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物理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八下·哈尔滨月考) 如图甲是使用吊车向江底投放长方形石料的示意图。在整个投放过程中,石料以恒定速度下降。图乙是钢绳的拉力F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从开始投放到石料刚好接触湖底前)。t=0时刻吊车开始下放石料,忽略水的摩擦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石料在t=20s时开始浸入水中 B . 石料的重力是1400N C . 石料的体积是0.5m3 D . 石料的密度为2.8×103kg/m3
  • 1. (2024八下·哈尔滨月考) 下列数据接近实际的是(  )
    A . 一支粉笔的质量为200g B . 一个中学生的体重大约是50N C . 一标准大气压能支持约760mm高的水银柱 D . 教室内的大气压约为
  • 1. (2024九下·宁化模拟) 如图甲所示,物体A是一个正立方体,重力为4.8N,硬杆B一端固定在容器底,另一端固定在A底部。现缓慢向容器中倒入密度为的某种液体至A刚好浸没,硬杆B受到物体A的作用力F的大小随液体深度h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不计杆的质量和体积,g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液体密度为 B . 硬杆B的长度为6cm C . 液体深度h为13cm时,仅将硬杆B撤去,物体A在原来的位置保持静止 D . 液体深度h为13cm时,硬杆B受到物体A的作用力F的大小为3.2N
  • 1. (2024九下·扬中模拟) 小康同学利用以下器材设计了甲和乙两种方案测量玻璃球的密度,按图所示完成以下步骤。

    方案甲

    器材:天平、量筒、水、细线(质量和体积均不计,不吸水)

    (1)他先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码置于“0”刻度线,调节平衡螺母,直至天平平衡;

    (2)接着他按如图A所示的方法来称量玻璃球的质量,其中有两个错误:

    (3)改正错误后,正确测出玻璃球的质量和体积,如图B和图C所示;密度的测量值是g/cm3

    方案乙

    器材:电子秤、溢水杯、水

    ①用电子秤测出玻璃球的质量,如图D所示;

    ②将玻璃球放入溢水杯中,然后向溢水杯中注满水,测出总质量,如图E所示;

    ③缓慢取出玻璃球,再向溢水杯中补满水,测出此时总质量,如图F所示;

    (4)玻璃球密度的测量值是g/cm3 , 实验中取出玻璃球时会带出一些水,则玻璃球密度的测量值将(选填偏大、不变或偏小);

    (5)评估:在所有操作均正确的情况下,小康同学发现两种方案测量结果依然有差异。进一步分析发现产生差异的原因是

  • 1. (2024九下·扬中模拟) 空间站处于失重状态,正常的钢笔不能书写,如图是为宇航员设计的“太空圆珠笔”,墨水靠密封笔管内的氮气推动活塞向外挤出。

    (1)墨水向外挤出的过程中,密封压缩氮气的压强, 氮气密度(以上两格都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液态氮的沸点为﹣196℃,当液态氮涂在牛奶,冰激凌上时能观察到液态氮在不断沸腾,一段时间周边气温降至0℃,那么此时液态氮的温度等于℃(填一温度值)。

  • 1. (2024九下·潢川模拟) 在测量物块密度的实验中,用调好的天平测量物块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砝码的质量和游码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则物块质量为g;利用量筒测量物块(不吸水)的体积,水面位置如图乙所示,则物块的密度为kg/m3

       

  • 1. (2024九下·天桥模拟) 北京时间2024年4月25日,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发射取得圆满成功。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入轨后,成功对接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径向端口,4月26日05时04分,在轨执行任务的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顺利打开“家门”,欢迎远道而来的神舟十八号乘组入驻“天宫”,第四次“太空会师”顺利完成。航天员进入空间站后其质量(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空间站与地球间传递信息靠的是(选填“超声波”或“电磁波”)。
  • 1. (2024九下·天桥模拟) 是小明同学对生活中一些常见物理量的估测,其中与实际相符的是(  )
    A . 济南地铁列车平均运行速度30m/s B . 一名中学生的体积大约为0.05m3 C . 家用电风扇正常工作的电流为0.3A D . 中学生爬一层楼做功约为1500J
  • 1. (2024九下·济宁模拟) 人体的密度和水差不多,以下是小岩同学对自己所做的估测,其中正确的是(  )
    A . 身高约为165dm B . 体重约为50N C . 体积约为50dm3 D . 步行速度约为5m/s
  • 1. (2024九下·阳新模拟) 妈妈送给小圆一个“雪容融”挂件。小圆利用厨房里的电子秤、茶壶、茶杯和水,按如图所示的步骤测量了“雪容融”的密度。

    ①根据图中的数据可算出“雪容融”的密度为

    ②小圆按A、B、C、D、E的顺序进行实验误差较大,为了减小误差,更合理的实验顺序是

上一页 7 8 9 10 11 下一页 共100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