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历史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3八下·东阳期末) 致力于杂交水稻的推广应用,为我国粮食安全和世界粮食供给作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是(    )
    A . 邓稼先 B . 屠呦呦 C . 袁隆平 D . 钱学森
  • 1. (2024·昆明模拟) 1975年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返回式卫星技术的国家。对此,新加坡《联合早报》评价道:“中国拥有了自己的战略侦察手段,可以为中国的战略导弹确定目标,并能监视别国的军事部署和调动情况……”该报道旨在强调中国“掌握返回式卫星技术” ( )
    A . 冲击了两极格局 B . 增加了国防实力 C . 开创了航天科技 D . 增强了民族自信
  • 1. (2024九下·德庆月考) 屠呦呦没有停下科研的脚步,针对近几年来在全球部分地区出现的“抗药性”难题,带领团队继续攻坚克难。2019年,屠呦呦团队对外公布,在“抗疟机理研究”“抗药性成因”等方面最终获新突破……这体现了屠呦呦(  )
    A . 追求真理的科研精神 B . 助人为乐的高贵品质 C . 舍生忘死的牺牲精神 D . 艰苦朴素的高贵品质
  • 1. (2024·龙岗模拟) 邓小平指出:“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邓小平意在强调这些科技成就( )
    A . 提高了中国国际影响力 B . 奠定了新中国工业基础 C . 证明了社会主义优越性 D . 推动了中美关系正常化
  • 1. (2024八下·湛江期中) 2020年,中国遭遇了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目前取得阶段性胜利,这说明我们在应对突发事件、战胜重大灾害等方面具备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精神力量。据此分析这主要得益于(     )
    A . 中国综合国力的持续增强 B . 中国梦宏伟蓝图的指引 C .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实施 D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
  • 1. (2024·楚雄模拟) 邓小平指出:“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这句话叙述的是“两弹一星”研制的( )
    A . 背景 B . 条件 C . 性质 D . 意义
  • 1. (2024·乐业模拟) 1978年以来,我国在高温超导、生命科学等领域取得重要突破。在载人航天、探月工程等领域取得重大原创性成果。由此可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 )
    A . 生态建设成效显著 B . 教育等民生保障逐步提高 C .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D . 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升
  • 1. (2024·喀什模拟)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政府把发展以“两弹一星”为核心的科学技术放在重中之重的地位,这一举措的成功(   )
    A . 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B . 落实了科教兴国战略 C . 完善了我国的国民经济体系 D . 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 1. (2024八下·北流期中) 2021年,中国邮政发行“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纪念邮票,其中一枚画面中有神舟五号、青藏铁路、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国家体育场(鸟巢)等。这展示了21世纪以来我国( )

    A . 新时代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B . 新时代社会生活与环保蓝图 C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蓝图 D .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成就
  • 1. (2024·岳阳模拟) 巴斯德说:“科学是没有国界的,因为它是属于全人类的财富,是照亮世界的火把,但学者是属于祖国的。”下列选项中能正确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
    A . 英国——爱迪生——蒸汽机车 B . 美国——瓦特——内燃机 C . 法国——诺贝尔——人造纤维 D . 中国——屠呦呦——青蒿素
1 2 3 4 5 下一页 共32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