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小学语文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课外阅读

    钱塘湖①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②云脚低③。

    几处早莺④争暖树⑤,谁家新燕⑥啄春泥。

    乱花⑦渐欲迷人眼⑧,浅草⑨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⑩,绿杨阴里白沙堤⑪。

    【注释】①钱塘湖:即杭州西湖。②水面初平:湖水才同堤岸齐平,即春水初涨。③云

    脚低: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所以说“云脚低”。④ 早莺:初春时早来的黄鹂。⑤争暖树:争着飞到向阳的树枝上去。⑥新燕:刚从南方飞回来的燕子。⑦乱花:纷繁的花。⑧迷人眼:使人眼花缭乱。⑨浅草:浅浅的青草。⑩行不足: 百游不厌。足,满足。⑾白沙堤:即今白堤,又称沙堤、断桥堤,在西湖东畔,唐朝以前已有。白居易在任杭州刺史时所筑白堤在钱塘门外,是另一条。

    1. (1) 点明诗人游览的地点的诗句是
    2. (2) 诗中最能突出诗人感情的一个词语是
    3. (3)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中的两个动词是
    4. (4)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运用的修辞手法有(         )(多选)
    5. (5) 从诗中哪些词语可以看出写的是初春景象?(写两个以上)
  • 1. 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内容。
    1. (1)  ,浪淘风簸自天涯。
    2. (2)  ,同到牵牛织女家。
    3. (3) 诗人歌咏九曲黄河中的万里黄沙,赞扬它们冲风破浪,一往无前的顽强性格的诗句是
    4. (4) 《浪淘沙》的作者是朝代,曾写过《 》。
  • 1. 回顾《浪淘沙》,回答问题。
    1. (1) 解释词语

      ①浪淘:

      ②簸:

    2. (2) 填空。

      ①这首诗写作者看到的诗句是:

      写作者想象的诗句是:

      ②“九曲”是形容

      ③“万里”是形容

    3. (3) 诗的后两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描写黄河?请简要分析。
  • 1. 组词。

         簸    涯   牵

  • 1. 判断下面各句的说法是否正确
    1. (1) “浪淘沙”是唐代一种曲子的名称,后用于词牌名。
    2. (2) “九曲黄河里沙”中的“九曲”指的是九条河道。
    3. (3) “浪淘风簸”形容风浪很大。
    4. (4) “如今直上银河去”中的“银河”指银色的河。
  • 1. 课外阅读

    浪淘沙

    刘禹锡

    莫道谗言①如浪深,莫言迁客②似沙沉。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注释】①谗言:为陷害人或挑拨离间而说的诽谤的话。②迁客:降职远调的官员。这里指诗人自己。

    1. (1) “如浪深”“似沙沉”分别比喻什么?“莫道”“莫言”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生活态度?
    2. (2)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比喻什么?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 1. 给加粗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或是解释

    九曲(qū  qǔ)黄河万里沙。

    浪淘(①冲洗  ②淘气)

    风簸(bǒ bō)

    自天涯(①边际  ②范围,限度)。

  • 1. 读诗,完成练习。

    书湖阴先生壁

    [宋]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1. (1) 在下面加点字正确的读音下画横线。

      花木成(guī  qí)   排(dá  tà)

    2. (2) 写出加点词的意思。

      ①净无

      ②排

    3. (3) 这首诗中运用了拟人手法的句子是。它的意思是
    4. (4) 下面对诗歌内容和手法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1. 古诗。

    书湖阴先生壁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 两山排闼送青来。

    1. (1) 把诗句补充完整。
    2. (2) 从诗的前两句看出湖阴先生是个怎样的人?
    3. (3) 诗的后两句在结构上有两两相对的特点,写出你积累的类似的诗句。
  • 1. 下面对诗歌《书湖阴先生壁》内容和手法的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 诗歌前两句写庭前优美的景色,突出了湖阴先生居住环境干净、香雅、清幽的特点,侧面烘托了主人湖阴先生的高洁形象。 B . 诗歌后两句用“护田”和“排闼”两词,表达了对湖阴先生的热爱和赞美之情,还体现了诗人在退居时期仍有对高洁清雅品格的喜爱和向往之心。 C . 诗歌赞美了庭院的清幽,表达了对湖阴先生生活方式、生活情趣的肯定,也流露了诗人对这种渴望而不可得的生活的无奈和苦痛。 D . 诗歌景物描写极具层次,从院内写到了院外,多角度观察,由远及近,既是对主人的赞叹,又写出了山水的情态。 E . 诗中虽然没有正面写人,但写山水就是写人,景与人处处照应,句句关合,既奇崛又自然,既经锤炼又无斧凿之痕,韵味深长。
上一页 3 4 5 6 7 下一页 共1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