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历史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高二下·黔江月考)  1950年,刘少奇提出:“在(土地改革)运动开展的地区,普遍地召集了县、区、乡三级的人民代表会议和农民代表会议,农民积极分子已大批产生,已有三万八千多个乡政权实行了改造。”据此可知,土地改革( )
    A . 实行了农民土地所有制 B . 提升了基层组织动员能力 C . 落实了基层民主制度 D . 加快了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 1. (2023高一上·通州月考) 民族危机与抗争

    材料一 义和团运动兴起后,英国担心波及其势力范围长江流域,遂策动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等与列强合作。后由盛宣怀从中牵线策划,上海道余联沅与各国驻沪领事商定“保护东南章程九款”。清政府向各国宣战后,南方更多督抚加入进来,和各参战国商订协议,表示“无论北方情形如何,请列国勿进兵长江流域与各省内地;各国人民生命财产,凡在辖区之内者,决依条约保护”。协议虽未签字,但在清政府危亡之际,地方大员寻求“自保”,表明中央权威的式微与地方势力的扩张。

    ——《中外历史纲要》(上)

    材料二 吾愿吾亲爱之青年……进前而勿顾后,背黑暗而向光明,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资以乐其无涯之生。

    ——李大钊《青春》(1916年发表于《新青年》)

    材料三 1937年4月红军指战员钟士灯致父母家书

    原文摘录:我在外,大家都是为着抗日的,为了保护我们的家庭,为着自己的未(来)做事……现在说起到达北方,使用(实行)国共合作、释放一切政治犯,联合(了)许多抗日友军,国家已经和平。

    材料四 (1949年10月1日)夜晚十点钟以后,我从天安门回到了宿舍,兴奋得不能合眼,我坐在桌子前面,拿起笔在纸上写着,反复地写着同样的一句话:“占人类总数的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巴金

    1. (1) 阅读材料一,指出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影响。
    2. (2) 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简述《青春》发表的时代背景。
    3. (3) 阅读材料三,判断其史料类型,并分析其史料价值。
    4. (4)  阅读材料四,指出使作者“兴奋得不能合眼”的历史事件,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占人类总数的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的理解。
  • 1. (2023高一上·通州月考) 在下列表述中,史实与结论相符的是( )


    史实

    结论

    A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确立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B

    1955年,在亚非会议上,中国提出并坚持“求同存异”的方针,推动会议朝着达成协议的方向前进

    促进了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

    C

    1956年,中共八大提出要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开启了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历程

    D

    1961年,中共八届九中全会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体现了建设“四个现代化”的目标

    A . A B . B C . C D . D
  • 1. (2024高二下·雅安开学考) 表 2 所示是全国选派留苏学生情况。这反映了( )

    表2

    时间

    留苏大学生

    农机专业学生

    1952—1957年

    专业

    人数

    人数

    占比

    32 个

    121人

    22人

    18%

    A . 农业劳动力的匮乏 B . 新中国渴望农业的机械化 C . 农业生产方式变化 D . 苏联农业的国际领先地位
  • 1. (2024高二下·雅安开学考) 1957 年 10月,周总理指示外交部“必须配齐所有兄弟国家和各重要资本主义国家语言的翻译”,以外国语学院为培训基地,国家出资聘请专家。20世纪 60年代中期,国家又制定了培养翻译的五年规划。这些举措( )
    A . 意图完善国民教育体系 B . 出于打开外交局面的需要 C . 逐步开启了全方位外交 D . 标志着外交政策走向成熟
  • 1. (2023高二上·东坡期末) 从古至今,国际交往和国家关系在人类文明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唐初以来,唐廷以积极的态度谋求和平的国际交往。唐代侨民极多,长安城有侨民10万余。就侨民所从事的职业来看:有僧侣、学者、画家、匠人、艺人、商人等。唐代外商们广泛参与经济活动,使唐代的社会生产不仅要满足国内需求,更要承担起国际生产的任务。《唐律》中甚至还制定了中国古代法律中第一个涉外条文:“诸化外人,同类自相犯者,各依本俗法;异类相犯者,以法律(唐律)论。”唐朝统治者处理当时国际关系时,贯彻儒家“平天下”与“协和万邦”理想。在和平共存之指导下,唐朝与周边和平交往。唐都长安成为国际性大都市。

    ——摘编自沈福伟《中西文化交流史》等

    材料二

    1949年上半年,毛泽东先后提出了三条基本外交方针,并形象地概括为:“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新中国成立后,以“一边倒”为重点的外交使中国不仅同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建交,还先后和十几个民族独立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建交。1950年2月,中国与苏联签订《中苏友好互助同盟条约》,解决了当时急需解决的国家安全和外来经济援助问题。新生的人民共和国不但使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而且站稳了。

    ——摘编自胡新民《毛泽东开创新中国和平外交事业》

    材料三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发展,国际形势发生了持续深刻的变化。在新形势下,中国外交与时俱进,应对挑战。冷战结束以后,在实践中,中国抛弃了美苏冷战关系模式,创造性地走上了符合本国国情的和平发展道路,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根据深刻变化的国际局势和新时代中国发展大势,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主张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改编自高飞《改革开放40年中国外交的历程与启示》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唐代对外交往的特点。结合所学,分析唐代对外交往的作用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成就取得的原因。
    3. (3) 根据材料三,分析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外交政策调整的依据,并概括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取得外交成就的经验。
  • 1. (2024高三下·山东月考) 图2为华君武作于1960年1月的漫画《叶落而知秋》,图中落叶上的文字是“支持美国阻挠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国家越来越少”。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的中国( )

    A . 打破了美国的孤立政策 B . 建立了与各国的友好关系 C . 国际影响力得到了提高 D . 得到了不结盟运动的支持
  • 1. (2024高一下·辽宁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相继援助越南抗击法国、援助朝鲜抗击美国,向周边社会主义国家提供各种援助共计约49亿元人民币。60年代,支持亚非拉第三世界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援助力度不断加大,在这一过程中,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和统一战线的思想成为推动中国进行对外援助的内在动力。70年代始,为配合中国外交的“以苏划线”,对外援助逐渐扩展到拉丁美洲及大洋洲,援助国家不断增长,重点援助那些受到苏联侵略、扩张威胁的国家,增强国际反苏力量。总体来看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对外援助金额累计超450亿元人民币,且多是无偿援助。

    ——摘编自邵艳平《新中国对外援助研究(19491978)》

    材料二 进入新时期中国一方面继续对友好国家的援助,另一方面增加了对拉美、中东以及部分非洲国家的援助。在经济援助管理体制方面进行调整,引进市场机制,企业逐渐成为对外援助的主体之一,开始要求受援国支付“当地费用”,加强与援助国家的互利合作。对外援助的投资方向上,减少生产性项目的援建,更多援建一些标志性建筑和贴近人民生活的中小型项目,对外人道主义援助的力度也逐渐加大。此外,中国还派遣专家向受援国提供技术援助,并接受受援国人员来华参加学习、培训等。

    ——摘编自韩秀申《新时期我国对外援助发展战略》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这一时期中国对外援助的特点。
    2. (2) 根据材料二,指出新时期中国对外援助的新变化。
  • 1. (2024高二下·宜丰开学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随着反法西斯战争的结束,美国决策者实施扶蒋反共政策。为打破美国的孤立与封锁,中国提出了向苏联和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倒的方针,确立了新政权的外交大格局。1950年中美先后卷入朝鲜战争,两国对抗的格局就定了下来。

    ——摘编自陶文钊《中美关系史》

    材料二:  

    1971年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1972年

    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建交

    1979年

    中美建交

    1. (1) 分析20世纪50年代中美关系、中苏关系的不同。
    2. (2)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简述中国在20世纪70年代取得的一系列外交成就的背景和意义。
  • 1. (2024高三下·镇江开学考)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通过政府或民间渠道积极支持非洲国家的反帝、反殖运动,许多非洲民族解放运动组织把中国视为重要的支持力量,纷纷来华寻求物质和道义支持。由此可见中国( )
    A . 拓展在第三世界的外交空间 B . 推动世界殖民体系开始瓦解 C . 积极发展睦邻友好合作关系 D . 全面展示出负责任大国担当
上一页 6 7 8 9 10 下一页 共42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