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小学语文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现代文阅读

    谁是最可爱的人(节选)

    魏巍

    我们的战士,对朝鲜人民是那样的爱,充满国际主义的深厚感情。

    在汉江北岸,我遇到一个青年战士,他今年才21岁,名叫马玉祥,是黑龙江青岗县人。他长着一副微黑透红的脸膛,高高的个儿,站在那儿,像秋天田野里一株红高梁那样的淳朴可爱。不过因为他才从阵地上下来,显得稍微疲劳些。眼里的红丝还没有退净。他原来是炮兵连的。有一天夜里,他被一阵哭声惊醒了,出去一看,是一个朝鲜老妈妈坐在山岗上哭。原来她的房子被炸毁了,她又在山里搭了个窝棚,但窝棚又被炸毁了。……回来,他马上到连部要求 到步兵连去,因为步兵连的需要,就批准了他。我说:“在炮兵连不是一样打敌人吗?”“那,不同!”他说,“离敌人越近,越觉着打得过瘾,越觉着打得解恨!”

    在汉江南岸的日日夜夜里,有一天他从阵地上下来做饭。刚一进村,有几架敌机袭过来,打了一阵机关炮,接着就扔下了两个大燃烧弹。有几间房子着火了,火又盛,烟又大,使人不敢到跟前去。这时,他 听见烟火里有一个小孩子哇哇哭叫的声音。他马上穿过浓烟到近处一看,一个朝鲜的中年男人在院子里倒着,小孩子的哭声还在屋里。他走到屋门口,可是屋门口的火苗呼呼地已经进不去人,门窗的纸已经烧着。小孩子的哭声随着那浓烟滚滚地传出来,听得真真切切。当他叙述到这里的时候,他说:“我能够不进去吗?我不能!我想,要在祖国遇见这种情形,我能够进去,那么,在朝鲜我就可以不进去吗?朝鲜人民和我们祖国的人民不是一样的吗?

    我就踹开门,扑了进去。啊!满屋子灰洞洞的烟,只能听见小孩哭,看不见人。我的眼也睁不开,脸烫得像刀割一般。我也不知道自己的身上着了火没有,我也不管它了,只是在地上乱摸。先摸着一个大人,拉了拉没拉动,又向大人的身后摸,才摸着一个小孩腿,我就一把抓着抱起来,跳出门去。我一看小孩子,是挺好的一个小孩子 呀。他穿着个小短褂儿,光着两条小腿儿,小腿儿乱蹬着,哇哇地哭。我心想:'不管你哭不哭,不救活你家大人,谁养活 吧!'这时候,火更大了,屋子里的家具什物也烧着了。我就把他往地上一放,就又从那火门里钻进去了。一拉那个大人,地呼了一声,再拉又不动了。凑近一看,见地脸上的血,已经把她胸前的白衣流红了,眼睛已经闭上。我知道她不行了,才赶忙跳出门外,扑灭身上的火苗,抱起这个无父无母的孩子……”

    朋友,当你听到这段事迹的时候,你的感觉又是如何呢?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最可爱的人吗?

    1. (1) 下面几个间句中属于反问句的一项是 ( )
    2. (2) 他长着一副的脸膛的个儿,站在那儿,像秋天田野里一株红高粱那样的
    3. (3) 我就开门,了过 去。啊!满屋子的烟,只能听见小孩哭,看不见人。我的眼也睁不开,脸得像刀割一般。
    4. (4) 下面对文章开头“我们的战士,对朝鲜人民是那样的爱,充满国际主义的深厚感情”这句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5. (5) 马玉祥为什么要求调到步兵连?作者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 1. 给加点字选择恰当的解释。(把序号填在括号里)

    冒:①向外透,往上升;②不顾恶劣的环境或危险;③不加小心,鲁莽,冲撞;④用假的充当真的,假托。

    1. (1) 傍晚,农家小院着缕缕炊烟。
    2. (2) 今天我不应犯爷爷。
    3. (3) 地下党的同志们着生命危险找到了岸英。
    4. (4) 这个人想名顶替你。
  • 1. 给下面的句子选择所运用的描写方法。

    ①神态描写 ②心理描写

    ③语言描写 ④动作描写

    1. (1) “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毛主席想。
    2. (2) “岸英!岸英!”毛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嘀着。

    3. (3) 毛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
  • 1. 下面的诗句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 . 青海长/ 云暗雪山,孤城遥/ 望玉门关。 B . 三万里河/ 东入海,五千仞岳/ 上摩天。 C . 剑外/ 忽传/ 收蓟/ 北,初闻/ 涕泪/ 满衣/ 裳。 D . 即/ 从巴峡/ 穿巫峡,便/ 下襄阳/ 向洛阳。
  • 1. 根据古诗内容填一填。

    《从军行》

    地点:

    情节: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地点:

    情节: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地点:

    情节:

  • 1. 根据字典中的释义,选择恰当的“mó”字填空。

    摹 mó 仿效,照着样子做。

    摩 mó ①摩擦,挨上后来回移动;②抚摩,摸;③研究切磋。

    磨 mó ①阻碍,困难;②拖延,耗时间;③逐渐消失,消灭。

    经过三个多月的准备,传统雕塑临作品观课终于成功举办,真是好事多啊!

  • 1. 根据情境填诗句。

    自古“家国情怀”就根植在中华儿女心中。陆游“ , ”来哭诉国土沦丧时心中的祈盼;戍边将士发出:“ , ”的铮铮誓言;杜甫知晓官军们收复了失地后用“ ,”来抒发欣喜若狂、急于返乡的心情。

  • 1. 诗歌鉴赏

    [甲]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三万里河东入海,

    ____。

    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乙] 示 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1. (1) 在横线上将诗歌补充完整。
    2. (2) 两首诗的作者都是代的 (谁)。两首诗中都出现了“王师”一词,它指的是
    3. (3)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①从标题来看,[甲] 诗写的是作者在一个秋天的深夜看到的景象和心中的感受。

      ②“三万里河东入海”通过夸张手法和动词“入”的使用,表现了黄河的雄伟气势,也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赞美之情。

      ③“示儿”的意思是给儿子看,这首诗是作者临终前写给儿子的,由此可推断[甲] 诗的写作时间早于[乙] 诗。

      ④“万事空”表现了作者走到生命尽头之时坦然豁达、无所牵挂的心态。

    4. (4) [甲] 诗的后两句饱含着丰富的情感,请你把诗句中的字与表达的情感连一连。
      尽 对南宋朝廷迟迟没有收复失地的失望与埋怨
      望 受压迫之苦和无限的心酸
      又 对南宋军队收复失地的企盼
    5. (5) [乙] 诗中与“南望王师又一年”的意境最相近的一句是“ ”。
  • 1. 读拼音,写词语。

    登上了向往已久的dōnɡ yuè泰山,爷爷激动得tì lèi交加。七十岁高龄的他总算一睹了这mó tiān美景,不再有yí hàn啦!

  • 1. 根据意思写诗句。
    1. (1) 遗民百姓的泪水已经流尽,年复一年地盼望南宋朝廷前来收复失地。
    2. (2) 回头看到妻子和孩子也一扫愁容,随手卷起书本,内心欣喜若狂。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共7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