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历史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龙湖模拟)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特定社会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综合的产物。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钦定宪法大纲》(1908)

    材料二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

    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

    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君主神圣不可侵犯。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臣民的权力完全限制在“法律范围内”,而“法律虽经议院议决而未奉大清皇帝诏令批准颁布者,不能见诸实行”。

    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人民享有人身、言论、著作、集会、结社、请愿、诉讼、选举及被选举各项之自由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上一律平等。公民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受教育,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宗教信仰的自由……

    皇帝有权罢黜百官、设职制禄,宣战议和,解散议院,统帅海陆军,总揽司法权等。

    中华民国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法院依法律审判民事诉讼及刑事诉讼。

    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据《钦定宪法大纲》、《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整理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钦定宪法大纲》中规定皇帝所拥有的权利。
    2. (2) 仿照示例,从材料二或者材料三中任选一个,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宪法的出现与哪一重大历史事件相关,并结合史实加以简单说明。

      示例(照抄示例)

      选择:《钦定宪法大纲》

      相关事件:戊戌变法说明:在戊戌变法中,维新派提出变法图强和君主立宪,传播了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为《钦定宪法大纲》提供了借鉴。

    3. (3)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中国宪法演变的认识。
  • 1. (2024·普宁模拟)  “所谓原始史料,为目击者的陈述、文献以及事实自身的遗存,数者皆与事件同时。”下列属于研究武昌起义的原始史料是(   )
    A . 蒋翊武的《文学社举义之计划》 B . 蒋廷黻的《中国近代史》中的相关叙述 C . 汉阳扁担山辛亥铁血将士公墓 D . 2012年的历史纪录片《武昌首义》
  • 1. (2024·普宁模拟)  下表反映了(   )

    农户

    1914-1918年

    减少1500多万户

    耕地

    1914-1918年

    减少26000多万亩

    荒地

    1914-1918年

    增加49000多万亩

    陆军

    1914-1919年

    增加92万人

    军费

    1916-1918年

    增加5000多万元

    A . 北洋军阀的割据局面 B . 民国初年自然灾害严重 C . 军阀割据混战的后果 D . 民国初年财政收入困难
  • 1. (2024九下·广安月考) 据统计,从武昌起义爆发至1913年,以“民主”“民权”“民国”和“国民”等命名的报纸明显增加。这表明当时(   )
    A . 报刊以政治舆论导向为主 B . 民主共和观念影响扩大 C . 政治民主化进程加快发展 D . 三民主义得到普遍认同
  • 1. (2024八下·丰城开学考) 从清帝退位诏书到《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反映的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趋势是(    )
    A . 从分裂走向统一 B . 从屈辱走向独立 C . 从专制走向民主 D . 从封闭走向开放
  • 1. (2024·龙岗模拟) 下图是 1909年《图画日报》刊载的漫画,图中“昔日”的女性只能在家遵守“三从四德”;“今日”的女性则应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将来”的女子则是扛着枪与男子分担保家卫国的重任。该漫画反映了( )

    A . 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 . 科学思想广泛传播 C . 国民意识逐渐觉醒 D . 民国社会风气转变
  • 1. (2024·娄底模拟) 对下图所示信息理解正确的是,辛亥革命( )

    A . 充分发动可人民群众 B . 通过和平方式实现共和 C . 宣告了封建制度终结 D . 尚未完成民主革命任务
  • 1. (2024·岳池模拟)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 (1) 材料一  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国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故人君与千百万之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吾国行专制政体,一君与大臣数人共治其国,国安得不弱?……今变行新法,故为治强之计。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根据材料一,概括康有为认为国弱的主要因素以及强国的具体主张。

    2. (2) 材料二  “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众生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利,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利,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利,故要社会革命。”……辛亥革命一度成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建立后,孙中山认为民族、民权两主义已经实现,唯有民生主义尚未着手。

      ——摘自臧运祜《20世纪的中国与世界》

      根据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孙中山认为民族、民权两主义已经实现”的理由。

    3. (3) 材料三  陈独秀从美国引来的这把火,把北大烧得通红,推动了北大的变革。李大钊从俄国也“盗来”了火种,这两把火,前后交映,足以改变古老的旧中国。

      ——汪兆骞《民国清流:那些远去的大师》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相关史事分析两把火是如何改变中国的。

  • 1. (2024九下·五通桥) 下表是某同学在学习了“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相关内容后所做的笔记小结。其中④属于( )

    序号

    内容

    为推翻清朝的腐朽统治

    孙中山联合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的成员,成立了中国同盟会

    在民报的发刊词中,孙中山将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

    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A . 历史原因 B . 历史过程 C . 历史史实 D . 历史评价
  • 1. (2024·乐业模拟) 有学者指出:“辛亥革命使中国人抛弃了对皇帝的崇拜,促使人们敢于发表以前不敢说的主张,民众心理有了巨大变化。”这反映了辛亥革命( )
    A . 推翻了封建制度 B . 弘扬了民主科学 C . 推动了思想解放 D . 实现了自强求富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共80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