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小学语文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按要求写句子。
    1. (1) 难道你还不服气?(改为陈述句)
    2. (2) 田忌和齐威王的对阵已经就要开始了。(修改病句)
    3. (3) 他把马分成上、中、下三等。(改为“被”字句)
  • 1. 下列句子是双重否定句的是(    )。
    A . 物莫能陷也 B . 于物无不陷也 C . 其人弗能应也
  • 1. 补充词语,再完成练习。
    1. (1) 补充词语

      _ 欲试

      勃勃

    2. (2) 再写三个与画线词语结构相同的词语。
    3. (3) “”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拿定主意。
    4. (4) 比赛双方。观众们也地猜测着比赛结果。
  • 1. 比一比,再组词。

  • 1. 看拼音,写词语。
    1. (1) 又yù其矛日:”wú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2. (2) 比赛双方都摩quán擦掌,打算yíng下这场比赛。
  • 1. (2023五下·淮安月考) 小练笔。(选做题)

    楚国商人被人问倒后,回去认真地进行了反思。他吸取教训,改变了推销矛和盾的方法。第二天,他是如何做的呢?请你发挥想象,将这一场景写具体。

  • 1. (2022五下·衡阳期末) 课内阅读。

    自相矛盾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1. (1) 本文选自《》。
    2. (2) 联系上下文,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3. (3)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写出这句话的意思)
  • 1. (2022五下·定南期末) 课内阅读。

    自相矛盾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1. (1) 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2) 文中的“利”是“锋利”之意,“坚”是“坚固”之意,从这里可以看出,文言文中的一些单音节词可以与现代汉语中的一些双音节词相对应。请回答:“坐收渔翁之利”中“利”的意思是;“出师不利”中的“利”的意思是
    3. (3) “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是什么?
    4. (4) 假如你是楚国商人,你该怎样来推销你的“矛”和“盾”?
    5. (5) 学习这则寓言后,你得到什么启示?
  • 1. 拓展阅读。

        古代杞国有个人担心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存身,便食不下咽,寝不安席。另外又有个人为这个杞国人的忧愁而忧愁,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哪个地方没有空气的。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怎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

        那人说:“天是气体,那日、月、星、辰不就会掉下来吗?”

        开导他的人说:“日、月、星、辰也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

        那人又说:“如果地陷下去怎么办?”

        开导他的人说:“地不过是堆积的土块罢了,填满了四处,没有什么地方是没有土块的,你行走跳跃,整天都在地上活动,怎么还担心地会陷下去呢?”

        那个杞国人才放下心来,很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放了心,很高兴。

    1. (1) 给这则寓言故事拟一个恰当的标题:
    2. (2) 这个杞国人在担忧,他的具体表现是
    3. (3) “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怎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将这个句子改为陈述句。
    4. (4) 这个故事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1. 课内填空。

    《自相矛盾》是一则故事,出自《》,讲述了楚国有个的人,他夸耀自己的矛和盾时,理由前后抵触,不能自圆其说。这一故事告诫我们

上一页 3 4 5 6 7 下一页 共1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