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物理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高一下·乐平月考)  今有一个相对地面静止,悬浮在赤道上空的气球。对于一个站在宇宙背景惯性系的观察者,仅考虑地球相对其的自转运动,则以下对气球受力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 该气球受地球引力、空气浮力和空气阻力 B . 该气球受力平衡 C . 地球引力大于空气浮力 D . 地球引力小于空气浮力
  • 1. (2024高一下·乐平月考) 质量分别为 M 和 m 的两个小球,分别用长 2l 和 l 的轻绳拴在同一转轴上,当转轴稳定转动时,拴质量 为 M 和 m 小球的悬线与竖直方向夹角分别为α和β,如图所示,则( )

    A . B . cos α=2cos β C . D . tan α=tan β
  • 1. (2024高三下·余干月考) 如图甲所示,两间距为的光滑水平金属轨道固定在绝缘水平地面上,左端连接阻值为的定值电阻,一质量为、电阻为、长为的导体棒垂直放置在轨道上,轨道的虚线1、2间存在竖直向下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为 , 虚线3、4间存在竖直向下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为 . 现将导体棒静止放在虚线1位置,并在导体棒上施加一沿轨道水平向右的恒力 , 导体棒由虚线1运动到虚线4的过程中.导体棒中产生的感应电流随时间变化规律如图乙所示,其中5s和24s时图线的切线与横轴平行,金属轨道的电阻忽略不计,虚线1、2、3、4均与金属轨道垂直.求:

    1. (1) 第5s与第24s时导体棒的速度;
    2. (2) 虚线1、2间与虚线3、4间的间距;
    3. (3) 导体棒从虚线1运动到虚线2的过程电阻R上产生的焦耳热
  • 1. (2024高三下·余干月考) 如图所示,倾角为的斜面体ABC固定,质量为m的滑块a由斜面体上的A点以的初速度沿斜面体下滑,质量为m、长为的长木板b放在水平面上,左端与斜面体的

    底端C点平滑衔接,长木板的上表面与斜面体的底端相平齐已知 , 滑块aABBC以及长木板上表面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 , 长木板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 重力加速度 , 假设滑块a经过C点时的速度大小不变,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求:

    1. (1) 滑块a滑上长木板时的速度大小;
    2. (2) 整个过程中长木板b的位移.
  • 1. (2024高三下·余干月考) 晓宇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实验时将长木板的左端适当垫高,将光电门固定在长木板的下端,带有遮光条的滑块由适当高度处无初速释放,滑块经过光电门时,遮光条的挡光时间为 . 为了减小实验误差,晓宇同学进行了多次测量,然后求平均值.

    1. (1) 实验时,晓宇同学用十分度的游标卡尺测量了遮光条的宽度,其示数如图乙所示,则遮光条的宽度cm.
    2. (2) 滑块经过光电门时,滑块的速度大小为.(用以上测量的物理量表示)
    3. (3) 某次测量时,滑块的释放点到光电门的间距为L , 则滑块沿长木板下滑时的加速度大小为.(用以上测量的物理量表示)
  • 1. (2024高三下·余干月考) 如图所示,两质量均为、带等量异种电荷的可视为质点和点电荷的滑块放在倾角为的光滑绝缘斜面体上,将劲度系数为的轻弹簧用销钉固定在滑块A上,轻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在斜面体顶端的挡板上,系统稳定时,轻弹簧的伸长量为 , 两滑块之间的距离为 , 静电力常量为 , 重力加速度为 .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B . 滑块所带的电荷量为 C . 拔走销钉的瞬间,滑块B的加速度为 D . 拔走销钉的瞬间,滑块A的加速度为0
  • 1. (2024高二下·沧州月考) 如图所示,弹簧下面挂一质量为m的物体,物体在竖直方向上做振幅为A的简谐运动,物体振动到最高点时,弹簧正好为原长,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则在振动过程中(  )

    A . 物体的最大动能应等于 B . 弹簧的弹性势能和物体的动能总和不变 C . 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等于 D . 物体在最低点时的弹力大小应小于
  • 1. (2024高二下·衡水月考) 如图所示,倾角为30°、质量M=4kg的斜面体C置于粗糙水平地面上,质量mB=3kg的小物块B置于粗糙斜面上,通过不可伸长的细绳跨过光滑轻质定滑轮与质量为mA=1kg的物块A相连接。开始A静止在滑轮的正下方,连接B的一段细绳与斜面平行,BC始终保持静止状态,细绳的质量不计。现对A施加一个拉力F使A缓慢移动,移动过程中F与连接A的轻绳的夹角始终保持120°,直至轻绳水平,此过程中B始终静止。g取10m/s2 , 求:

    1. (1) A静止时,B受到的摩擦力Ff的大小和方向;
    2. (2) 轻绳水平时,绳子的拉力FT和地面对C支持力FN的大小;
    3. (3) A缓慢移动过程中,绳子拉力的最大值。
  • 1. (2024高二下·衡水月考) 科研人员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进行高空坠物实验,让一小球从45m高的阳台上无初速度落下,不计空气阻力。在小球刚落下时恰被楼下一智能小车发现,智能小车迅速由静止沿直线冲向小球下落处的正下方楼底,准备接住小球。已知智能小车到楼底的距离为18m。将小球和智能小车都看成质点,智能小车移动过程中只做匀速直线运动或匀变速直线运动,g取10m/s2
    1. (1) 智能小车至少用多大的平均速度行驶到楼底恰能接住小球;
    2. (2) 若智能小车在运动过程中做匀加速或匀减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相等,且最大速度不超过9m/s,要求小车在楼底时已停止运动,求智能小车移动时加速度a的大小需满足什么条件?
  • 1. (2024高二下·衡水月考) 某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做“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的实验。

    实验步骤如下:

    ①将力传感器P通过一根轻质细绳提起重物保持静止,记下P的示数F

    ②将力传感器PQ分别固定在左右两侧杆上,与PQ相连的两根轻质细绳OAOB连接的结点O处用轻绳OC系上同一重物。系统静止后,记下O点位置,PQ的示数F1F2及三细绳的方向OAOBOC

    ③在白纸上从O点沿OC反向延长做有向线段OC' , 以OC'为对角线做平行四边形OA'C'B' , 如图乙所示。用毫米刻度尺测出线段OA'OB'OC'的长度分别为l1l2l

    ④调整力传感器Q的位置,重复以上步骤。

    回答下列问题:量合阳

    1. (1) 下列做法有利于减小实验误差的是____。
    2. (2) 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若l1l2lF1F2F满足关系式,则能够证明力的合成遵循平行边形定则。
    3. (3) 某次实验中,若平衡时两细绳OAOB互相垂直,保持OB绳和结点O的位置不动,取下力传感器P , 将细绳OAO点在纸面内顺时针转动一小角度,此过程中OA绳的拉力(选填“变大”

      “变小”或“不变”)。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共100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