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历史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九下·广安月考) 据统计,从武昌起义爆发至1913年,以“民主”“民权”“民国”和“国民”等命名的报纸明显增加。这表明当时(   )
    A . 报刊以政治舆论导向为主 B . 民主共和观念影响扩大 C . 政治民主化进程加快发展 D . 三民主义得到普遍认同
  • 1. (2024八下·丰城开学考) 从清帝退位诏书到《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反映的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趋势是(    )
    A . 从分裂走向统一 B . 从屈辱走向独立 C . 从专制走向民主 D . 从封闭走向开放
  • 1. (2024·龙岗模拟) 下图是 1909年《图画日报》刊载的漫画,图中“昔日”的女性只能在家遵守“三从四德”;“今日”的女性则应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将来”的女子则是扛着枪与男子分担保家卫国的重任。该漫画反映了( )

    A . 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 . 科学思想广泛传播 C . 国民意识逐渐觉醒 D . 民国社会风气转变
  • 1. (2024·娄底模拟) 对下图所示信息理解正确的是,辛亥革命( )

    A . 充分发动可人民群众 B . 通过和平方式实现共和 C . 宣告了封建制度终结 D . 尚未完成民主革命任务
  • 1. (2024·岳池模拟)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 (1) 材料一  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国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故人君与千百万之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吾国行专制政体,一君与大臣数人共治其国,国安得不弱?……今变行新法,故为治强之计。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根据材料一,概括康有为认为国弱的主要因素以及强国的具体主张。

    2. (2) 材料二  “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众生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利,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利,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利,故要社会革命。”……辛亥革命一度成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建立后,孙中山认为民族、民权两主义已经实现,唯有民生主义尚未着手。

      ——摘自臧运祜《20世纪的中国与世界》

      根据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孙中山认为民族、民权两主义已经实现”的理由。

    3. (3) 材料三  陈独秀从美国引来的这把火,把北大烧得通红,推动了北大的变革。李大钊从俄国也“盗来”了火种,这两把火,前后交映,足以改变古老的旧中国。

      ——汪兆骞《民国清流:那些远去的大师》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相关史事分析两把火是如何改变中国的。

  • 1. (2024九下·五通桥) 下表是某同学在学习了“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相关内容后所做的笔记小结。其中④属于( )

    序号

    内容

    为推翻清朝的腐朽统治

    孙中山联合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的成员,成立了中国同盟会

    在民报的发刊词中,孙中山将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

    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A . 历史原因 B . 历史过程 C . 历史史实 D . 历史评价
  • 1. (2024·楚雄模拟)  “辛亥革命创造了民主政治建设的必要条件和良好契机……它并非只是打落了一顶皇冠,而是开辟了中华民族振兴有为的希望之路。”材料旨在说明辛亥革命(    )
    A . 完成了反帝反封建任务 B . 依靠群众基础极其薄弱 C . 促进了中国社会的发展 D . 促成了中华民国的成立
  • 1. (2024·乐业模拟) 有学者指出:“辛亥革命使中国人抛弃了对皇帝的崇拜,促使人们敢于发表以前不敢说的主张,民众心理有了巨大变化。”这反映了辛亥革命( )
    A . 推翻了封建制度 B . 弘扬了民主科学 C . 推动了思想解放 D . 实现了自强求富
  • 1. (2024·钦州模拟) 1905年8月,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在成立大会上决定创办《民报》,作为同盟会的机关报。《民报》宣传的主要思想是(     )
    A . 变法救国 B . 民主科学 C . 三民主义 D . 扶清灭洋
  • 1. (2024·邯郸模拟)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进程简表

    时间

    法案

    主要影响

    1689年

    《权利法案》

    使国家权力的重心无可挽回地由国王转移到议会

    1694年

    《三年法案》

    使议会成为一个常设性立法机构

    1701年

    《王位继承法》

    明确规定以后英国王位不得传给天主教徒,并规定国王的一切法律与条例非经议会通过均属无效

    材料二:下面是三位政治家对美国某部法律文件的不同评价

    时间

    政治家及其身份

    观点

    19世纪中后期

    威廉·格莱斯顿(英国首相)

    它是迄今为止,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人类智慧和意志所创造出的最美妙的杰作

    20世纪初

    威尔逊(美国总统)

    它是一块奠基石,而不是一座完整的大厦。或者用句老话比喻:它是根,而不是完美的藤

    20世纪60年代

    马丁·路德·金(美国黑人民权运动领袖)

    一个向上帝要求赋予自由的民族,没有迈出同时给予黑人自由的第一步,是不应该的

    ——摘编自《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等

    1. (1) 依据材料一,概括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过程的特点。
    2. (2) 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其共同评价的法律文件并分析影响其不同评价的因素。
    3. (3) 综合上述内容,概括人类文明发展的趋势并试举一例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史实加以说明。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共80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