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小学语文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认真阅读短文,完成后面的练习。

    讲到长征,请问有什么意义呢?我们说,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十二个月光阴中间,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 路上遇着了说不尽的艰难险阻,我们却开动了每人的两只脚,长驱二万余里,纵横十一个省。请问历史上曾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没有,从来没有的。长征又是宣言书。它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英雄好汉,帝国主义者和蒋介石等辈则是完全无用的。长征宣告了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围追堵截的破产。长征又是宣传队。它向十一个省内大约两万万人民宣布,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解放他们的道路。不因此一举,那么广大的民众怎会如此迅速地知道世界上还有红军这样一篇大道理呢?长征又是播种机。它散布了许多种子在十一个省内,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将来是会有收获的。总而言之,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结束。谁使长征胜利的呢?是共产党。没有共产党,这样的长征是不可能设想的。中国共产党,它的领导机关,它的干部,它的党员,是不怕任何艰难困苦的。谁怀疑我们领导革命战争的能力,谁就会陷进机会主义的泥坑里去。长征一完结,新局面就开始。

    1. (1) 用文中原句概括长征的意义。
    2. (2) 文中所运用的设问和反问的句式,对表情达意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摘抄文中的设问句和反问句,并把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设问句:

      反问句:

      改为陈述句:

  • 1. 品读诗句,深入感悟。
    1. (1)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从诗句中的“逶迤”“磅礴”等词语,我感受到山的。作者把五岭山脉、乌蒙山分别比作,写出了山的。这样写的好处是,诗句的意思是。从诗句中我感受到红军战士精神。
    2. (2)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诗句是围绕一个“”字来展开的,从中我体会到了红军战士翻过岷山时的喜悦心情,耳边仿佛听到了红军战士在欢呼:“。”
  • 1. 读文章,完成练习。

    巧渡金沙江

    金沙江位于长江的上游。它穿行在川滇(diān)边界的深山峡谷间,江面宽阔,水急浪大。如果红军过不去,就会被敌人压进深山峡谷,招致全军覆灭的危险。当红军大队人马向金沙江挺进时,蒋介石如梦初醒,认定红军的目标既不是贵阳,也不是昆明,而是“必渡金沙江无疑”。1935年4月28日,蒋介石下达命令,控制渡口,毁船封江。就在红军抵达金沙江前夕,江边的敌人已将所有船只掠到北岸了。

    1935年5月3日,军委干部团的同志们接受了抢夺皎平渡的任务。他们二话没说,翻山越岭、日夜兼程走了180里路,当天夜晚就来到了金沙江边。在渡口,他们幸运地找到了两条船。原来这两条船是送探子来南岸探查情况的,但探子不知跑到哪里去了……

    军委干部团的同志们乘坐这两条船悄悄地渡到北岸。敌人的哨兵以为探子回未了,没有在意。军委干部团来了个突然袭击,一举消灭了一连正规军和一个保安队,控制了皎平渡两岸渡口。后来,他们又找到了5条船,动员了36名艄公。

    与此同时,红一军团赶到了龙街渡口,红三军团赶到了洪门渡口,但这两个渡口都没有船只,加上江宽水急无法架桥。军委命令他们迅途转到皎平渡过江。

    1935年5月3日至9日,在7天7夜的时间里,红军主力就靠这7条小船从容地过了江。担任后卫的九军团在南渡乌江以后奉军委命令一直绕圈子,忽南忽北,牵制了敌人部分兵力。1935年5月6日,他们到了云南东川与巧家县之间,并于5月9日在树节渡顺利地渡过了金沙江。两天以后,敌人的追兵才赶到南岸。可红军早已毁船封江,走得无影无踪了。

    1. (1) 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如梦初醒:

      日夜兼程:

    2. (2) 如果红军过不了金沙江,会有什么后果?
    3. (3) 从哪儿可以看出红军是巧渡金沙江?
    4. (4) 这个故事表现了红军的什么品质?
  •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字形完全正确的是(    )
    A . (yá)  迤(wěi)    B . 礴(páng)  铁(shuǒ) C . (lǐng)  山(mín)    D . (zhēng)乌(měng)
  • 1. 根据课文填空。
    1. (1) 《长征》是一首律诗,作者是,写于1935年10月,即
    2. (2)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逶迤”“磅礴”形容山的,这是实际的山;“细浪”“泥丸”形容山的,这是红军眼里的山。诗句表现了红军

    3. (3)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暖”字表达了红军巧渡金沙江的心情;“寒”字表现了红军飞夺泸定桥的。诗句表现了红军

  • 1. 说说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 1. 毛泽东诗词具有一种前无古人、独步峰巅的大美意象。他的作品中充满了豪迈气派和自信、乐观的英雄主义豪气,而且表现出悲悯情怀和宏大的气象。把你知道的毛泽东著名诗词中的一首写下来。
  • 1. 下列对《七律·长征》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 首联总领全诗,高度概括出红军在长征中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 B . 颔联承接“千山”,以跨五岭,越乌蒙两个典型事例,写红军对山的征服。 C . 颈联承接“万水”,选取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两次典型战役,写红军对水的征服。 D . 尾联是写三军翻越千里积雪的岷山后的喜悦心情,表现了红军将士历经艰难险阻,取得长征胜利的喜悦心情。
  • 1. 下面是对朗读这首诗歌的理解,其中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 “红军不怕远征难”要读出红军不怕困难的气势,语气要坚决,充满信心;“万水千山只等闲”中“只等闲”要重读,以表现把艰难险阻当作平常事的平淡语气。 B . 读“五岭逶迤”“乌蒙磅礴”时要突出五岭山脉的绵延不绝、乌蒙山的气势磅礴,而“腾细浪”“走泥丸”则要读得平淡,表现出红军不怕困难的精神。 C . “金沙水拍云崖暖”要读出红军的欢快心情,读“大渡桥横铁索寒”时语气要低沉一些,以表达对牺牲战士的沉痛缅怀之情。 D .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应读出欢欣鼓舞的语气,表现出红军历经千辛万苦终于翻过了终年积雪的岷山的喜悦心情,“更喜”二字既是红军当时心情的写照,也是红军对未来革命征途的展望,要读得语气重一些。
  • 1. 拓展阅读。

    草地夜行(节选)

        天边的最后一丝光亮也被黑暗吞没了。满天堆起了乌云,不一会儿下起大雨来。我一再请求他放下我,怎么说他也不肯,仍旧一步一滑地背着我向前走。

        突然□他的身子猛地往下一沉□□小鬼□快离开我□□他急忙说□□我掉进泥潭里了□□

        我心里一惊,不知怎么办好,只觉得自己也随着他往下陷。这时候,他用力把我往上一顶,一下子把我甩在一边,大声说:“快离开我,咱们两个不能都牺牲!……要……要记住革命!……”

        我使劲伸手去拉他,可是什么也没有抓住。他陷下去了,已经没顶了。

        我的心疼得像刀绞一样,眼泪不住地往下流。多么坚强的同志!为了我这样的小鬼,为了革命,他被这可恶的草地夺去了生命!

        风,呼呼地刮着。雨,哗哗地下着。黑暗笼罩着大地。“要记住革命!”我想起他牺牲前说的话。对,要记住革命!我抬起头来,透过无边的风雨,透过无边的黑暗,我仿佛看见了一条光明大路,这条大路一直通向遥远的陕北。我鼓起勇气,迈开大步,向着部队前进的方向走去。

    1. (1) 给短文的第二自然段加上正确的标点符号。
    2. (2) 给加点的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méi mò)    可(è  wù)

    3. (3) 第三自然段中的省号表示(    )
    4. (4) “光明大路”是指
    5. (5) 短文中的“他”具有怎样的精神品质?
    6. (6) 说说短文中环境描写的作用。
上一页 3 4 5 6 7 下一页 共2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