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小学语文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给下面的汉字加上偏旁组成新字并组词。

             

     来    

              

        

  • 1. 成语反义词。

    爱财如命—  

     异口同声—  

       高瞻远瞩—

    半途而废—   

    一丝不苟—   

      博古通今—

  • 1. 按要求写句子。
    1. (1) 父亲取出手枪。(扩句)
    2. (2) 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缩句)
    3. (3) 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改成转述句)
    4. (4) 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改为陈述句)
    5. (5) 父亲不幸遇难了。我们全家人都沉浸在悲痛之中。(用关联词将两句话连成一句话)
  • 1. 阅读下面《十六年前的回忆》(节选),完成练习。

    十六年前的回忆(节选)

    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爹!”我忍不住喊出声来。母亲哭了,妹妹也跟着哭起来了。

    “不许乱喊!”法官拿起惊堂木重重地在桌子上拍了一下。

    父亲瞅了瞅我们,没有说一句话。他的神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1. (1) 围绕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回答问题。

      ①这两句话是对父亲的的描写。

      ②父亲“没戴眼镜”,头发“乱蓬蓬的”是因为

      ③从“平静”和“慈祥”这两个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 (2) 父亲的神情为什么是“非常安定,非常沉着”的?在文中用波浪线画出原因。
    3. (3) 父亲“瞅了瞅我们”,这是对父亲的动作描写,父亲这一“瞅”,是期望“我们”
    4. (4)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是对父亲的描写,表现出他的
    5. (5) “伟大的力量”指的是什么?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 1. 探究题。

    清明节,当你来到李大钊烈士墓前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献上花圈,瞻仰着革命先烈的雕像,朗读着纪念碑上的碑文时,你想用什么方式来表达对烈士的崇敬与怀念之情?

    1. (1) 你想说的话:
    2. (2) 引用古诗句表达敬意:
    3. (3) 借用名人名言表达敬意:
  • 1. 看拼音,写词语。

    在军阀割据的年代,各方势力矛盾日益jiān ruì,冲突不可bì miǎn。革命者在如此yán jùn的jú shì下,面对mó guǐ般凶残的fěi tú,他们受尽kù xíng

     ,依然宁死不屈,最后为革命事业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 1. 《十六年前的回忆》的作者是,写于年,正值李大钊同志遇害十六周年。文章写的是的事,主要写了李大钊同志牺牲前后的事,按的顺序记叙的,条理清晰,结构严谨。
  • 1. 课文《十六年前的回忆》综合回顾。
    1. (1) 提示,梳理课文内容,补全下面的线轴图,并完成练习。

    2. (2) 这篇课文除开头外是按照顺序写的,歌颂了革命先烈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的高尚品质。
  • 1. 课外阅读。

    李大钊是这样教育子女的

    李大钊父母早逝,由祖父李如珍一手带大。祖父管教很严,不准他外出去看赌博,更不许他骂人、打架,否则就要受到种种处罚。如此严格的家教,对李大钊的影响很深。李大钊自己做父亲后,从祖父的家教中受到启发,同样对子女进行严格的教育。扫雪就是他教子实践中的一则小故事。一年冬天,下了很大的雪。李大钊对他的儿女们说:“雪下得多大啊,你们快拿着扫帚到院子里去扫雪。要高兴的话,堆个大雪人也好。”孩子们的外祖母心疼孩子:“天这么冷,你还叫孩子们去扫雪,要是冻病了怎么办?”李大钊笑着说:“孩子应当从小养成吃苦的习惯,免得长大了什么也不会做。身体经常活动,也会增强抵抗力。呆在家里不动弹,就更怕冷了。”说完,他和孩子们拿了簸箕与扫帚,走到院子里。他一面扫雪,一面对孩子说:“将来谁也不能当寄生虫,谁要是不劳动,谁就没有饭吃!”孩子们边扫雪边听父亲讲新奇的故事,一点儿也不觉得冷,反而越扫越有劲……

    1. (1) 写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 

      处罚——   

       严格—— 

         新奇——

    2. (2) 读句子,用加点的词语造句。

      一面扫雪,一面对孩子说。

    3. (3) 李大钊为什么让孩子们去扫雪?而孩子们的外祖母为什么不让去呢?结果如何?
    4. (4) 从这则李大钊教子实践扫雪的小故事中,你受到了哪些启发?
  • 1. 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 (1) 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zhòng  chóng)要。
    2. (2) 为了避免党组织(béi  bèi)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
    3. (3) 母亲伤心过度,昏过去三次,每次都是刚刚叫(xǐng  xīng)又昏过去了。
    4. (4) 局势越来越严(jùn  jún),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他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
    5. (5) 那个满脸(héng hèng )肉的便(pián biàn)衣侦探指着父亲问阎振三:“你认识他吗?”
1 2 3 4 5 下一页 共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