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历史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高一下·台州期中) “封建的中世纪的终结和现代资本主义纪元的开端,是以一位大人物为标志的……他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他所创作出的诗篇( )
    A . 宣扬人性的自由 B . 反对封建专制统治 C . 追求宗教信仰自由 D . 强调独立思考与自主精神
  • 1. (2024高一下·台州期中) 马克思在评论某欧洲事件时说:“它破除了对权威的信仰,却恢复了信仰的权威。”该事件( )
    A . 促进了理性主义的传播 B . 解放被宗教戒律压抑的人性 C . 推动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 D . 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
  • 1. (2024高一下·桂林月考) 16世纪初,马丁·路德,一位德国神学家和僧侣,开始公开批评罗马天主教会的一些做法。其直接原因是( )
    A . 《圣经》的拉丁语翻译 B . 教廷推销出售赎罪券 C . 宗教裁判所的设立 D . 教会对异教徒的迫害
  • 1. (2024高一下·桂林月考) 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提出,“一切权力从人民中来,为人民服务,归人民所有”。这反映了他主张( )
    A . 主权在民 B . 三权分立 C . 君主立宪 D . 直接民主
  • 1. (2024高一下·深圳期中) 15世纪开始,儿童玩具或游戏的场面频繁地出现在西欧宗教肖像画当中。其中很多绘画直接表现童年耶稣游戏的场面,他的玩具有陀螺、风车、木马等。这反映了当时( )
    A . 宗教改革成为历史趋势 B . 儿童游戏受到宗教束缚 C . 理性主义影响艺术创作 D . 人文主义思想逐步发展
  • 1. (2024高一下·深圳期中)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胡格诺教派和英格兰新教催生了新的音乐表达,出现了使用法国和英格兰本土语言的诗篇歌调音乐。贵族统治者不仅支持作曲家创作世俗音乐,也赞助作曲家写作宗教音乐。世俗音乐为贵族和中产阶级上层的一群有较高修养的业余表演者提供了适用于演唱和演奏的音乐,有修养的女士和先生常常是有才能的歌手或演奏家。16世纪初,第一次出现了通过活字印刷出版的音乐,大量乐谱将许多音乐作品传播到了更为广泛的地区。

    一一摘编自【关】沃尔德等《西方音乐史十讲》

    材料二       新中国建立后,每个时代都有代表每个时代特色的主旋律歌曲。

    创作或流行时间

    歌曲

    经典歌词

    20世纪50年代

    《咱们工人有力量》

    咱们工人有力量,每天每日工作忙。盖成了高楼大厦,修起了铁路煤矿,改造得世界变呀么变了样,哎嘿,发动了机器轰隆隆地响,举起了铁锤响叮当。

    1994年

    《春天的故事》

    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域,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1992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浓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凤帆。

    2008年

    《北京欢迎你》

    我家大门常打开。开放怀抱等你,拥艳过就有了默契,你 会爱 上这里,不管远近都是客人,请不用客气。相约好了在一起,我们欢迎你。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文艺复兴时期音乐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2. (2) 请以“时代和旋律”为主题,自拟一个论题,并加以论述。 (要求:表述成文,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 1. (2024高一下·深圳期中) 孟德斯鸠主张,政治权力应当分属三个独立的部门,即立法、执行和司法部门,以保障公民的自由。据此可知,孟德斯鸠提出三权分立理论的根本目的是( )
    A . 提高政府效率 B . 防止权力滥用 C . 强化行政职能 D . 改变社会秩序
  • 1. (2024高一下·普宁期中) 人类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一个“需要巨人并且产生巨人”的群星闪耀的时代,这个时代以一位“大人物”(恩格斯语)的名字作为开始的标志。他采用梦幻文学的形式,通过幻游三界过程的描写,抨击教会的贪腐,歌颂自由的理性和求知的精神,成为那个时代的先驱。他是(   )
    A . 但丁 B . 彼特拉克 C . 薄伽丘 D . 莎士比亚
  • 1. (2024高一下·普宁期中) 达·芬奇在绘画时常思考,一个人哭时看起来是什么样;笑的时候,身体内在的情形——肌肉、骨头和筋——又是什么样子。于是,他对人的遗体进行解剖和研究。这表明,达·芬奇(   )
    A . 旨在进行实验科学研究 B . 刻意表现奔放的情感 C . 探求对人体的理性认识 D . 否定天主教神学理论
  • 1. (2024高一下·普宁期中) 中世纪时期,《圣经》都是由拉丁文写成的,只有教士才能读《圣经》,普通教徒只能聆听教士的解读。16世纪中期以后,在欧洲的许多国家和地区,《圣经》被翻译为当地的民族语言,普通教徒可以自主阅读。这一变化反映出(   )
    A . 文艺复兴推动了思想的解放 B . 宗教改革推动民族文化发展 C . 欧洲已经实现宗教信仰自由 D . 资本主义发展推动文化传播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共78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