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历史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高二下·浙江月考) 俄罗斯历史教科书关于苏联史认知的基本观点,1991年前遵循马克思主义相关学说,1991年以后被模糊的西方价值观代替,如“民主”、“市场”等。2007年以后新版教科书则试图“拨乱反正”,重新定义历史。这一变化表明(   )
    A . 多元价值观深刻影响着对苏联史的认知 B . 国家政权的更迭是导致变化的主要因素 C . 西方和平演变政策左右相关历史的评价 D . 认知不一体现不同历史阶段的发展需要
  • 1. (2024高二下·浙江月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果哥伦布东行所带的玉米是上帝的赐福,那么他西行所带的甘蔗便是个诅咒。…… 在 1493年第二次航行到美洲时,将甘蔗带到希斯潘纽拉。……由于生产蔗糖需要密集的劳力……拓殖者试图奴役当地人,但失败了,主要原因是后者对旧世界的疾病不具免疫力,纷纷 高死于感染,拓殖者开始直接从非洲进口奴隶,于是开启了大西洋的奴隶交易。

    ——摘编自(美)汤姆·斯坦迪奇《舌尖上的历史》

    材料二 中国近代(1840-1919年)外交转型是中西方文化碰撞的结果,它不是基于晚清社会 内部新因素产生与发展的刺激而做出的主动反应,而是针对外部强敌对晚清政府与国家安全造成的威胁所做出的被动对策。……尽管晚清外交转型没有能够指导晚清外交奏响胜利的旋律,但在西方近代外交理念与制度的挑战下,在中国形成的近代外交思想还是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和价值,这就是:它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中国步入近代化轨道;推进了中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诸领域内西学东渐的进程;指导了中国近代外交理念的转变和外交机构的建立。

    ——李敏《试论中国近代外交的转型》

    材料三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保持外交政策稳定和连续的基础上,积极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开创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新局面。……在实践创新方面,中国努力构建全球伙伴关系网络,拓展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外交布局。……中国打造的伙伴关系,从目的上来讲,不针对第三方,也不具有对立性,倡导的是要对话而不是对抗,所以,伙伴关系更具和平性。建立伙伴关系,需要伙伴国之间尊重彼此之间在社会制度、发展道路、文化传统等方面的差异,平等相待,求同存异,管控分歧,化解矛盾,找寻彼此合作的最大公约数,所以既有平等性,也兼具包容性。

    ——摘编自张启群《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研究》

    1. (1) 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简述玉米成为“上帝的赐福”的原因,并运用唯物史观论述为什么西行的甘蔗是个“诅咒”。
    2. (2) 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简述中国近代外交转型的原因,并概括19世纪90年代中国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诸领域内“西学东渐”的表现。
    3. (3) 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中国如何“构建全球伙伴关系网络”,并概括“中国打造的伙伴关系”的特点。
  • 1. (2024高二下·茂名月考) 1990年年底,美国总统布什在《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中称:只对付一个共同敌人(苏联)的时代已经过去,美国还面临同美苏抗争无关的第三世界冲突、有些国家为寻求地区控制而采取的行动、西方各国经济力量对比的变化和贸易争端等新挑战。这从本质上说明(    )
    A . 各国相互联系和依存的加深 B . 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 C . 世界多极化趋势呈增强态势 D . 美国霸主地位已经彻底终结
  • 1. (2024高一下·鄞州期中) 下图为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搜集的一组主题图片。据此判断,其研究主题是( )

    A . 区域经济集团化进程加快 B . 世界多极化格局形成 C . 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建立 D . 全球治理体系的变革
  • 1. (2024高一下·鄞州期中)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欧洲原本没有棉纺织业。17世纪下半叶,欧洲从印度进口原料进行仿制,至18世纪,欧洲本土大量生产出棉纺织产品,使用棉纺织产品逐步成为欧洲人的消费习惯。印花工艺是欧洲棉纺织业发展的创新。这种工艺是在吸收亚洲棉纺技术、美洲染料基础上的创新,也是得益于欧洲自然科学的发展,以及政府对特权、专利和版权的保护。1792 年至 1815 年间,欧洲大陆经历着巨大的政治动乱和经济动荡,造成法国等欧洲大陆国家棉纺织业发展缓慢,而在同一时期,英国的棉纺织业却飞速发展、不断出现技术革新。

    ——摘编自(意)乔吉奥·列略《棉的全球史》

    材料二   20世纪上半期,流行了数十年的S型服装逐渐消退,紧身胸衣得到改良,女性服饰向自由的现代形态转变。30年代的服装以深色调和简单的款式为主,40年代为了节约材料和资源,服装设计受到严格限制,女性开始穿战时服装,男性开始穿制服。二战后,女性服饰更加随意、自由,年轻一代喜欢奇装异服,超短裙和牛仔装广泛流行。80、90年代服装设计更加多元化、国际化,中性服饰成为风潮。

    ——摘编自李当岐《西洋服装史》等

    材料三  随着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快速崛起而传统发达国家经济体相对衰落,当前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以及既有的全球经济治理制度安排已难以适应这一结构性转变,改革在所难免。面对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政府提出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向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摘编自左凤荣等《世界百年大变局》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7—19世纪初欧洲棉纺织业发展进程的特点,并分析英国棉纺织业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20世纪30-40年代引起欧洲国家服装样式发生变化的重大事件,并分析二战后欧洲服饰更加多元化、国际化的原因。
    3. (3) 根据材料三,归纳中国政府提出全球治理观的背景,并结合所学指出中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具体措施。
  • 1. (2024高三下·浙江月考) 习近平同志在主政浙江期间非常重视浙商发展,形象地提出“地瓜经济”的比喻——地瓜的藤蔓伸向四面八方,但根茎还是在这块土壤上,藤蔓是为了吸取更多的阳光、雨露,发挥更多的光合作用。从高水平对外开放的角度看,下列举措符合“地瓜经济”思路的是(    )
    A . 开辟一条适合自身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B . 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思路推进国有企业改革 C . 提出共商共建共享的“一带一路”合作倡议 D . 建立起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 1. (2024高一下·南山月考) 2016年在G20杭州峰会上,中国第一次把发展问题置于全球宏观政策框架的突出位置;2022年在巴厘岛举办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七次峰会上,习近平发表《共迎时代挑战,共建美好未来》重要讲话,再次为推动世界经济复苏凝聚新共识、指明新路径。这主要体现出新时期中国(    )
    A .   致力于成为世界经济的主导力量 B . 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 C . 积极推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完善 D . 注重深化与周边国家的伙伴关系
  • 1. (2024高二下·成都月考) 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在其年度外交政策报告中表示:“在当代,认为世界的安全和发展主要是美国的事是不正常的和不可能的,其他国家的防卫和进步,必须首先是他们自己的责任,其次又是地区性的责任。”这反映了美国( )
    A . 遏制政策的终结 B . 反对欧洲共同体成立 C . 全球战略的调整 D . 放弃对北约承担义务
  • 1. (2024高二下·信宜开学考) 由于现代化的通讯设施和发达的大众传媒,为人们关心了解和监督政治提供了条件和可能。现代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广泛使用,使公民的政治生活在一定程度上不受空间的制约,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因地域因素影响政治生活的正常进行。这体现了( )
    A . 地域因素影响政治生活的正常进行 B . 公民的政治生活不会受空间的制约 C . 现代科学技术推动民主政治的发展 D . 现代化的通讯设施和大众传媒发达
  • 1. (2024高一下·江门月考) 21世纪初,中国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本着构建平等互利、合作共赢的“命运共同体”“利益共同体”的新理念,描绘出一幅海陆交相呼应的新蓝图,开辟了沿线各国政策沟通、道路畅通、贸易联通、民心相通的新途径,并开启了上海合作组织、亚投行、金砖国家领导人会议等新合作模式。这些举措旨在( )
    A . 积极推动全球治理体系的完善 B . 发展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 C . 构建新型的睦邻友好合作关系 D . 贯彻落实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共52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