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小学语文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下列诗句不是表现边塞生活的一项是( )
    A .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B .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C .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D .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 1. 下面的诗句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 . 青海长/ 云暗雪山,孤城遥/ 望玉门关。 B . 三万里河/ 东入海,五千仞岳/ 上摩天。 C . 剑外/ 忽传/ 收蓟/ 北,初闻/ 涕泪/ 满衣/ 裳。 D . 即/ 从巴峡/ 穿巫峡,便/ 下襄阳/ 向洛阳。
  • 1. 根据字典中的释义,选择恰当的“mó”字填空。

    摹 mó 仿效,照着样子做。

    摩 mó ①摩擦,挨上后来回移动;②抚摩,摸;③研究切磋。

    磨 mó ①阻碍,困难;②拖延,耗时间;③逐渐消失,消灭。

    经过三个多月的准备,传统雕塑临作品观课终于成功举办,真是好事多啊!

  • 1. 读拼音,写词语。

    登上了向往已久的dōnɡ yuè泰山,爷爷激动得tì lèi交加。七十岁高龄的他总算一睹了这mó tiān美景,不再有yí hàn啦!

  • 1. 趣味语文,猜字谜,各打一字。
    1. (1) 有木不必涉水,

      有人不在国内,

      有车却要人抬,

      有马更是高傲。

      谜底:

    2. (2)

      谜底:

  • 1. 在第三单元中,我们进行了有关汉字王国的综合性学习,也得到了很大的收获。今天我们就来进行写作,可以记叙综合性学习活动的过程;也可以抒写活动后自己真实的感受;还可以写写简单的调查报告或研究报告。要求:350字左右,写出自己最深刻的感受,字迹工整。
  • 1. 丰碑

    红军队伍在冰天雪地里前进。严寒把群山冻成了一个大冰坨。狂风像狼似的嗥叫着,似乎要征服这支装备很差的队伍。

    军长早把他的马让给了重伤员,他和战士们一道踏着冰雪行军。他不时被寒风呛得咳嗽着,他要率领这支队伍向前挺进,为后续部队开辟一条通道。等待他们的将是十分恶劣的环境和十分残酷的战斗,可能三天两头吃不上饭,可能要睡雪窝,可能一天要走一百几十里路,可能……哦,可能太多了,这支队伍的素质怎么样呢?能不能经受住严峻的考验?军长思索着……

    前面的队伍忽然放慢了行军的速度,有许多人围在一起,不知干什么。

    军长边走边喊:“不要停下来,快速前进!”

    “……前面……冻死了一个人……”警卫员跑回来告诉他。

    军长愣了愣,话也没说,快步朝那边走去。风雪太大了,他步履有些踉跄,眼睛有点迷离。

    一位冻僵的老战士,倚靠一棵光秃秃的树干坐着,一动也不动,好似一尊塑像。他浑身都落满了雪,可以看出镇定、安详的神情,却一时无法辨认面目;半截纸卷的旱烟还夹在右手的中指和食指间,烟火已经被风雪打熄。他微微向前伸出手来,好像要向战友借火……怎么他的衣服这么单薄、破旧?像树叶、像箔片一样薄薄地贴在身上……“他的御寒衣物呢?为什么没有发下来?”

    军长的脸上顿时阴云密布,嘴角边的肌肉明显地抽动了一下,他蓦然转过头向身边的人吼道:“叫军需处长来!……”阵风雪吞没了他的话。他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豹子,样子十分可怕。

    没有人回答他,也没有人走开……

    “听见没有?警卫员!叫军需处长跑步上来!”军长两腮的肌肉大幅度地抖动着,不知是由于冷,还是由于愤怒。

    终于,有什么人对军长小声地说了一声:“这就是军需处长……”

    军长就要发火的手势突然停住了,他怔怔地伫立了足有一分钟。雪花无声地落在他的脸上,融化成闪烁的泪珠……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缓缓地举起了右手,举至齐眉处,向那位与群山化为一体的牺牲者敬了一个庄严的军礼。

    风更狂了,雪更大了。大雪很快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变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军长什么话也没说,大步走进了弥天的风雪之中,他听见无数沉重而又坚定的脚步声在说:“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

    (选文有删改)

    1. (1) 文章首尾都有对于“风雪”的景物描写,作用是什么?
    2. (2) 文中描写了老军需处长冻僵死在枯树干的情景,刻画人物的方法有:,老军需处长“倚靠一棵光秃秃的树干坐着”,说明他;他的神态“镇定、安详”,说明他;“单薄、破旧”的衣服“薄薄地贴在身上”,表现出他
    3. (3) 对“他怔怔地伫立了足有一分钟”这个细节描写的作用分析不正确的是(    )
    4. (4) 小说的主人公是谁?题目“丰碑”的含义应该怎样理解?
  • 1. 仓颉造字(节选)

    中国文字是世界上最有图像美的文字,这些文字是谁造出来的呢?

    人类早期是没有文字的,这样的时间过了很长很长。为了适应生活的需要,帮助表达、交换、记忆等,古人曾发明、使用过“结绳记事”。他们用长短不同、颜色有别的细绳,根据需要,在间隔不等的距离,打上不同形式的结,然后再依次拴在一根较粗的主绳上。其中记载的,大到历史事件,小到口角纷争,内容非常广泛。记事人经常手捻绳结,进行回忆和讲述,以此传给后人。

    后来黄帝的史官仓颉看到了鸟兽的走迹,就产生了造字的灵感。他依照着天地万物的形貌,造出了象形字。传说他在造字的时候,天空降下小雨,鬼在夜里啼哭,因为造字是很神圣的事。有了文字以后,人类的经验与智慧就可以记录下来,传承给后代。

    不过也有人认为其实在仓颉之前就已经有文字了,仓颉只是那个把文字整理、统一起来的人罢了,你认为呢?

    1. (1) 在还没有文字以前,古人是靠什么方法来记录事情呢?
    2. (2) 古人为什么要“结绳记事”?
    3. (3) “结绳记事”所用的绳子有什么特点?“结绳记事”的内容有哪些?
    4. (4) 是什么让仓颉产生了造字的灵感的?
  • 1.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用“正确”“错误”表示。
    1. (1) “琵琶”和“枇杷”的读音相同。
    2. (2) 楷书的形成,成为汉字发展史上古今文字的分水岭。
    3. (3) 唐朝时,“李”为国姓。
    4. (4)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改杜甫沉郁苍凉的风格,被称为其“生平第一首快诗”。
    5. (5) 《秋夜将晓出篱门门迎凉有感》写出了遗民的悲惨遭遇,表达了诗人渴望收复中原的愿望。
  • 1. 排列句序。

    (    )神头岭伏击战前,司令部按地图先是确定在岭上埋伏,打岭下公路上通过之敌。

    (    )他及时改变了方案,一战歼灭了鬼子1000多人。

    (    )刘伯承亲自去看地形,发现公路实际是在岭上,连说:“粗枝大叶可要害死人啊!”

    (    )进入抗日前线后,面对狡猾的日军,刘伯承注意勘察战场设巧计。

    (    )国内盛传刘伯承是“武神投胎”,其实他打胜仗的原因在于擅长动脑并深人实践,这正是革命军队一向提倡的勇敢和智慧的结果。

上一页 3 4 5 6 7 下一页 共7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