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小学语文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五下·期末) 我的发现

    佚 名

    我在童年的时候,就发现了太阳与影子的(密切 亲切)关系。

    一天中午,我走在回家的路上,望了望自己的影子—咦,影子怎么缩短了?比往常短了好多呢!难道影子自己会变小?我疑惑了,便去问爸爸妈妈。

    爸爸妈妈没有回答我,让我自己去想。早晨,我在阳光下观察自己的影子,影子长长的,似乎比我长得高很多。中午,我的影子变短了。到了傍晚,影子又变长了。经过一番苦思冥想,我终于想出了一点眉目:影子的长短与阳光的温度有关。影子就像冰雪一样,早展的阳光不怎么热,所以影子不会缩小;而正午却很热,于是影子一点一点萎缩,最后就变短了。

    我十分(xīng xìng)奋,为自己能发现影子的秘密而感到自豪。直到我11岁那年,有一天,科学老师讲起了太阳与影子的联系,可原因却与我的发现截然不同——影子的长短是随着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的。

    我的心里有些失落,但当年的那份发现的快乐却是永远忘不掉的。

    1. (1) 选出括号里正确的词语和读音。
    2. (2) 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相应的四字词语。

      深沉地思考。                      

      界限分明,完全不一样。             

    3. (3) 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①“我”在阳光下观察自己的影子:早晨时,“我”的影子;中午时,影子;到了傍晚,影子又

      ②“我”认为影子的长短与有关,而科学老师告诉我们影子的长短是随着而变化的。

    4. (4) 对第三自然段的段意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5. (5) “我”当年发现影子的秘密时的心情是;后来科学老师告诉“我”太阳和影子的关系时,“我”的心情是
    6. (6) 你在童年时发现过什么呢?请你写下来。
  • 1. (2024五下·期末)

    [材料一]

    [材料二]

    1. (1) 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社会现象?
    2. (2) 材料二中,陶行知教育学生要(多选)(    )
    3. (3) 读了上述两则材料,你有什么感想?
  • 1. (2024五下·期末) 把家填满

    孙君飞

    ①那时候,母亲总在家里,父亲总在外面。

    ②父亲就像一个“客人”,前来“拜访”我们的时候,总会带着礼物。

    ③有一次,父亲拉着满满当当的木板车回来,像是一个打了胜仗的“大王”,身后还多了一群呐喊助威的“大兵小将”。他欣然地卸下一张桌子,说让我写字用;又搬下一条高凳子,凳子下面竟然有个小抽屉,带锁的!周围无数双眼睛都被它镀亮……这一刻,我无比自豪。

    ④可有时候,父亲回家也会两手空空,就像打了败仗的士兵,手无寸铁。他眼睛里的火光熄灭了,灰头土脸,嘴唇也起了白皮儿,他肯定又饥又渴,脸上什么也没少,但就是让人觉得缺了不少东西。他的腰身弯如无箭可射的猎弓,疲惫得好似一件等待浆洗的脏衣服。我的心里有些难过。

    ⑤这一天,他做生意亏了本,一路风餐露宿,空空荡荡地走回家。母亲看到他,神色平静,目光柔和,寒寒窣窣地小步快走,从厨房里捧出满满一碗凉白开,放到他面前。他“咕嘟咕嘟”一饮而尽,母亲拿走碗,又盛来满满一碗饭,放到他面前。在我的记忆里,这情景不止一次,这饭有时是面食,有时是白米盖着菜,有时竟是节日里才有的萝卜炖骨头,好像她提前知道他要空着肚子、空着手回来似的。当然有时母亲还会特意为他斟满一碗热热的黄酒……看他吃饱喝足,心满意足。我有些不解:母亲这样招待他,怎么像是在犒劳凯旋的将军?

    ⑥饭后,父亲并没有上床歇息,而是无牵无挂地坐着,看母亲从井水中捞出洗净的衣服,拧干,晾晒到院子里的绳子上。被单被水拉着,起初还显得紧致,慢慢地灌满了风,它们就可以如巨大的翅膀般,扑扇着发出富有节奏的、鼓舞人心的“鼓点”,那声音灌满了我们的耳朵。那些红的、绿的、青的、蓝的、白的土布啊,在风中扑扇出阳光的温煦芬芳,挂满了我们的家园。我们这些孩子在这个快乐的“迷宫”里穿梭、奔跑、喊叫、躲藏。这时候,父亲的眼中似乎也有了光芒,我们沐浴在父亲的目光中,有了满足,获得激励。

    ⑦再后来,父亲放下了木板车,和母亲一样,总在家里,总在庄稼地里,总想着将家填得更满些,更满些。可是屋子里,这里还缺一个柜子,那里还少一台收音机,另外一个地方又需要一辆自行车……终于有一天,他们说:“我们都老了,那些空着的地方,你们去填满吧……”

    ⑧我们会的,会把所有需要填满的地方填满,还有他们心里梦里空着的地方。但是我又懂得,在那有他们的地方,其实一直都是满满当当的。我们最需要的东西,那里一直不缺不空。

    1. (1) 第③—⑥自然段,作者分别回忆了关于父亲的四个场景:
    2. (2) 把第③自然段中“又搬下一条高凳子,凳子下面竟然有个小抽屈,带锁的”这句话改为“又搬下一条高凳子,凳子下面竟然有个带锁的小抽屉”好吗?为什么?
    3. (3) 第③自然段中加点的“镀亮”一词的意思是(    )
    4. (4) 第⑤自然段将父亲做生意亏了本回家时的“空”与母亲招待父亲的“满”进行,突出了
    5. (5) 第⑦自然段中父母说:“我们都老了,那些空着的地方,你们去填满吧……”第⑧自然段中“我”认为“我们最需要的东西,那里一直不缺不空”。这两句话矛盾吗?为什么?
  • 1. (2024五下·期末) 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当时,弟弟也在旁边,一动也不动,神情是那样专注。

    ②原来他也在一旁暗暗地认字啊!

    ③妈妈教了几遍以后,要我从卡片里找出“伯”字来。

    ④记得我小时候,妈妈做了很多卡片,教我认“叔”伯“姨”等字。

    ⑤我还没找到,弟弟已经伸出胖胖的小手,把那张卡片挑出来了。

    A . ⑤②③①④ B . ④①③⑤② C . ②⑤①④③ D . ④②③⑤①
  • 1. (2024五下·期末)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    )
    A . 《三国演义》中的许多故事,如“桃园三结义”“三顾茅庐”“火烧赤壁”“智取生辰纲”等广为流传。 B . 《西游记》的作者是明朝的吴承恩。 C . 《水浒传》这部古典名著的作者是施耐庵,文中塑造了“及时雨”宋江、“玉麒麟”卢俊义、“智多星”吴用、“黑旋 风”李逵等众多好汉形象。 D . 读名著时,我们可以联系上下文猜测语句的意思。如 《猴王出世》中的“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我大致猜到这句话在讲仙石很有灵性。
  • 1. (2024五下·期末)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 (móu)性(bǐng) B . 杆(wéi)躇(chōu) C . 牙(ci)弓手(nǔ) D . (dǔ)窈(tiǎo)
  • 1. (2024五下·期末) 下列加点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 桑阴学种瓜(靠近) 孔君平其父(拜访) B . 南望王又一年(老师) 短笛无信口吹(曲调) C . 楚人有盾与矛者(卖) 羌笛何须杨柳(埋怨) D . 聪惠(非常,很) 三万里东入海(黄河)
  • 1. (2024五下·期末) 按要求完成练习。
    1. (1) 八月,天多热。鸡热得耷拉着翅膀,狗热得吐出舌头,蝉热 得不知如何是好。(仿写句子)
    2. (2) 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不能因为我是主席,就要搞特殊。(换种说法,句意保持不变)
    3. (3) 外祖父在海外生活多年。外祖父的爱国心没有变。(用关联词连成一句话)
    4. (4) 读语段,完成练习。

      这部精采影片用7个历史瞬间,勾起中国人刻骨铭心的追忆。这既是大事件里平凡人的故事,也是平凡人伟大的爱 国情。看完后,觉得有一种无以言表的自毫油然而生

      ①找出两个错别字,并改正。

      ②修改画波浪线的两个病句,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5. (5) 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不文明的现象,你最看不惯的是什么?为什么?说说你的看法。
  • 1. (2024五下·期末)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嘎子在家里跟人摔跤,一向仗着手疾眼快 , 从不单凭力气,自然不跟他一叉一搂。 B . 班主任张老师一针见血地表扬了大家的拼搏精神。 C . 我忽然想起了自己的发现,情不自禁地笑出了声音。 D . 沃克医生肃然起敬:“啊,久仰久仰,认识你很荣幸。”
  • 1. 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 蝴蝶    萎托    纳喊 B . 纽扣    屏嶂    飞弛 C . 熟练    颤抖    舒缓 D . 远跳    牲蓄    附庸
上一页 2 3 4 5 6 下一页 共7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