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小学语文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按要求写句子。
    1. (1) 我慈祥的外祖父,今天却对我发了那么大的脾气。(缩句)
    2. (2) 那位年轻的台湾教师说,他是中国人,他爱中国。(改为第一人称直述句)
    3. (3) 当我再拿起那首诗,只得承认父亲是对,那的确是一首糟糕的诗。(改为双重否定句)
    4. (4) 这篇文章对他很感兴趣。(修改病句)
    5. (5) 我的时装周不得不推迟了。(改为肯定句)
  • 1. 根据课文把四字词语补充完整,并完成练习。
    1. (1) 补充完整

      不疲

      ②相

      ③茂林

      ④荷香

      ⑤宿

      辰美

    2. (2) 请用词语①造一个句子:
    3. (3) 走进山村,你会看到;步入山谷,你会听到;移步池边,你会感到。(选词填空,填序号)
    4. (4) “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这是一个对偶句,根据“赏心乐事”一词,可以推测出横线上应该填的是词语(   )。(填序号)
  • 1.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月是故乡明(节选)

    我在故乡只待了六年,以后就离乡背井,漂泊天涯。在济南住了十多年,在北京度过四年,又回到济南待了一年,然后在欧洲住上近十一年,又回到北京,到现在已经四十多年了。在这期间,我曾到过将近三十个国家,看到过许许多多的月亮。在______的瑞士莱芒湖上,在______的非洲大沙漠中,在______的大海中,在______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这些月亮应该说都是______的,我都非常喜欢。但是,看到它们,我立刻就会想到故乡苇坑上面和水中的那个小月亮。对比之下,我感到这些广阔世界的大月亮,无论如何比不上我那心爱的小月亮。______我离开故乡多远,我的心立刻______飞回去了。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

    1. (1) 把下列词语的序号填在文中相应的线段上,正确的顺序是______
    2. (2) 给文章横线上选择一组合适的关联词(   )
    3. (3) 在这一段文字中,作者明显地运用了的写作方法,通过其他地方的月亮,来突出表现家乡的月亮,运用这种写作方法的好处是:
    4. (4) 请你写出两句带有“月”的诗句:
  • 1. 课内阅读。

    我只在故乡呆了六年,以后就离乡背井,漂泊天涯。在济南住了十多年,在北京度过四年,又回到济南呆了一年,然后在欧洲住了近十一年,又回到北京,到现在已经四十多年了。在这期间,我曾到过将近三十个国家,看到过许许多多的月亮。在______的瑞士莱茫湖上,在______的非洲大沙漠中,在______的大海中,在______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这些月亮应该说都是美妙绝伦的,我都非常喜欢。但是,看到它们,我立刻就想到故乡苇坑上面和水中的那个小月亮。对比之下,我感到这些广阔世界的大月亮,无论如何比不上我那心爱的小月亮。不管我离开我的故乡多少远,我的心立刻就飞回去了。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

    1. (1) 在文中的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语。
    2. (2) 选段主要采用了的写作手法,表面上写的是,实际上写的是
    3. (3) 仿照文中画线句子的写法,写一段话。
  • 1. 按要求完成句子。
    1. (1) 这清白的梅花,是能玷污的吗?(改为陈述句)
    2. (2) 我在故乡只待了六年,以后就漂泊天渊,离乡背井。(修改病句)
    3. (3) 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用加点词语仿写句子)
    4. (4) 我立刻就会想到故乡苇坑上面和水中的那个小月亮。(缩句)
    5. (5) 布上绣着梅花。(扩写句子)
  • 1. 根据课文《月是故乡明》内容填空。
    1. (1) 本文描写故乡的月时 ,引用了苏轼的名句:“。”
    2. (2) 课文中“我现在已经年近耄耋”中的“耄耋”说明作者的年纪大概是
    3. (3) 课文通过对的描写,寄托了作者
  • 1. 我能填上合适的词。

    蝴蝶

    狗尾草

    小草帽

  • 1. 《月是故乡明》一课中,我永远忘不掉“我的小月亮”的原因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 . 勾起“我”对童年趣事的回忆。 B . “小月亮”很小,与别的地方不同,更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C . 让“我”更加眷念祖国。 D . “小月亮”代表着故乡。
  • 1. 下列各组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 楷书 霹雳 携刻 思忖    B . 勉励 雷台 阻挠 痴情 C . 呐喊 恶劣 褂子 弓奴    D . 咆哮 诡计 疤痕 瓦罐
  • 1.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我虽然喜欢海棠花,但却似乎与海棠花无缘。自家院子里虽然就有两棵,但是要到记忆里去搜寻开花时的情景,却只能搜到很少几个断片。记得有一个晚上同几个同伴在家南边一个高崖上游玩,向北看,看到一片屋顶,其中纵横穿插着一条条的空隙,是街道。虽然也可以幻想出一片海浪,但究竟单调得很。可是在这一片单调的房顶中却蓦地看到一树繁花的尖顶,绚烂得像是西天的晚霞。当时我真有说不出的高兴,其中还夹杂着一点渴望,渴望自己能够走到这树下去看上一看。于是我就按着这一条条的空隙数起来,终于发现,那就是自己家里那两棵海棠树。我立刻跑下崖头,回到家里,站在海棠树下,一直站到淡红的花团渐渐消逝到黄昏里去,只朦胧留下一片淡白。

    ——选自季羡林《海棠花》

    1. (1) 联系上下文可知,“断片”在选段中具体指的是“”一事。(不超过30字)
    2. (2) 根据选段的内容,完成以下示意图。

    3. (3) 作者写单调的房顶及同样单调的幻想的目的是(     )(多选)
    4. (4) 联系季羡林在《月是故乡明》中所写的“我在故乡只待了六年,以后就离乡背井,漂泊天涯”,我们可以推测出他是借“海棠花”表达自己的感情。
上一页 4 5 6 7 8 下一页 共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