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小学语文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课内阅读。

    乡村四月

    绿遍山原白满川,

    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

    才了蚕桑又插田。

    1. (1) 这首诗以 手法写江南农村时的景象。
    2. (2) 本诗前两句着重写,写出大地一片的景象;后两句写,突出了“乡村四月”劳动的
    3. (3) 后两句的意思是:
    4. (4) 后两句诗中,“”“”二字充分体现了乡村四月人们的状态,全诗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之情和对乡村生活的
  • 1. 课外阅读。

    绍兴的乌篷船

    绍兴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也是著名的水乡,乌篷船便是绍兴独特的水上交通工具。

    早期的乌篷船有三种,大的叫明瓦,小的是脚划船,但最适用的是不大不小的“三道篷”,又叫三明瓦。船篷是半圆形的,用竹片编成,中间夹箬(ruò),上面涂着黑油,所以叫乌篷船。在前后两扇固定的篷之间放着一扇遮阳,也是半圆的,木头做的格子,嵌着一片片的小鱼鳞,直径约一寸,有点透明,所以叫明瓦。乌篷船的船尾有两支橹,船首有竹篙用来定船。三道篷大约有一人高,舱内可以放下一张方桌,四个人坐着打牌。

    现在的乌篷船一般比较小,可容四至六名乘客,它是靠船夫用脚躅(zhú)桨前进的,要调整航向则要划桨,或把桨夹在腋下当舵使用。船夫手脚并用,船就在湖面轻盈地游行。小船真是一叶扁舟,坐在船底,篷顶离你的头只有两三寸,你的手可以放在外边玩水,仿佛是坐在水面上,所谓“人在乌篷船中,乌篷却在水中”,所以有人说:到绍兴,不坐乌篷船,等于没有到过绍兴。

    要真正了解绍兴,你就得闯进窄小的横街小巷,这些地方汽车是进不去的,只能坐乌篷船。坐在乌篷船上游览,你可以看到历代名人留下的足迹,还有市民生活的情景,小桥流水的市容……这些都一一展露在你眼前。你可以看到当年鲁迅家道衰落时常去光顾的那家当铺,看到与大书法家王羲之有关的戒珠寺、题扇桥,看到因王羲之在这里为躲避一个拿着扇子索要题名的老太婆而得名的躲婆弄……游到东湖则更有诗情画意,因为东湖本身就是一幅山水画,再加上这里有名人郭沫若题的诗,有为纪念绍兴革命先烈陶成章而建的陶社,就更令人神往了。

    1. (1) 这段话主要介绍了,它分为三种。
    2. (2) “三道篷”的形状如何?用横线画出文中相关语句。
    3. (3) 为什么说“到绍兴,不坐乌篷船,等于没有到过绍兴”呢?
  • 1. 你游览过宏伟的北京故宫吗?你知道美丽的敦煌莫高窟吗?你对秦始皇陵兵马俑感兴趣吗?请你从中国的文化遗产中,选择一处你感兴趣的写 下来,不少于400字。
  • 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 1. 选字组词。

    [湛

    堪]

    [遐

    瑕]

    洁白无

    [愧

    魁]

    惊心动

  • 1. 根据课文内容判断正误。
    1. (1) 胡夫金字塔建于公元前2600年左右,是最大的金字塔。(    )
    2. (2) 尼罗河是埃及的母亲河,位于金字塔的西边。(    )
    3. (3) 古埃及人将一年定为360天,并规定每年12个月,一个月30天。(    )
    4. (4) 除了金字塔,古埃及人还有石窟陵墓、神庙等多种建筑成就。(    )
  • 1. 美文欣赏

    五彩池

        我小时候听奶奶讲,西方有座昆仑山,山上有个瑶池,那是天上神仙住的地方;池里的水好看极了,有五种颜色,红的,黄的,绿的,蓝的,紫的。

        今年夏天,那是个晴朗的日子,我乘汽车来到藏龙山,只见漫山遍野都是大大小小的水池。无数的水池在灿烂的阳光下闪耀着各种不同颜色的光辉,好像是铺展着的巨幅地毯上的宝石。水池大的面积不足一亩,水深不过一丈;小的像个菜碟,水很浅,用小拇指就能触到池底。池边是金黄色的石粉凝成的,像一圈圈彩带,把大大小小的水池围成各种不同的形状,有像葫芦的,有像镰刀的,有像盘子的,有像莲花的……

        更使我惊奇的是:所有的池水都来自同一条溪流,溪水流到各个水池里,颜色却不同了。有些水池的水还不止一种颜色,上层是咖啡色的,下层却成了柠檬黄;左半边是天蓝色的,右半边却成了橄榄绿。可是把水舀起来看,又跟普通的清水一个样,什么颜色也没有。

    原来五彩的瑶池就在人间,不在天上。

    1. (1) 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漫山遍野: .

      五光十色:.

    2. (2) 短文第2自然段是从哪些方面来写水池的?
    3. (3) 短文开头第1自然段的作用是(    )。
    4. (4) 五彩池的成因是什么?用自己的话概括。
  • 1. 阅读《牧场之国》片段。

           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

            一条条运河之间的绿色低地上,黑白花牛,白头黑牛,白腰蓝嘴黑牛,在低头吃草。有的牛背上盖着防潮的毛毡。牛群吃草时非常专注,有时站立不动,仿佛正在思考着什么。牛犊的模样像贵夫人,仪态端庄。老牛好似牛群的家长,无比威严。极目远眺,四周全是碧绿的丝绒般的草原和黑白两色的花牛。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这就是真正的荷兰。碧绿色的低地镶嵌在一条条运河之间,成群的骏马,匹匹膘肥体壮。除了深深的野草遮掩着的运河,没有什么能够阻挡它们飞驰到远方。辽阔无垠的原野似乎归它们所有,它们是这个自由王国的主人和公爵。

            在天堂般的绿色草原上,白色的绵羊悠然自得。黑色的猪群不停地呼噜着,像是对什么表示赞许。成千上万的小鸡,成群结队的长毛山羊,在见不到一个人影的绿草地上,安闲地欣赏着这属于它们自己的王国。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1. (1) 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恰当的词语填空。

      ①非常广阔,看不到边界。

      ②指尽眼力之所及望向远方。

    2. (2) “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这句话在全文中的作用是(    )。

       

    3. (3) “这就是真正的荷兰”在文中一共出现了四次,你知道每次都是在赞叹什么吗?请选择。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A.夜晚安谧静美       B.草原与骏马的和谐之美

      C.牧场景致壮观       D.动物们自由自在、悠然自得

    4. (4) 下列内容能体现荷兰宁静、悠闲牧场风光的有(    )。(多选)
  • 1. 阅读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乡村四月

    [  ]翁卷

                 ①,

    子规声里雨如烟。

                   ,

    才了蚕桑又插田。

    【注】①白满川,指稻田里的水色映着天光。

    1. (1) 把诗人所处的朝代和诗句填写完整。
    2. (2) 请你发挥想象,描绘“子规声里雨如烟”所展示的优美画面。
    3. (3) 第四句中的“蚕桑”照应上面“”,“插田”照应上面的“”,一个“才”和一个“又”两个虚字极富表现力,勾画出乡村四月农家的
    4. (4)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 1. 学习例句中动静结合的写法,写出下面情景。

    例:月夜下的河道:簇拥在一起的小艇一会儿就散开了,消失在弯曲的河道中,传来一片哗笑和告别的声音。睡眠上渐渐沉寂,之间月亮的影子字啊水中摇晃。

    1. (1) 傍晚的码头:
    2. (2) 放学后的校园:
    3. (3) 冬天的早晨:
    4. (4) 秋风下的树叶: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