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物理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高一下·邵阳期中) 导航系统是一种利用人造卫星对物体进行定位测速的工具,目前世界上比较完善的导航系统有美国的GPS系统,中国的北斗系统,欧洲的伽利略导航系统以及俄罗斯的GLONASS系统,其中美国的GPS系统采用的是运行周期为12小时的人造卫星,中国的北斗系统一部分采用了同步卫星,现有一颗北斗同步卫星A和一颗赤道平面上方的GPS卫星B,某时刻两者刚好均处在地面某点C的正上方,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A的线速度比B的小,B的线速度比C的小 B . 若两者质量相等,则发射A需要更多的能量 C . 此时刻B处在AC连线的中点 D . 从此时刻起,经过12小时,两者相距最远
  • 1. (2024高一下·广州期中) 开普勒分别于1609年和1619年发表了他发现的行星运动规律,后人称之为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关于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在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后,开普勒才发现了行星的运行规律 B . 所有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运行的周期都相同 C . 对任何一颗行星来说,离太阳越近,运行速率就越大 D . 开普勒发现行星运动规律后,根据计算和观测发现了海王星,从而证明了规律的正确性
  • 1. (2024高一下·广州期中) 中国的火星探测器“天问1号”成功在火星表面着陆,图为其运行的轨道示意图,它由椭圆轨道1、椭圆轨道2、圆轨道3、最终经过轨道4落在火星表面附近,最后启动主发动机进行反冲,稳稳地落在火星表面,P点是它们的内切点,关于探测器的上述运动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探测器从轨道2到轨道3需要向前喷气减速 B . 探测器在轨道2和轨道1的P点加速度大小不相等 C . 火星的球心与椭圆的中心重合 D . 探测器在轨道2上经过Q点的速度小于经过P点的速度
  • 1. (2024高三下·湖南月考)  2023年10月5日,“新视野”探测器再次成功飞掠太阳系边缘柯伊伯带并发回小行星“天涯海角”的真实画面。若小行星“天涯海角”的半径为R , 围绕太阳做半径为r、周期为T的匀速圆周运动;“新视野”探测器在以小行星“天涯海角”中心为圆心、半径为的轨道上绕其做圆周运动的周期为 , 不考虑其他星球的影响。已知地球的公转半径为、公转周期为 , 则有(  )

    A . B . C . 小行星“天涯海角”表面重力加速度为 D . 小行星“天涯海角”的第一宇宙速度为
  • 1. (2024高一下·江门期中)  2022年9月11日晚,月亮与木星相伴出现在夜空,上演了星月争辉的浪漫天象。关于天体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木星与月亮均绕地球转动 B . 地球和木星绕太阳运动的半长轴立方与周期平方之比不相同 C . 月亮绕地球和木星绕太阳的半长轴立方与周期平方之比不相同 D . 木星运行的方向始终与它和太阳的连线垂直
  • 1. (2024·雷州) 关于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行星绕太阳沿椭圆轨道运动时,在从近日点向远日点运动时所受引力变小 B . 由于地球比木星离太阳近,所以太阳对地球的引力一定比对木星的引力大 C . F可知G , 由此可见GFr2的乘积成正比,与Mm的乘积成反比 D . 行星绕太阳运动的椭圆轨道可近似看成圆形轨道,其向心力来源于太阳对行星的引力
  • 1. (2024高一下·江门期中) 中国预计将在2028年实现载人登月计划,把月球作为登上更遥远行星的一个落脚点。如图所示是“嫦娥一号”奔月的示意图,“嫦娥一号”卫星发射后经多次变轨,进入地月转移轨道,最终被月球引力捕获,成为绕月卫星。关于“嫦娥一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在绕地轨道中,48h轨道的公转半长轴的三次方与公转周期的二次方之比最大 B . 发射时的速度必须达到第二宇宙速度 C . 卫星在轨道Ⅲ经过Q点时的速度小于其在轨道Ⅱ上经过Q点时的速度 D . 卫星在轨道Ⅲ经过Q点时的加速度等于其在轨道Ⅱ上经过Q点时的加速度
  • 1. (2024高一下·梅州期中) 2024年3月20日8时31分,探月工程四期“鹊桥二号”中继星由“长征八号”遥三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升空。某卫星沿椭圆轨道绕地球运行的示意图如图所示,地球半径为R , 卫星的近地点Q在地球表面上方0.5R处,卫星的远地点P到地心的距离为3R ,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卫星在Q点的运行速率小于在P点的运行速率 B . Q点和P点的卫星与地心的连线在相等时间内扫过的面积之比为1:2 C . 卫星在Q点和P点受到的万有引力大小之比为36:1 D . 卫星在Q点和P点的加速度大小之比为4:1
  • 1. (2024高一下·广州期中) 2022年1月22日,我国将一颗失效的北斗二号G2卫星从轨道半径为R1的地球同步轨道上变轨后运行到轨道半径为R2的“墓地”轨道上,此举标志着航天器被动移位和太空垃圾处理新方式的成功执行。该过程的简化示意图如图所示。已知椭圆转移轨道与同步轨道和“墓地”轨道分别相切于P、Q两点,同步轨道上P点处的速度大小为v1 , 转移轨道上P点处的速度大小为v2、Q点处的速度大小为v3 , “墓地”轨道上Q点处的速度大小为v4 , 则北斗二号G2卫星(  )

    A . 轨道上各位置处的速度大小满足v2>v1>v3>v4 B . C . 在转移轨道上P点的速度v2与Q点速度v3之比为R1:R2 D . 沿转移轨道从P点运动到Q点所用的时间为
  • 1. (2024高一下·佛山期中) 如图所示,卫星甲在距地面2R的圆轨道上做圆周运动,卫星乙在椭圆轨道上,近地点M距地面高度是R , 远地点N距地面高度是3R , 已知地球的半径是R , 关于这两颗卫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两颗卫星的周期 B . 卫星乙在远地点N时的线速度大小小于近地点M的线速度大小 C . 当卫星乙在近地点M时的万有引力大于甲在圆轨道上的万有引力 D . 甲乙两颗卫星分别运动到轨道交点P时的加速度不同
上一页 4 5 6 7 8 下一页 共13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