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语文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春怀示邻里

    陈师道

    断墙著雨蜗成字,老屋无僧燕作家。

    剩欲出门追语笑,却嫌归鬓逐尘沙。

    风翻蛛网开三面 , 雷动蜂窠趁两衙

    屡失南邻春事约,只今容有未开花。

    注①此诗写于北宋元符三年(1100)。绍圣元年(1094),陈师道被朝廷视为苏轼余党,罢职归家。元符三年正月,十七岁的徽宗继位,皇太后向氏处理国事,为调和两党之争,召回部分被放逐的元祐党人。②网开三面:《史记·殷本纪》“汤出,见野张网四面,祝曰:‘自天下四方皆入吾网。’汤曰:‘嘻,尽之矣!’乃去其三面。”此暗用其事。③趁两衙:众蜂簇拥蜂王飞集,犹如旧时吏员赶赴衙参。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2) 对本诗最后一句的理解历来有争议,有人理解为“如今或许还有未开的花”,有人理解为“如今难道还有未开的花”。你认可哪一种理解?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 1.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猿啼”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多用来烘托清幽的意境或抒写诗人哀怨愁苦,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有“”和杜甫《登高》中有“”。 
    2. (2) “从今以往,勿复相思,相思与君绝”使用了顶真手法,白居易《琵琶行》中“”也运用了这种手法,写琵琶曲乐音暂时停顿,为曲终前的高潮蓄势。 
    3. (3)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千古江山,”三句,与苏轼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都表达出一种“英雄不在”的感慨。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乡土文化既是一方水土独特的精神创造和审美创造,又是人们乡土情感、亲和力和自豪感的凭借,更是永不过时的文化资源和文化资本。近年来,我国各地兴起了“乡土文化热”。乡土文化成为一种时尚文化,( ),在对乡土文化的追寻中,人的心灵得到放松和净化,并获得文化的归属感;作为重要的文化资源和文化资本,春节庙会、清明祭祖、端午赛龙舟、重阳登高等传统民俗活动____,展现了乡土文化旺盛顽强的生命力。乡村旅游大发展,传统村落成为人们____的旅游胜地,民俗体验、乡村写生等成为消费热点。美丽乡村建设蓬勃兴起,保持乡土文化、传承乡村特色成为一致共识批文化底蕴深厚、充满地域特色的美丽乡村在全国各地不断涌现。景德镇陶瓷、淄博琉璃、潍坊风筝等乡土工艺品以及泰山皮影、日照农民画等乡土民间艺术纷纷走出国门,中国乡村文化正____地走向世界,挺立于世界文化之林。

    实践证明,中国乡土文化历经劫难而不亡,____而新生,我们完全有理由树立对乡土文化的自信,这是文化自信的核心构成,决定着文化自信的深度和广度。 

    1. (1)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2. (2)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3. (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 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城里人可以用“土气”来藐视乡下人,但是乡下,“土”是他们的命根。出门在外,如果水土不服,可以把红纸包裹着的东西煮一点汤吃。这是一包灶上的泥土。

    ——费孝通《乡土中国·乡土本色》

    在社会变迁的过程中,人并不能靠经验作指导。能依赖的是超出于个别情境的原则,而能形成原则、应用原则的却不一定是长者。这种能力和年龄的关系不大,重要的是智力和专业,还可加一点机会。在变迁中,习惯是适应的阻碍,经验等于顽固和落后。顽固和落后并非只是口头上的讥笑,而是生存机会上的威胁。

    ——费孝通《乡土中国·长老统治》

    读了上面材料,你有怎样的思考?乡土习俗是传统文化的延续,还是社会发展的障碍?请写一篇文章发表你的看法。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 1. 下列有关费孝通及其《乡土中国》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 《乡土中国》的作者是费孝通,他是著名的社会学家、人类学家。1933年获得燕京大学社会学学士学位,随后考入清华大学研究院跟史禄国教授(俄国人)学人类学,1938年获得英国伦敦大学哲学博士学位。他在出国前已经开始实地的社区研究。 B . 《乡土中国》是费孝通的早期著作,其中首次提出“差序格局”的概念。这一时期是费先生写作高产期,《美国人性格》《重访英伦》《内地农村》《乡土重建》等都是这一时期的作品,反映了费先生学贯中西的深厚功底。 C . 费孝通先生前期的社会学研究工作主要分为两期。第一期的工作是实地的社区研究,主要作品有《花篮瑶社会组织》《乡土中国》。第二期的工作是社会结构的分析,偏于从理论上总结并开导实地研究,主要作品有《生育制度》《禄村农田》。 D . 《乡土中国》收集的是费孝通四十年代后期在云南大学和西南联大所讲“乡村社会学”一课的内容,应当时《世纪评论》之约,而写成分期连载的十四篇文章。该书出版是在1947年,之后又多次重刊,对中国社会学而言,该书具有示范性和开创性。
  • 1. 下列各项中字音、字形和词语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 在西洋,如有一位朋友写信说他将要“带了他的家庭”一起来看你,他很知道要和他一同来的是哪几个人。在中国,这句话是含胡得很。我们中国“(读hé;意为全,总共)第光临”虽则常见,但是很少人能说得出这个“第”字究竟应当包括些什么人。 B . 中国人在感情上,尤其是在两性间的矜持(矜,读音jīng;矜持的意思是庄重,严肃)和保留,不肯像西洋人一般的在表面上流露,也是在这种社会寰局中养成的性格。 C . 从个人说这个世界不过是个逆旅(意思是旅馆),来不是由于自己的选择,来了之后又不得任意搬家。这里又划出不同文化的区域,有着不完全一样的规律,但是有规律这一点却并无轩轾(读音xuānzhì)。 D . 残酷与否并非合礼与否的问题。“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饩,读音xì;饩羊,指杀而不烹的羊,用于祭祀)。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恻隐(意思是担忧,忧虑)之心并没有使孔子同意于取消相当残忍的行为。
  • 1. 读完了《乡土中国》这部书,需要在阅读成果分享会上向全班同学和老师汇报你的阅读成果。下面是一段不完整的课堂发言稿,请根据你的研习成果完成填空。 

     《乡土中国》是一部社会学著作,费孝通先生在社区研究的基础上从宏观角度分析了中国乡土社会的。这部著作运用社区分析中的方法,分析了中国社会的差序格局和西洋社会的;乡土社会是社会,而不是法治社会;认为乡土社会与现代社会有很大区别,而中国社会的基层是。 

  • 1.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写作。 

     在社会变迁的过程中,人并不能靠经验作指导。依赖的是超出于个别情境的原则,而能形成原则、应用原则的却不一定是长者。                        ——《长老统治》 

     在现代社会里知识即是权力,因为在这种社会里生活的人要依他们的需要去做计划。乡土社会是靠经验的,他们不必计划。              ——《从欲望到需要》 

     在现代生活中,往小了说,我们看医生喜欢找临床经验丰富的,找老师喜欢找教学经验丰富的,众多招聘启事中也总要加一句“有相关经验者优先”;往大了说,我们一直在倡导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那不就是继承我们民族的集体经验吗? 

     在这个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经验”到底是有用,还是无用?请结合《乡土中国》的相关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写一篇论述文。③不少于6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 1. 下列对《乡土中国》中出现的概念阐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差序格局——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和别人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如同一轮一轮向外推的波纹,关系愈推愈远,人情也愈推愈薄。每个人与众人交往,这里的众人不是平等的地位,而有着亲疏远近的差别。 B . 道德观念——一种在社会里生活的人自觉应当遵守社会行为规范的信念,它包括着行为规范、行为者的信念,它的内容是人和人关系的行为规范,是依着该社会的格局而决定的。 C . 同意权力——社会分工的结果使得人与人之间必须合作,于是发生了权利和义务。为了保障自己的权利,督促别人履行义务,这就发生了共同授予的同意权力。这种权力的基础是社会契约,社会分工愈复杂,这种权力也愈扩大。 D . 礼治秩序——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合于礼的就是说这些行为是做得对的,对是合式的意思。礼治秩序是指用礼来维持的社会秩序。礼不需要有形的权力机构(如国家)来维持,维持礼治秩序的力量是传统。
  • 1.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拟写推荐语。 

     一部通晓日本文化、解读其性格矛盾根性的惊世之作。了解日本民族不得不读的经典,“二战”后美国改造日本的指导之书。 

     这是某购书网上对《菊与刀》这本书的推荐语,请你为《乡土中国》拟写阅读推荐语,不超过60字。 

上一页 2 3 4 5 6 下一页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