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历史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高三下·东阳月考)  如图为公元1世纪印度地区出现的犍陀罗艺术风格的佛像。其特色是面容呈椭圆形,鼻梁如剑一般高而长,身着希腊式服装,衣褶多由左肩下垂。这类佛像的造像风格可用于佐证( )

    A . 亚历山大远征带来的文化融合 B . 阿拉伯帝国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C . 古希腊人殖民扩张产生的影响 D . 古印度地区佛教对种姓制度的一定冲击
  • 1. (2024高三下·东阳月考)  古埃及的奥西里斯崇拜以正义和来世观念为核心,原本只得到王室的尊崇,而后逐渐向地方权贵乃至普通大众扩展。这一变化有利于( )
    A . 宣扬君权神授思想 B . 强化社会等级观念 C . 维护国家秩序稳定 D . 促进人文意识觉醒
  • 1. (2024高二下·佛山期中) 苏美尔人发明的楔形文字被阿卡德人接受,巴比伦人、亚述人先后采用。此外,埃兰人、赫梯人、胡里特人等也根据各自需要,对楔形文字加以改变并使用。1500年左右,埃及与西亚各国的交往书信也用楔形文字书写。这可用于说明( )
    A . 西亚和北非文明发展的趋同性 B . 文字的出现标志着文明高度发展 C . 苏美尔人为区域交往作出了贡献 D . 古巴比伦长期是区域的文化中心
  • 1. (2024高二下·佛山期中) 374年,匈奴人渡过顿河,攻入东哥特,东哥特人被迫退至西哥特人境内。西哥特人在抵抗失败后,渡过多瑙河进入罗马帝国。罗马帝国地方官吏政策失误,激起了一场叛乱。378年,罗马皇帝亲率军队镇压,结果大败,随后,罗马帝国分裂。这说明匈奴人的迁徙( )
    A . 摧毁了罗马帝国的基础 B . 促进了东西文化的碰撞 C . 推动了欧洲的民族迁徙 D . 改变了欧亚的政治格局
  • 1. (2024高二下·佛山期中)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早在五六千年前,地中海东部就已经出现埃及、巴比伦等古代帝国,它们的建立带来了东地中海地区最早的文化交融。希腊文明兴起之后,希腊人建立的殖民城邦遍布整个地中海沿岸,地中海的文化中心也由埃及转移到希腊。亚历山大东征开启了希腊化时代,希腊文化与东方文明之间有了更密切的交流。公元前1世纪,罗马征服了整个地中海沿岸,将原本独立的各个文明纳入同一个政权治下,地中海文化圈最终形成。

    ——摘编自陈村富《地中海文化圈概念的界定及其意义》

    材料二 学术界往往将地中海文化圈一分为二、埃及、叙利亚等东地中海地区具有浓厚的东方文明特征,以意大利为代表的西地中海地区则别具一格。希腊文化源自埃及,同时希腊文化也为东方文明所吸收。而最终征服环地中海地区的罗马,在文化上展现了更多的开放与包容,不仅对希腊文化照单全收,对埃及等东方文明也多有吸收,成为地中海新的文化中心。而罗马的征服又将文明带到了原本落后的西欧地区。

    ——摘编自谌中和《地中海文化圈与西方文明独特性的根源——兼与陈村富教授商榷》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地中海文化圈形成的有利条件。
    2. (2) 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地中海文化圈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地中海文化圈形成的影响。
  • 1. (2024·高州模拟) 在罗马帝国时期,人口普查几乎每五年进行一次,称之为“census”。每个公民都要向普查官报告自己的家庭和财产情况,帝国政府据此确定每个公民应承担的义务。罗马公民登记制度(    )
    A . 为社会治理提供了依据 B . 扩大了罗马公民的群体 C . 确保了民主政治的实施 D . 打击了贵族阶层的特权
  • 1. (2024高一下·月考) 人类最初的文明分别出现在西亚的两河流域、北非的尼罗河流域、南亚的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中国的黄河和长江流域,以及欧洲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地区,这些文明基本独立发展。这体现了人类古代文明发展具有(   )
    A . 趋同性 B . 多元性 C . 包容性      D . 继承性
  • 1. (2024高二下·贵州月考)  希腊人最初通过神话和传说叙述他们过去的经历,以《荷马史诗》为代表。而希罗多德首创“历史”一词,用叙事的散文体对人类经历加以描绘与探究。他在《历史》开篇指出:“在这里发表出来的,乃是哈利卡尔那索斯人希罗多德的研究成果。”下列最符合“历史”内涵的是(   )
    A . 描述波斯的风俗习惯 B . 搜集材料考证巴比伦人是否富强 C . 记录埃及海岸线长度 D . 认为神的愤怒使奥德赛返程艰难
  • 1. (2024高二下·贵州月考)  在某地文化中,水被看作最易被“污染”、造成“不洁”的媒介。因此在所有村庄中,“贱民”不可以接近公用水井。全村活动时,烹调、取水等工作必须由高种姓承担,低种姓只能清扫垃圾。这体现的是( )
    A . 种姓制度影响深刻 B . 印度独特的水文化 C . 村庄传统的生活方式 D . 埃及文化落后于时代
  • 1. (2024高三下·长沙模拟)  历史学家摩尔根在《古代社会》中指出,人类是同源的,有着相同的智力原理,因此人类在各地创造的物质文明既具有根本上宏观上的相似性,又在工艺、性质、用材等方面表现出区域性和差异性。该学者的话可以用来说明( )
    A . 文化发展的多源性导致多元性 B . 文化交流对文明发展的重要性 C . 文明不可能在完全封闭中产生 D . 文明的区域性会阻碍文化传播
1 2 3 4 5 下一页 共57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