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物理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八下·广州期中) 神舟航天员在空间站先后进行了四次“太空授课”,激发了青少年学习科学的热情。

    (1)如图甲,航天员往一个水球中注入适量的蓝色颜料,观察到整个水球很快就变蓝了,这属于现象,说明

    (2)如图乙,在“液桥”实验中,将两块透明板上的水球接触后合成一个,说明分子间存在;飞船返回舱返回地球时,进入大气层后,与大气剧烈摩擦,舱体外壁的温度达2000℃以上,这是通过的方式改变了返回舱的内能。

  • 1. (2023九上·广州期中) 用餐巾纸摩擦轻质塑料吸管可以使吸管带电,将与餐巾纸摩擦过的轻质塑料吸管放在支架上,吸管能在水平面自由转动。 如图所示,手持带负电的橡胶棒,靠近吸管B端,B端会靠近橡胶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吸管一定带正电 B . 吸管和橡胶棒可能带同种电荷 C . 与吸管摩擦的餐巾纸失去电子 D . 摩擦时,吸管可能得到电子
  • 1. (2023九上·恩平月考) (1)汽车上很多地方都用到了物理知识,下列现象所对应的解释不合理的是

    A.打开油箱盖会闻到汽油的味道——扩散现象

    B.环保汽车使用气体燃料——减少对大气的污染

    C.空调车车窗玻璃设计为双层——减少车内外热量的传递

    D.小排量的车一般经济省油——发动机的效率低

    (2)汽油机工作过程中的四个冲程,产生动力的是冲程。如图所示,与其冲程对应的是图;

    A.                B.                    C.                    D.

    (3)一台单缸四冲程汽油机,若飞轮转速是 1200 r/min,该汽油机每秒钟内完成个冲程,对外做功次;

    (4)汽油机在冲程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汽车行驶过程中,油箱内汽油越来越少,汽油的热值(选填“变小”“不变”或“变大”)。

  • 1. (2023九上·广州期中) 景颇族的祖先曾发明一种活塞式点火器,如图所示。以牛角作套筒,木质推杆前端粘附艾绒。取火时,一手握住套筒,另一手猛推推杆,艾绒即燃,随即将杆拔出,口吹立见火苗。手推杆入筒的过程中,筒内密封气体的(  )

    A . 分子动能减小 B . 密度不变 C . 分子数增加 D . 内能增大
  • 1. (2023九上·广州期中) 如图所示的装置,其中一个瓶装有氧气,另一个瓶装有密度比氧气大的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用“〇”表示氧气分子,用“●”表示二氧化氮分子,移去玻璃后两瓶口紧贴,放置足够长的时间,下列瓶内分子分布情况比较合理的是(  )

    A . B . C . D .
  • 1. (2023九上·恩平月考) 关于下面四幅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甲图:活塞压缩空气,硝化棉燃烧,此过程与热机的压缩冲程原理相同 B . 乙图:瓶内空气推开瓶塞,内能减少,瓶口出现的白雾是汽化现象 C . 丙图:抽出玻璃板,下瓶中出现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表明气体间可以发生扩散现象 D . 丁图:悬挂重物不能把两块铅块分开,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没有斥力
  • 1. (2023九上·恩平月考) 如图所示,在干燥的头发上多次梳过的塑料梳子,能吸引一些碎纸屑,这种现象叫做 ,该现象的本质是 (选填“质子”、“电子”或“原子核)发生转移,干燥的塑料梳子是 (选填“导体”或“绝缘体”)。
  • 1. (2023九上·东莞期中) 下列与“电”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图甲中,教室的面板灯可以同时亮灭,它们之间的连接方式是串联 B . 图乙中,橡胶棒在毛皮上摩擦后,毛皮失去电子带正电 C . 图丙中,两个带电小球相互排斥,说明两个小球一定都带正电 D . 图丁中,可以用导线将电池正负极长时间直接连接
  • 1. (2024八下·广州期中) 与丝绸摩擦后的甲物体带正电,甲物体排斥乙物体,乙物体吸引丙物体。由上述信息(  )
    A . 甲物体束缚电子的能力比丝绸强 B . 乙物体一定带正电 C . 乙物体束缚电子的能力比丙物体强 D . 丙物体一定带负电
  • 1. (2024·忻城模拟) 与头发摩擦过的塑料尺能“吸”起纸屑。下列现象中“吸”的物理原理与其相同的是( )
    A . 挤压后的塑料吸盘“吸”在瓷砖上 B . 削平的铅柱挤压后会“吸”在一起 C . 干手搓开的新塑料袋“吸”在手上 D . 行驶的汽车的窗帘被“吸”出窗外
上一页 3 4 5 6 7 下一页 共100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