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历史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娄底模拟) 1878年创办的中兴煤矿是第一家完全由中国人自办的民族矿业,1914至1934年间其盈亏情况如图所示。据此可推断出( )

    A . 外国资本的经济掠夺得到遏制 B . 民族工业地区分布极不平衡 C . 民族工业发展与时局紧密相关 D . 中兴煤矿在一战间发展受挫
  • 1. (2024九下·忠县模拟) 竹枝词是一种以吟咏社会风土人情为主的文学体裁。20世纪初电车刚进入北京时,有竹枝词写道:“电车初试人都怕,说是将来荣祸多。”后来,有人赞叹:“人坐(电)车中称稳便,儿童指点陆行舟。”这说明( )
    A . 人们对新式交通工具由排斥到认可 B . 沿海地区更易感受到社会生活变化 C . 居民对电车破坏自然环境强烈不满 D .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在夹缝中求生存
  • 1. (2024·郴州模拟) 历史史实是指对历史人物或事件的客观叙述,即“是什么”的问题。历史解释必须对历史人物或事件做出主要的较准确的功能性定位,即“有什么用”的问题。下列各项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 . 1872年(清同治十一年)4月30日《申报》在上海创刊 B .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主要集中在上海、武汉等沿海沿江的大城市 C . 19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发明的火车和轮船等新式交通工具相继传入我国 D . 《黄河大合唱》气势磅礴,体现了中国人民的勇敢、顽强和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
  • 1. (2024九下·苍溪) 1913年中国纺纱业共有纱锭65万枚,到1919年增为118万枚。在1896至1912年的17年间,民族资本开设面粉厂47家,1913至1921年的9年间设立105家,推动这些行业快速发展的事件主要是( )
    A . 洋务运动和《辛丑条约》的签订 B . 《辛丑条约》的签订和辛亥革命 C . 辛亥革命和第一次世界大战 D .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官僚资本的扩张
  • 1. (2024·博罗) 下表中民族工业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

    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变化统计表

    年份

    拥有厂家

    拥有资本

    工人人数

    1913

    689家

    33亿元

    27万多

    1920

    1795家

    50亿元

    55万多

    A . 19世纪六七十年代,洋务运动的兴起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B . 一战期间,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C . 五四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数的统治地位 D . 对外开放加强了中国和世界的联系
  • 1. (2024·云南模拟)  鸦片战争后,中国教育进入大变革时代。中国教育近代化开始起步的标志是(  )
    A . 兴办新式学校,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
    B . 谕令停止科举考试,科举制至此寿终正寝
    C . 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
    D . 通令兴办学堂,颁布学堂章程,统一学制
  • 1. (2024·云南模拟) “有一个新国民,戴一顶自由帽,穿一套文明装,着一双进步靴,走过了交通路,来到了模范街,踏进了公益会,说几句义务话。这首打油诗应首先出现在(    )

    A . 洋务运动后 B . 戊戌变法后 C . 辛亥革命后 D . 五四运动后
  • 1. (2024·威信模拟) 历史叙述包括史实与评价。下列是关于“近代中国的社会生活”知识卡片的内容,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
    A . 1909年京张铁路通车 B . 1912年民国政府颁布“剪辫令” C . 呈现出新旧并呈、多元发展的变化特征 D . 20世纪20年代后,中国男装有西服和中山装等
  • 1. (2024·光明模拟) 20世纪30~40年代初期,著名画作《田横五百士》《愚公移山》等在全国传播;优秀歌曲《毕业歌》《黄河大合唱》等在全国传唱:“国人爱国,请用国货”“挽回利权:振我中华”等成为商业广告炙手可热的用语。这些(   )
    A . 反映商业和文艺的繁荣发展 B . 表明实业救国开始成为主流 C . 凸显了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 D . 说明政府重视传播传统文化
  • 1. (2024·江西模拟) “1936年底,《申报》对傅作义及其所率部队在红格尔图和百灵庙击溃日伪军的行动进行了连续报道。随着卢沟桥的枪声响起,《申报》对抗战予以了更多的关注和报道。”材料反映了近代报纸( )
    A . 发挥了舆论宣传的作用 B . 促进了近代民族经济的发展 C . 体现出自由平等的新风尚 D . 反映了新旧并呈的发展特征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共33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