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小学语文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品读句子,完成练习。
    永远感谢我的老师,感谢母校的报栏,感谢挂在我生命之树上的红双圈。
    1. (1) 这句话运用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之情。
    2. (2) 在与这句话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句子是(   )。
    3. (3) 根据提示,运用这种修辞手法补写句子。
      老师像辛勤的园丁,培育着桃李;
  • 1.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我的一位国文老师(节选)

        我在十八九岁的时候,遇见一位国文先生,他给我的印象最深,使我受益也最多,我今不能忘记他。

        徐先生最独到的地方是改作文。他最擅长的是用大墨杠子大勾大抹,一行一行地抹,整页整页地勾;洋洋千余言的文章,经他勾抹之后,所余无几了。我初次经此打击,很灰心,很觉得气短,我掏心挖肝地好容易诌出来的句子,轻轻被他几杠子就给抹了。但是他郑重地给我解释了一会儿后,又说:“你拿了去细细地体味,你的原文是软爬爬的,冗长,懈啦光唧的,我给你勾掉了一大半,你再读读看,原来的意思并没有失,但是笔笔都立起来了,虎虎有生气了。”我仔细一揣摩,果然。他的大墨杠子打得是地方,把虚泡囊肿的地方全削去了,剩下的全是筋骨。在这删削之间见出他的功夫。如果我以后写文章还能不多说废话,还能有一点点硬朗挺拔之气,还知道一点“割爱”的道理,就不能不归功于我这位老师的教诲。

        我离开先生已将近五十年了,未曾与先生一通音讯,不知他云游何处。我在回忆他的音容之余,不禁还怀着怅惘敬慕之意。

    1. (1) 用简练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2. (2) “我”从徐先生处学到了这些作文技巧。(至少写两点)
    3. (3) 作者在结尾处写道“我在回忆他的音容之余,不禁还怀着怅惘敬慕之意”,“怅惘”是因为;“敬慕”是因为。在选文中找出与这句话相呼应的句子
  • 1. 综合实践。

    毕业在即,我们的心情难以描述。回首往昔,六年时光,有多少值得回味的感动瞬间。今天交给你一项重要任务——设计毕业纪念册,永远珍藏那些美好的回忆吧!

    1. (1) 请你确定制作纪念册的步骤,把序号填在横线上。

      ①编排成长纪念册 ②收集、筛选成长材料 ③根据需要,给收集的资料分类

      ——_——

    2. (2) 下面是同学们提交的材料,请你选择合适的材料(    )(多选)。
    3. (3) 纪念册中包含着深深的师生情和浓浓的同学情。请你给纪念册起个优雅、难忘的名字。下面的名字你喜欢哪个?为什么?或者,自己来创编一个吧!

      岁月如歌       葱茏安然的时光            放逐青春,浅笔静开

      花开、半夏     拈一朵夏花,品一段韶华     匆匆那年

      我决定给纪念册取的名字是,因为

    4. (4) 小明毕业后要到外地读书,想到未来,他感到迷茫;想到同学,他充满留恋。作为好朋友,你会在纪念册上用下列哪一项作为临别赠言来鼓励他?( )
    5. (5) 你精心设计的纪念册受到了师生们的好评。面对赞许的目光,你激动地说:“这本纪册中,记录的是,收藏的是,表达的是
  • 1. 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zhuàn zhuăn)     然而止(jiá gā)       住(hē hè)

    腾(zhé zhē shé)    花(zhé zhē shé)    枝花落(zhé zhē shé)

  • 1. 下列选项中,加点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 描红纸(照着样子写或画) B . 娓娓动听(形容谈论不倦或说话动听) C . 引人入(优美的景物或境界) D . 其境(靠近)
  • 1. 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
    A . 衣禁 B . 赫然 C . 描摩 D . 身临奇境
  • 1. 补充词语,并完成练习。
    1. (1) 补充词语

      桃李()门   ()()动听   身()其境   ()然而止

      引人入() 迫不()待 十年树木,( ) 无心插柳()

    2. (2) “( )( )动听”是一个叠词,像这种结构的词语还有。它的近义词是,反义词是
    3. (3) 像“( )然而止”这样含有“然”的词语还有
    4. (4) “十年树木,( )”是一个八字成语,这样的成语还有
    5. (5) “无心插柳( )”常和“”一块用,比喻
    6. (6) 用加点的词语造句
  • 1. 制作一本成长纪念册,下列内容可以作为资料的是( )。(多选)
    A . 小学时期得到的奖状、奖杯 B . 过生日时和家人的合影 C . 老师和同学的寄语、祝福 D . 获奖的美术作品、习作
  • 1. 课内阅读。

    作文上的红双圈

        1972年的5月,我正上高二。学校里举办“红五月”征文比赛,我投了稿,是一篇很长的作文,题目叫“补考”。

        一天上午,我们正在操场劳动,有同学跑过来告诉我:“获奖征文在报栏里贴出来了,有你的!上面打满了红双圈。”那时候,老师们批阅作文,喜欢在认为最好的词句下面画红双圈。我很兴奋,立刻就想去看看,却又矜持,不愿在同学面前显出我的迫不及待。挨到中午,校园里寂静无人时,我像做贼一样地溜到报栏前,傻乎乎地笑着,独自欣赏我的打满了红双圈的作文。我的心怦怦跳着,从头到尾一个个数下来,一共是九十八个红双圈。这就是语文老师给我的评价。

        带着红双圈的作文在报栏里贴了很久。一天,县文化馆的同志来到学校,看见了报栏里的这篇作文,就揭下来带走了。不久,我的作文刊登在了县办刊物上。县办刊物送到扬州地区,被地区刊物选中,第二次发表。几经周转,次年,《补考》竟发表在上海一家出版社的正式刊物上。

        那时,我已经下乡插队。父亲鼓励我:既有一,何不能有二?于是,我就接着“折腾”,陆续发了很多小说,成了作家。

        没有当年作文上的九十八个红双圈,会有我今天的一切吗?人生有无数条轨道可走,之所以选择了其中的一条,是偶然,更是必然。

        永远感谢我的老师,感谢母校的报栏,感谢挂在我生命之树上的红双圈。

    1. (1) 请用一句话概括本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 (2) 找出描写“我”获奖后的心理的句子。
    3. (3) 第2自然段画线句子表现了“我”当时( )的心理。
    4. (4) 第4自然段画线句子中的“折腾”一词,在文中是什么含义?
    5. (5) “人生有无数条轨道可走,之所以选择了其中的一条,是偶然,更是必然。”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说呢?
  • 1.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错误的一项是( )。
    A . 然(gā) B . 坡(dĕ) C . 持(jīn) D . 腾(zhē)
1 2 3 4 下一页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