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语文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用“”,表明对人的态度不同,其结果反差强烈,这说明应当诚心待人,充分尊重别人。
    2. (2) 在《答司马谏议书》中,“”是王安石的行事准则,也是历史上一切改革家坚毅精神的概括。
    3. (3)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面对孔子问志,曾晳用“”两句描绘了暮春时节人们在沂水边快乐游玩的情景,表达了对和谐美好生活的向往。
  • 1.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 莎士比亚,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诗人和戏剧家。他一共创作了154首十四行诗,其中《十四行诗集》最为著名。 B . 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有《李尔王》《哈姆莱特》《奥赛罗》和《亨利四世》,喜剧有《威尼斯商人》《仲夏夜之梦》等。 C . 《罗密欧与朱丽叶》是莎士比亚早期创作的五幕悲喜(正)剧。剧本描写一对青年男女因家族间的世仇而不能联姻,结果自杀的故事。 D . 戏剧文学的两个重要内容是戏剧冲突和戏剧语言。
  • 1. (2022高二上·莘县期末) 下列对《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夜来幽梦忽还乡”,实写自己当年和妻子共度的甜蜜岁月;“小轩窗,正梳妆”,妻子的情态容貌,就在眼前。 B .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想到爱妻华年早逝,远隔千里,表现了词人心情的沉痛。如果自己就在妻子的坟边,就不会如此伤心了。 C . 词人将“不思量”与“自难忘”并举,利用这两组看似矛盾的心态之间的张力,真实而深刻地揭示了自己内心的情感。 D . “十年生死两茫茫”,写词人与妻子生死两隔,恩爱夫妻,一朝永诀,转瞬十年了。
  • 1. (2023高一上·雅安月考)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近年来,各大中城市抢人大战持续升级。为了更多留住人才,一线大城市都表现出曹操《短歌行》中“”的渴望,认为人才越多越好,决不会有“人满之患”。
    2. (2) 在古典诗文中,有许多关于飞鸟的意象,作者借它们传情达意,读来意趣横生。诸如:《梦游天姥吟留别》“    ”一句中,它是只有在梦境才能看到的神奇之鸟;《登高》“ ”一句中,它低回盘旋,仿佛作者漂泊无助的身影。
    3. (3) 对比衬托是古诗词创作的常用手法,例如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先写“  ”,以美女衬英雄;再写“”,以曹军惨败来突出周瑜英气勃发的形象。
  • 1. (2023高一上·高县月考) 古代诗歌阅读

    泊岳阳城下

    杜甫

    江国逾千里,山城仅百层。

    岸风翻夕浪,舟雪洒寒灯。

    留滞才难尽,艰危气益增。

    图南未可料,变化有鲲鹏。

    【注】①此诗是安史之乱后杜甫乘舟初到岳阳时所作。②图南,鲲鹏:鲲鹏是传说中鲲鱼变化成的大鹏鸟。《庄子·逍遥游》写道:“(鹏)乃今将图南。”“图南”意为打算向南飞,比喻人的志向远大。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2) 杜甫的《登高》与本诗相比,二者在情感上有何异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1. (1) 曹操《短歌行》中,作者引用《诗经》中的“”,借写姑娘思念情人来表达渴慕贤才之意。
    2. (2)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直抒胸臆,表现诗人高洁傲岸、蔑视权贵、追求个性自由特点的诗句是:“?”
    3. (3) 杜甫的《登高》中,诗人用“”,直接抒发自己的多重愁苦,被宋代学者罗大经认为“十四字之间含八意,而对偶又精确”。
  • 1. (2023高一上·惠来期中) 下列各项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 .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吾尝终日而思矣 C .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D .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余嘉其能行古道
  • 1. (2023高一上·惠来期中) 下列对划线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圣心焉     备:具备   而闻者   彰:清楚 B . 风雨兴   焉:句末语气词。  金就则利   砺:磨刀石 C . 吾从而之   师:以……为师   圣圣,愚益愚   益:更加 D . 吾未见其也   明:明智   郯子之   徒:同类的人
  • 1. (2023高一上·惠来期中) 下列句子中,与“而耻学于师”一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 .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B . 𫐓以为轮 C . 不拘于时 D .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 1. (2023高一上·惠来期中) 名篇名句默写
    1. (1) 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篇中的“”就印证了这句话。
    2. (2) 白居易《琵琶行》中以比喻手法摹写琵琶的声音,其中表现声音婉转流利的“”。
    3. (3) 中国古诗重视“兴发感动”,如杜甫《登高》中“”以叶落纷纷生发悲秋之意,李清照《声声慢》中“”则由菊花零落之景触发自伤之情。
    4. (4) 韩愈《师说》中点明“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原因的两句是:“。”
上一页 6 7 8 9 10 下一页 共51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