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语文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阅读陆游的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书愤①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临安春雨初霁②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注】①该诗为宋光宗淳熙十三年春于会稽石帆别业所作,当时诗人62岁。②淳熙十三年春,诗人被起用为严州知府,奉诏自家乡山阴赴临安,此诗是在寓所等候皇帝召见时所作。

    1. (1) 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2. (2) 两诗写于同一年,显现出诗人思想情感在短时期内的反复,请分析两首诗的尾联所表达情感的差异。
  • 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二月二日

    李商隐

    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

    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

    万里忆归元亮井,三年从事亚夫营。

    新滩莫悟游人意,更作风檐夜雨声。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2) 诗的第二句“东风日暖闻吹笙”颇有意蕴,请简要分析。
  • 1. 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有些地方官员干工作急功近利,谋发展简单粗放,不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大搞形象工程、面子工程,却视而不见百姓的生活困难,缺少公仆意识。 B . 离开家乡只不过几天我就想家了,真是度日如年,一叶知秋呀。 C . 如果说身体的疾病令人畏惧,那么心理的骚乱则让人失魂落魄 , 仿佛行尸走肉。 D . 月下的荷塘是宁静的、祥和的,荷花的粉红的面庞,在隐隐约约的月光中舒展着迷人的微笑。
  • 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近日,网上热传“问好图片要收费”消息,引发网民的关注。消息称;从2022年3月1日起,问好(你好,早安)等图片都要收费了,1张1元,年底从银行卡里面扣,并且是双方都要收费。后经福建辟谣记者查询微信官方账号,并没有“发早安等图片双方都要收费”的通知。

    随着网络和科技的发展,资讯日新月异,网络信息量也不断增加,我们可以快速搜索互联网,并获取自己所需的信息。然而,信息泛滥,未必是一件好事。网上混杂着各种各样的信息,有些信息能带给我们正确的知识和讯息,同时也有虚假信息错误地引导我们。

    你对假消息有着怎样的认识?近日尚真中学举行以“借我一双慧眼吧”为主题的座谈会,你是代表之一,请你写一篇发言稿,表达自己的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在中西哲学史上,认识与实践的关系没有被不少哲人搞清楚,主张认识是人头脑里固有的观点。比如,孔子把人分为“生而知之者”与“学而知之者”,他认为有一类人天生就知道很多,但他自己却很谦虚,认为“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马克思主义哲学把实践的观点引入认识论,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从来的哲学家只是各式各样地说明世界,但是重要的乃在于改造世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创立,科学地解决了认识论的根本问题。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陶行知也形象地说:“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获得并保持正确思想观念的方法途径就是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指导下,多调查研究,多总结经验,这样便可以少犯错误。1965年7月,毛泽东在中南海接见李宗仁时曾如实说:“我是靠总结经验吃饭的。”

    1. (1) 下列各项中,和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2. (2) 下列各项中的引号与文中“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3. (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
  • 1. 下列对课文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谏逐客书》“西蜀丹青不为采”中的“丹青”,丹、青本是两种可作颜料的矿物,因为我国古代绘画常用朱红色和青色两种颜色,丹青成为绘画艺术的代称,后也可指代史册、史籍。 B . 《谏逐客书》“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中的“黔首”,是战国时期和秦代对百姓的称谓。当时平民用黑巾裹头,称为“黔首”,后来成了平民的代称。 C . 《与妻书》“司马春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中的“司马”,指白居易,曾任江州司马。是用其官名作人的称谓。 D . 《与妻书》“辛未三月念六夜四鼓”中的“辛未”应为辛亥。“辛亥”指公元1911年,是地支纪时法。
  • 1. 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矣 过:错 B . 而陛下之,何也 说:说到,提及 C . 是以泰山不土壤,故能成其大 让:推辞,抛弃 D . 藉寇兵而盗粮 赍:给予,送给
  • 1. 对下列各句的文言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 ②厅旁一室,为吾与汝双栖之所 ③吾与并肩携手 ④必以告妾 ⑤称心快意,几家能彀

    A . ①③⑤/②/④ B . ①②/③④/⑤ C . ①③/②/④⑤ D . ①③④/②/⑤
  • 1. 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司马春衫:司马,古代官名,唐代诗人白居易曾贬官为江州司马。司马的衣衫为泪水所湿,形容极度悲伤。春衫应为“青衫”。 B . 望日:指月圆的那一天,通常指农历每月十五。“既望”指农历十六。而“朔日”指每月最后一天。 C . 寸管:毛笔的代称。毛笔在历代都有不同的称呼。春秋战国,各国对毛笔的称呼都不同。吴国(今江苏)叫“不律”,燕国(今河北)叫“弗”。 D . 九泉:指地下深处。死人埋葬的地方,即在阴间。“九”字,因为它是数字单数中最大的数字,有“极限”之意。
  • 1.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 徒使两地眼成穿而骨化石

    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也

    B . 谁知吾卒先汝而死乎

    卒不忍独善其身

    C . 泪珠和笔墨齐下

    当哭相和也

    D . 厅旁一室为吾与汝相栖之所也

    助天下之人爱其所爱

上一页 2 3 4 5 6 下一页 共100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