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语文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1高三下·岱山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

    据舟山晚报报道:浙江省舟山市各级各类中小学及幼儿园均在圣诞节前收到市教育局的通知,要求“不在校园内举行任何与圣诞有关的活动”。

    《人民日报》微博:湖南多名大学生身穿传统中国服饰,手举“抵制圣诞”“中国人不过外国节”的牌子举行抵制圣诞节的街头抗议活动。

    如果你是舟山市教育局领导或湖南大学生抗议活动的组织者,面对媒体采访为什么这样做时,你会如何回答?请选择其中一个身份作答。

  • 1. (2021高三下·岱山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苏州优越的地理环境,绚丽丰富的锦缎,以及五光十色的花线,都为苏绣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明清时期,江南已成为丝织手工业中心。[甲]在绘画艺术方面出现了以唐寅(唐伯虎)、沈周为代表的吴门画派,推动了刺绣的发展,刺绣艺人结合绘画作品进行再创作,所绣佳作绘声绘色 , 笔墨韵味淋漓尽致,有“以针作画”“巧夺天工”之称。自此,刺绣艺术在风格上自成一家 , 在艺苑中吐芳挺秀,与书画艺术媲美争艳。

    到了清代,苏绣开始进入全盛时期,真可谓流派纷呈 , 名手竞秀。皇室享用的大量刺绣用品,几乎全出于苏绣艺人之手。民间刺绣更是丰富多彩,广泛运用于生活用品。[乙]这些苏绣生活用品不仅针法多样,绣工精细,配色秀雅,而且图案花纹含有喜庆、长寿、吉祥之意,深受群众喜爱。[丙]还有一种“画绣”,属于高档欣赏品,称为“闺阁绣”。史载吴县的钱慧、曹墨琴;吴江的杨卯君、沈关关;无锡的丁佩、薛文华等人的佳作,皆名盛一时。

    1. (1) 文段中的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2) 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正确的一项是(   )
  • 1. (2021高三下·岱山开学考)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14个国家的驻华使领馆官员来到舟山,领略了“诗画浙江”的海岛风情:在“南海观音”前,他们为东方佛教文化所吸引;在普济禅寺,又叹服于杰出的古代建筑工艺。 B . “小候鸟驿站”活动以青年教师为主体,以服务暑假到杭州来和父母团聚的留守儿童为主要对象,通过教师志愿者对“小候鸟”们的专业化的陪伴,解除家长的后顾之忧。 C . 由此可见,政府不仅希望在改革发展的过程中商人们能获得丰厚的回报,而且普通百姓也能发家致富,只有指向这一目标的政策才能得到普罗大众的支持。 D . 2020年12月的前半个月,杭州日照总时间仅7.9小时,平均日照时间为0.5小时/天,而历史同期值为4.5小时/天,少了整整9倍,创下了2000年以来同期平均日照时间的新低。
  • 1. (2021高三下·岱山开学考) 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有两处错误的一项是(   )
    A . 早春的香椿芽积攒了一冬的能量,紫中透绿,簇拥在香椿树的枝头,(shà)是好看,摘下一把,肥短脆嫩(nèi),四处飘香,是早春时节餐桌上独有的一道美味。 B . 今年的春天似乎来得有些晚了,人们待在家里,从媒体报道中感受着严寒渐渐离去,春的脚步越来越近,人们一幅笑脸在(qiáo)首期盼街上的冰雪消熔,穿上(liànɡ)丽轻盈的春衣! C . 人总是活在忙碌的俗世喧嚣中,难以放下(rǒnɡ)杂的思绪,抛却尘世的羁绊,去倾听鸟儿婉转的鸣叫,去感受水流欢快的奔泻,去看看(ɡènɡ)古伫立的大自然。 D . “盆池(zhǐ)尺连东海,奇山幽情藏五岳。”盆景乃中华文化中一簇古老的艺术之花,寓意于丘(hè)林泉之中,又富于生命特征,使人童心不抿,青春长在。
  • 1. (2021高三下·浙江月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19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其中明确提出,将制定实施细则,明确教师教育惩戒权。教育惩戒是指教师依据一定的规范,以不损害学生身心健康为前提,以制止和消除学生的不当行为,帮助学生改正错误为目的,以惩罚为特征的一种教育方式。其在培养规则意识、锻炼承担责任、承受挫折的心理品质方面具有其他教育方法难以替代的价值和功能。

    某班级迟到现象屡禁不止,为彻底解决此问题,班主任建议将“无正当理由迟到,迟到一分钟,(教室内)罚站十分钟”作为班级规定执行。班长召开班会讨论此事,同学们纷纷发言:有人赞同,有人反对,有人提出更合理的建议。

    假如你是班中一员,请你结合上述材料,联系当今生活和社会教育现状,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态度,谈谈你的认识。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 1. (2021高三下·浙江月考)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 (1) 凤兮!凤兮!何德之衰!。(《论语》)
    2. (2)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形影相吊。(李密《陈情表》)
    3. (3)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白居易《琵琶行》)
    4. (4)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5. (5) 人生得意须尽欢,,天生我材必有用,。(李白《将进酒》)
  • 1. (2021高三下·浙江月考) 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①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论语•阳货》)

    ②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论语•雍也》)

    ③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论语•子罕》)

    (注)九夷:东方的少数民族地区

    1. (1) 解释“割鸡焉用牛刀”在文段中的含意。
    2. (2) 请分别联系材料①与材料②,从两个角度解析材料③中孔子回答“何陋之有”的原因。
  • 1. (2021高三下·浙江月考) 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夕读书幽兴,献兵部李侍郎

    岑参

    年纪蹉跎四十强,自怜头白始为郎。雨滋苔藓侵阶绿,秋飒梧桐覆井黄。

    惊蝉也解求高树,旅雁还应厌后行。览卷试穿邻舍壁,明灯何惜借余光?

    (1)从诗歌题目中可得知,作者作诗的时间是,作诗的目的是
    (2)请结合诗歌内容,从抒情手法的角度简要赏析这首诗。

  • 1. (2021高三下·浙江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吊魏武帝文》序

    陆机

    元康八年,机始以台郎出补著作,游秘阁,而见《魏武帝遗令》,忾然叹息,伤怀者久之。

    客曰:“夫始终者,乃物大归;死生 , 性命之区域。是以临丧殡而后悲,睹陈根而绝哭。今乃伤心百年之际,兴哀无情之地,意者无乃知哀之可有而未识情之可无乎?”

    机答之曰:“夫日食由乎交分,山崩起于朽壤,亦云而已矣。然百姓怪焉者,岂不以资高明之质,不免卑浊之累;居常安之势,而终婴顷离之患故乎?夫以回天倒日之力,而不能振形骸之内;世夷难之智,而受困魏阙之下。已而格乎上下者,藏于区区之木;光于四表者,翳乎蕞尔之土。雄心摧于弱情,壮图终于哀志;长算屈于短日,远迹顿于促路。呜呼,岂特瞽史之异阙景,黔黎之怪颓岸乎?”

    观其顾命冢嗣,贻谋四子,国之略既远,隆家之训亦弧。又云:“吾在军中,持法是也。至小忿怒、大过失,不当效也。”善乎,达人之谠言矣。持姬女而指季豹以示四子曰:“以累汝。”因泣下。伤哉曩以天下自任今以爱子托人同乎尽者无馀而得乎亡者无存然而婉变房闼之内绸缪家人之务则几乎密与!又曰:“吾婕妤妓人,皆著铜爵台。于台堂上施八尺床,繐帐,朝晡上脯糒之属。月朝十五,辄向帐作妓。汝等时时登铜爵台,望吾西陵墓田。”又云:“馀香可分与诸夫人,诸舍中无所为,学作履卖也。吾累官所得绶,皆著藏中。吾馀衣裘,可别为一藏。不能者,兄弟可共分之。”既而尽分焉。亡者可以勿求,存者可以勿违。求与违,不其两伤乎?悲夫!爱有大而必失,恶有甚而必得。智惠不能去其恶,威力不能全其爱 , 故前识所不用心,而圣人罕言焉。若乃系情累于外物,留曲念于闺房,亦贤俊之所宜废乎?于是遂愤懑而献吊云尔。

    1.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4. (4)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伤 哉 曩 以 天 下 自 任 今 以 爱 子 托 人 同 乎 尽 者 无 馀 而 得 乎 亡 者 无存 然 而 婉 变 房 闼 之 内 绸 缪 家 人 之 务 则 几 乎 密 与

    5. (5)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夫以回天倒日之力,而不能振形骸之内。

      ②智惠不能去其恶,威力不能全其爱。

  • 1. (2021高三下·浙江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火熜暖心

    宣迪淼

    家乡有句古话:手捧六谷(玉米)棒,脚下一火熜,赛过活神仙。

    烘火熜是绍兴一带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名儿,是过去农耕社会农村冬天里不可或缺的宝贝,几乎家家户户都人手一个火熜。在那物质匮乏的时光里,家里可以没有鱼,没有肉,没有温暖的棉衣,但绝不可能没有火熜,火熜是昔日广泛流行的取暖用具。

    火熜是个土名,它的书名叫火炉,主要包括手炉和脚炉。《红楼梦》第九回曾写到,宝玉入学堂就学,袭人细心地给宝玉准备了火炉,“脚炉手炉也交出去了,你可逼着他们给你笼上。”可见,古时富人家的孩子上学堂都用火熜取暖。

    火熜按制作的材料不同可分为篾火熜、铜火熜、洋铁火熜三类,其形状也繁多,有八角形、圆形、方形、腰形、花篮形、南瓜形等,其中使用铜火熜最为普遍。

    铜火熜一般都用黄铜、紫铜制成,也有少数是白铜的。通常中间是一个薄薄的圆形桶体,下端铆接着较厚的底部,上面是一个可以脱卸的盖子,装有半圆形的提柄。让人印象最深刻的通常是它的散热区——火熜盖,贵重的火熜盖以镂空的技法制作而成,雕刻的艺术形象常有喜鹊绕梅、五蝶捧寿、梅兰竹菊等美丽纹形,跟熜身用浮雕的工艺绘成的人物山水、福禄寿喜、花鸟虫鱼等花纹映衬,相得益彰,可谓是艺术和实用价值完美结合的实用器。

    孩提时,我的曾祖母常随身带一个圆形的铜火熜,上面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无数黄豆那么大的小孔,我一直纳闷到底有多少个孔呢?可一直不敢凑上脸去数,因为曾祖母曾神秘地对我说,如果小孩去数小孔的数目,他的脸上就会长上与小孔同等数量的麻子。现在自然明白,麻子与小孔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曾祖母怕我受烫才是事理的内核。

    篾火熜在家乡产毛竹的山区用得比较普遍,山里人家有个谜语:祝(竹)家的囡,姚(窑)家配,像篮不拎菜,当中焐焦灰——谜底就是火熜。民谚喻物理,这个谜语清楚地说明了篾火熜的结构组成:内胎是经过民间缸窑锻烧而成陶土制的钵,外包篾片篾丝编打的篾壳,篾壳构图很漂亮,好似一只花篮,身上再栽一条如茶壶柄的把手,俗称为提柄。

    火熜最主要的功用是取暖。入冬后,百姓人家在火熜中燃上木炭、锯末或砻糠等,大伙把手和腿脚都烤得暖融融的,这样子十分舒适。宋范成大有诗云“为问灞桥风雪里,何如田舍火炉头”,他对平常田舍人家的炉火暖身的光景由衷地羡慕。

    三九腊月,古时的士人们也遍用火熜,除了在家拥炉而读、衙门办公使用,在出门访友,乘车坐轿时经常也带上一个烧得旺旺的火熜。宋代苏门四学士之一张耒描摹初冬官府诗说“昨夜新霜满玉阶,初冬处处火炉开。中官逐院传宣赐,南国诸侯进橘来。”初冬一来,他与同僚获旨用上了火炉,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元人张翥有诗“水远天低。雪意垂垂。火炉头、煨芋燃萁。”诗里道出了火熜的另一个功用是可以烘烤,煨烤食物、年糕、六谷(玉米)、芋艿和番薯等,边取暖边亲手烘烤些五谷杂粮,若是再温一壶土酒,又不担心酒驾,自由自在走上几口,倒真有帝王之气象。

    想起冰心先生在《我的童年》一文中回忆:“年轻的母亲穿着沿着阔边的衣裤,坐在一张有床架和帐楣的床边上,脚下还摆着一个脚炉。”有情人追忆似水年华,心音切切。回想起我的童年时代,下雪天起床,准能看见外屋摆放着一个火熜,火熜盖上,烘着我的棉裤棉鞋,母亲在旁小心守着,真是母爱挚挚。再想起我儿子出生后,岳母找过来的第一件护儿物竟是火熜,她递给我们的话语大意是,火熜在屋檐外火红的,图吉利,还能为外孙烘尿布,老办法接地气哩。

    火熜火红火红,里面燃的是母爱,让人刻骨铭心。

    红烛红窗红装束,新房新户新人来。家乡人至今还保留着一个习俗:每逢女儿出嫁,娘家都得陪嫁一个火熜,而且要把火生得旺旺的由女儿带到夫家,娘家人还须在火熜里点一支烟拿回家中,祈愿双方都红红火火的。对于家乡的民风民俗来说,延续香火是火熜的象征寓意。

    烘火熜有温度,有气氛,有香味,有意蕴。

    今天,烘火熜之举行将退出历史舞台,可围着家人烘火熜的暖暖情结永远留在我们的心里。火熜编织了生命暖和的部分,让那些岁月的日子,布满了暖人的光和热。

    今又冬夜,入梦,发现六谷已经煨熟,发出“咯嘎、咯嘎”的脆响……

    1. (1) 赏析文中画线部分的语言特点。
    2. (2) 结合具体文句,体会文章结尾的妙处。
    3. (3) 文章多处引用诗文,有什么作用?(6 分)
    4. (4) 结合全文,理解题目“火熜暖心”包含的多层意蕴。(6 分)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