看到湖面上树的倒影 ,这是光的  现象 ;看到水中的游动鱼是鱼  ( 选填“实”或“虚”)像 ;鱼在水中匀速上浮时所受的浮力  (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重力(不计阻力)。
  • 1. (2022·石家庄模拟) 筷子在水中“折断”,其原理与下列光现象形成的原理相同的是(  )
    A . 河水看起来变浅 B . 水中荷花的“倒影” C . 阳光下密林地上的圆形光斑 D . 紫外线使荧光物质发光
  • 1. (2024九下·廉江模拟) 如图所示,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请作出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 1. (2024九下·六盘水模拟) 小明同学对如图甲所示的插图提出质疑,认为物体浸入水中的部分应该在水面处“错位”,且水中部分比空气中部分看起来要粗一些。为此,小明准备了玻璃杯、铅笔、水等物品,对“竖直插入水中的铅笔发生偏折情况”进行探究。

    (1)当竖直插入水中的铅笔在玻璃杯左端时,水下部分向左发生显著偏折,如图乙所示。移至玻璃杯右端时,水下部分向右发生显著偏折,如图丁所示。当铅笔在中间位置时,如图丙所示,观察到的现象是,由此判断中间位置是发生偏折的分界点;

    (2)小明注意到铅笔在三处位置共同的成像特点是,由此判断盛水的玻璃杯类似于

    (3)小明根据实验绘制铅笔在左端时的光路图,并进行分析,其中符合实际的是,由此可知铅笔水下部分向左显著偏折的原因是

    A.B.C.

  • 1. (2024·宝安模拟) 小明同学在实验室做了以下三组光学实验:

    1. (1) 在进行如图甲所示的实验中,为了显示光路,可采取的操作是
    2. (2) 如图乙,若小明让一束光沿着图中BO方向斜射向水面时,则光线会沿着(选填“OA”或“OG”)方向进入空气;小明接着又完成了光从空气斜射进玻璃和从玻璃斜射入空气的实验,再分析初步得出结论。他这样进行多次实验的目的是
    3. (3) 接着,小明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调节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如图丙所示,可在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等大的像,通过进一步实验并进行数据分析,可知透镜焦距为cm。
  • 1. (2024九下·联合月考) 如图,在清澈的水中看到筷子向上偏折。这一现象形成的原因是( )

    A . 光的反射 B . 光的折射 C . 光的直线传播 D . 光的色散
    1. (1) 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中,如图甲所示,组装器材时,应按(选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的顺序进行;图乙中,能反映水沸腾时水中气泡情形的是图
    2. (2) 利用图丙的实验装置进行光现象实验时,得出的结论: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反射角入射角;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入射角。
    3. (3) 图丁是探究“通电导体产生的热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a、b为两个相同的透明容器,容器中密封有等量的空气,将导线1、2分别接到电源两端。此装置可以探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的关系;通电一段时间后,容器中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多。
  • 1. (2024·玉林模拟) 如图是丰子恺的一幅漫画,画中配诗“临水种桃知有意,一株当作两株看”。其中包含的光学原理与下列现象光学原理相同的是

    A . 小孔成像 B . 海市蜃楼 C . 雨后彩虹 D . 猴子捞月
上一页 3 4 5 6 7 下一页 共76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