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小学语文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文中的贝多芬共弹了两首曲子,在弹第一首曲子之前,盲姑娘认为它是首的曲子。听完以后,盲姑娘通过琴声听出了弹奏者很可能就是。贝多芬发现盲姑娘对音乐非常热爱,于是就为她弹了第二首曲子,这首曲子就是《》。

  • 1. 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兄妹俩,借着( )的月光,按起了琴键。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 )的地方升起来。( )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 )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 )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 )的大海。

    1. (1) 按原文填空。
    2. (2) 下面不是比喻句的一句是( )
    3. (3) 在文中找出描写的实际事物和描写联想的内容。
    4. (4) 皮鞋匠的第一次联想描绘了三幅画面,它们分别是什么样的?
    5. (5) 第 2 自然段中画线句子首先表现了音乐节奏,接着乐声开始,最后变得

      A.气势逐渐增强 B.舒缓柔和 C.高昂激越

    6. (6) “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这句话的意思是( )
  • 1. 给句子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熟:A.成熟,植物的果实或种子长成;
    B.食物烧煮到可以食用的程度;
    C.因常接触而知道得清楚;
    D.熟练,对某种工作精通而有经验;
    E.程度深。
    1. (1) 我和小明一起长大,彼此之间很
    2. (2) 这是我深思虑之后的决定。
    3. (3) “能生巧”,所以你一定要反复练习。
    4. (4) 稻子了,田野里一片金黄。
    5. (5) 饭了,妈妈叫我起来吃早饭。
  • 1. 根据句子的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1. (1) 指功夫深,技能熟练。
    2. (2) 很满意地沉浸在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中。
    3. (3) 水和天连接在一起。
    4. (4) 微小的波浪闪闪发光,形容水清澈的样子。
  • 1. 选词填空。
    美丽 美好 美妙
    1. (1) 兄妹俩被的琴声陶醉了。
    2. (2) 妈妈在我心中是全世界最的女人。
    3. (3) 的未来靠我们自己去创造。
  • 1. 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曲(lè yuè) 入场(quàn juàn) 微(rò ruò)

    (shú shóu) 静(tián qià)(bēn bèn)

  • 1. 读拼音,写词语。
    1. (1) 贝多芬pǔ xiě了许多著名的曲子。
    2. (2) 他的手指chún shú地在qín jiàn上舞动,优美的乐曲流淌而出。
    3. (3) 我táo zuì在夜来香的yì lǚ幽香之中。
    4. (4) 走近了才发现,那个清秀的姑娘是个máng rén
  • 1.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伏尔加河上的纤(qiàn)夫

    吴达志

     天空晴朗。在辽阔的伏尔加河上,有一艘货船,因为是逆风行驶,所以帆没有张起来。河面上映着倒影。一群穿着破烂的纤夫,迈着沉重的步子,踏着黄沙,沿着河岸一步一步向前走。他们大多身子向前倾,可见都在使劲,可见船上载着很重的货物。

     领头的纤夫是个肩膀宽阔的老头儿。他包着头巾,衣服上打着补丁,眼睛漠然地望着前方,路还长着哩!老头儿的右边是一个头发胡须都很浓密的中年人。他身体强壮,显得很有力气。这两个人走在最前头。紧跟在他们后面的是个高个子,还保留着农民的打扮。他直着身子,没精打采地衔着烟斗,好像已经厌倦了拉纤的生活。高个子旁边是个肌肉结实的小伙子。他使着蛮(mán)劲向前拉,往上凝视的目光充满了诅(zǔ)咒(zhòu)和抗议。在这一群人中有个穿着红上衣的少年,从年龄和肤色都可以看出,他拉纤的日子还不久,还不习惯这种沉重的劳动。他拉了一下把他的肩膀勒(lēi)得发疼的纤绳,好像要摆脱这种与他的年龄很不相称的重荷(hè)。少年右面的老头儿好像有病。他那微微张开的嘴唇和没精打采的目光,显得又虚弱又疲惫。他正在用袖子拭额上的汗珠。一个皮肤黝(yǒu)黑的汉子在少年后面,只露出半边脸。他用同情的目光看着前面白皙(xī)的少年和秃顶的老头儿。这个老头儿显然已经习惯于这种工作了,他一边往前走,一边装他的烟袋。后面是个退伍不久的士兵,还穿着官家发给他的皮靴。士兵后面是个高个子,他转过脸去,愤怒地朝货船上望,一定是货船的老板在咒骂他们,驱赶他们。走在最后的是一个神态沮丧的老头儿。他低着头,无可奈何地拖着沉重的步子,拼着命拉着纤绳往前迈步。

     这幅画是 19 世纪 70 年代俄(é)国画家列宾的作品。当时,俄国的劳动人民处在沙皇的黑暗统治和资本家的残酷剥削之下,过着非常贫穷非常痛苦的生活。这幅画上的纤夫,为了挣得一块面包,不得不贱(jiàn)价出卖劳动力,终年拉着沉重的货船,在伏尔加河上来来去去。

    1. (1) 对画家列宾画这幅画的原因,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2. (2) 课文对纤夫们的面部表情进行了细致的描写,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3. (3) 文中的“小伙子”和走在最后的“老头儿”心里可能正想着什么?
  • 1. 狂风暴雨来临时天空和地面是怎样的?请展开想象,用几句话写下来。
  • 1. 体会下列句子表达的情感,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横线上。

    A.遗憾、内疚 
    B.迫切、渴望 
    C.真诚、恳切

    D.赞叹、惊喜 
    E.体谅、安慰

    1. (1) 这首曲子多难弹哪!我只听别人弹过几遍,总是记不住该怎样弹,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的,那有多好哇!
    2. (2) 是啊,可是音乐会的入场券太贵了,咱们又太穷。
    3. (3) 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4. (4) 不,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
    5. (5) 弹得多纯熟哇!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
1 2 3 4 5 下一页 共1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