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历史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高一下·合江期中) 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们中华民族在世界上贡献,大都以为是老大而衰弱。今天我要问一问,究竟他果是长此老大衰弱而不能重振复兴吗?不的!从“五四”运动以后,我们已经感觉到这民族复活的动机了。

    ——李大钊《人种问题》(1924)

    材料二  欲求抗战的最后胜利,欲求独立自由幸福的新中国之实现,其在今天和将来,除应加强我们内部的团结,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外,别无方法与途径。这是挽救时局和复兴中华的关键。

    ——《新华日报》发刊词(1938)

    材料三  如果要使革命进行到底,那就是用革命的方法,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消灭一切反动势力,不动摇地坚持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封建主义,打倒官僚资本主义,在全国范围内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在全国范围内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主体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共和国。这样,就可以使中华民族来一个大翻身……

    ——毛泽东《将革命进行到底》(1948)

    材料四  中国共产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前提”;之后,“开始了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赋予民族复兴新的强大生机”。

    ——摘编自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02)

    1. (1) 解释材料一中民族复活的“动机”。
    2. (2) 根据材料二、三,概括全面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实现民族复兴任务不同的原因。
    3. (3) 党的十六大报告第一次系统阐释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逻辑。根据材料四,简述这一历史逻辑的史实依据。
  • 1. (2024高二下·霍尔果斯月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虚心学习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但我们不能数典忘祖,不能照抄照搬别国的发展模式,也绝不会接受任何外国颐指气使的说教。”其主旨是(   )
    A . 继承传统,抵制西方文化 B .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C . 立足现实,坚持文化自信 D . 强调坚持独立自主外交方针
  • 1. (2024高一下·乌鲁木齐月考)  【科技强国】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建国初期,毛泽东总结了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落后挨打的原因:“一是社会制度腐败,二是经济技术落后”。1954年3月19日《人民日报》社论指出:“国家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人才问题,特别是技术人才问题,就被提到了头等重要的地位。”1954年4月鞍钢技术革新能手王崇伦等7名全国工业劳动模范向全国总工会发出了开展技术革新运动的建议书。4月21日中华全国总工会通过的《关于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技术革新运动的决定》指出: “技术革新运动必然成为日益发展的客观趋势”,要“把技术革新运动作为提高当前劳动竞赛的主要内容,充分发挥职工群众的才能与智慧”。

    ——摘自李增添《试论建国初期的技术革新运动》

    材料二 40年来,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到“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到建设创新型国家,科技改革成为改革开放大战略的一个缩影,发挥了先锋、引领和试验田作用。我国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步入快速发展轨道,有举国体制下研制“中国神药”青蒿素类抗疟药的协同攻关;有“神舟”飞天创造的“中国高度”,“蛟龙”潜海成就的“中国深度”,“复兴号”标准动车组刷新的“中国速度”……科技实力伴随经济发展同步壮大,中国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大国。

    ——摘编自《改革开放40周年科技成就撷英》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1954年党和国家开展技术革新运动的时代背景。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改革开放前我国在国防科技方面的重大成果。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科技改革的影响。
  • 1. (2024高一下·浙江月考) 对于人类在21世纪的发展,有学者指出:“当前,人类社会在选择未来发展方向和发展机制时所要解决的最具普遍意义的有两个问题。其中一个是在冷战后的国际政治环境中,如何实现世界体系和全球各行秩序的重构,为现代社会的全球性整合奠定合理的基础。”这位学者意在强调( )
    A . 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迫切性 B . 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的可行性 C .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性 D . 推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的必要性
  • 1. (2024高二下·浙江月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果哥伦布东行所带的玉米是上帝的赐福,那么他西行所带的甘蔗便是个诅咒。…… 在 1493年第二次航行到美洲时,将甘蔗带到希斯潘纽拉。……由于生产蔗糖需要密集的劳力……拓殖者试图奴役当地人,但失败了,主要原因是后者对旧世界的疾病不具免疫力,纷纷 高死于感染,拓殖者开始直接从非洲进口奴隶,于是开启了大西洋的奴隶交易。

    ——摘编自(美)汤姆·斯坦迪奇《舌尖上的历史》

    材料二 中国近代(1840-1919年)外交转型是中西方文化碰撞的结果,它不是基于晚清社会 内部新因素产生与发展的刺激而做出的主动反应,而是针对外部强敌对晚清政府与国家安全造成的威胁所做出的被动对策。……尽管晚清外交转型没有能够指导晚清外交奏响胜利的旋律,但在西方近代外交理念与制度的挑战下,在中国形成的近代外交思想还是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和价值,这就是:它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中国步入近代化轨道;推进了中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诸领域内西学东渐的进程;指导了中国近代外交理念的转变和外交机构的建立。

    ——李敏《试论中国近代外交的转型》

    材料三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保持外交政策稳定和连续的基础上,积极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开创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新局面。……在实践创新方面,中国努力构建全球伙伴关系网络,拓展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外交布局。……中国打造的伙伴关系,从目的上来讲,不针对第三方,也不具有对立性,倡导的是要对话而不是对抗,所以,伙伴关系更具和平性。建立伙伴关系,需要伙伴国之间尊重彼此之间在社会制度、发展道路、文化传统等方面的差异,平等相待,求同存异,管控分歧,化解矛盾,找寻彼此合作的最大公约数,所以既有平等性,也兼具包容性。

    ——摘编自张启群《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研究》

    1. (1) 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简述玉米成为“上帝的赐福”的原因,并运用唯物史观论述为什么西行的甘蔗是个“诅咒”。
    2. (2) 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简述中国近代外交转型的原因,并概括19世纪90年代中国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诸领域内“西学东渐”的表现。
    3. (3) 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中国如何“构建全球伙伴关系网络”,并概括“中国打造的伙伴关系”的特点。
  • 1. (2024高二下·江油开学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对外政策全面调整是70年代末·80年代初进行的,其基本标志是1982年9月召开的中共十二大。……其主要内容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把中国对外政策的根本目标确定为反对霸权主义,争取世界和平。

    二是在中国一贯坚持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中又增添了新内容,即不结盟。

    三是淡化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不同,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高到突出的地位,用以发展同世界一切国家的正常关系。

    四是在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针的同时实行对外开放。

    五是在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经贸、科技的合作与交流。

    六是坚定地站在第三世界一边。

    七是充分运用中国是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的国际地位,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摘编自郭德宏、王海光、韩钢《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80年代初外交政策调整后的具体内容。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时期外交政策调整的意义,并谈谈国家对外政策的调整应遵循的原则。
  • 1. (2024高三下·浙江月考) 习近平同志在主政浙江期间非常重视浙商发展,形象地提出“地瓜经济”的比喻——地瓜的藤蔓伸向四面八方,但根茎还是在这块土壤上,藤蔓是为了吸取更多的阳光、雨露,发挥更多的光合作用。从高水平对外开放的角度看,下列举措符合“地瓜经济”思路的是(    )
    A . 开辟一条适合自身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B . 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思路推进国有企业改革 C . 提出共商共建共享的“一带一路”合作倡议 D . 建立起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 1. (2024高二下·兴文开学考) 据国家卫健委2021年1月28日发布调查报告数据显示,调查地区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达到96.8%,城市地区和农村地区居民基本医保参保率分别为96.1%和97.6%。调查地区医疗费用增长速度趋缓,费用增幅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这反映当代中国(    )
    A . 医疗保险报销程序更加严格 B . 医疗技术水平得到较大提高 C . 医疗保障体系辐射范围较广 D . 人民群众健康状况显著改善
  • 1. (2024高一下·三台期中)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3年元旦的《人民日报》社论提出了全国人民的三项伟大任务:第一、继续加强抗美援朝斗争;第二、开始执行国家建设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第三、召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宪法,通过国家建设计划。此时,中国已经具备了经济建设和社会改造的国内条件,还需要争取的就是有利的国际条件,特别是与周边国家建立良好关系。

    ——摘编自刘磊《万隆会议与中国同亚非国家的经贸关系》

    材料二 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闭关自守。新中国成立以后……三十几年的经验是,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

    ——邓小平

    材料三 世界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但人类发展进步的大方向不会改变,世界历史曲折前进的大逻辑不会改变,国际社会命运与共的大趋势不会改变……我们不断深化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对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怎样建设这个世界给出的中国方案,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秩序观、价值观,顺应了各国人民的普遍愿望,指明了世界文明进步的方向,是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追求的崇高目标。

    ——习近平《在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1. (1) 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国际上面临怎样的不利局面?概括20世纪50年代中国在争取“与周边国家建立良好关系”中取得的外交成果。
    2. (2) 根据材料二、分析我国对外开放的原因。
    3. (3) 根据材料三、结合相关史实,概述“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各种复杂问题贡献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 1. (2024高一下·三台期中) 201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将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在一起,确立其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指导地位。从历史演进的角度看,这体现了( )
    A .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开始 B . 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新探索 C . 社会主义建设艰苦探索的起航 D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百年传承
1 2 3 4 5 下一页 共22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