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历史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高一下·潮阳月考) 如图是1955年至1957年中国科学院与外国交换书籍、期刊数量统计(单位:册/件/篇),可以用来说明(   )

    时间

    收到

    寄出

    社会主义国家

    资本主义国家

    社会主义国家

    资本主义国家

    1955年

    84690

    2819

    14445

    1468

    1956年

    24327

    3049

    15041

    1696

    1957年

    24637

    7277

    24480

    3210

    A . “一边倒”方针的提出 B . 和平共处原则的影响 C . 三大改造的顺利完成 D . 科教兴国战略的形成
  • 1. (2024高一下·电白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在社会改造和经济建设中,出现诸如婚姻及妇女问题、烟毒问题、土匪问题、二流子问题等的干扰破坏。为彻底荡涤旧社会残余,顺利进行边区的经济建设和社会改造,中共中央和边区政府采取了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对边区存在的问题进行革新与治理,例如鼓励妇女参加社会生产活动,这样既提高了妇女的社会地位,树立了她们自食其力的信心,也为繁荣边区经济和支援前线抗战作出了重大贡献。

    ——摘编自雷甲平《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的主要社会问题及其治理》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实行了一系列改善民生的政策举措,如进行土地改革,使亿万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得了土地,获得了生存依托;颁布新《婚姻法》,使妇女获得解放,社会地位空前提高,成为与男子平等的建设者;改革教育方针,学校面向工农子弟,并开展扫盲运动,使劳动大众获得学习知识的机会;发布《严禁鸦片烟毒的通令》,实行禁毒,使延续百年的鸦片泛滥得到遏制。这些政策举措,紧贴民众生活,惠及普通百姓,切合饱受贫穷苦难的民众世代追求生存保障和更好生活的愿望,因而获得了广大民众发自内心的拥护和支持。

    ———摘编自李长莉《社会风气与社会治理:建国初百年回望》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陕甘宁边区社会治理的背景。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社会治理的措施并分析其意义。
  • 1. (2024高一下·江门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间

    外交方针

    新中国外交历程(部分)

    建国初期

    “另起炉灶”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

    1949年,美国拒绝承认新中国;1950年,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交;1953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5年,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1950年代末—60年代

    “两只拳头回击”

    “一大片”

    与亚非民族独立国家建交出现热潮;1964年,中国与法国建交

    1970年代

    “一大片”“一条线”

    1971年,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中日建交

    改革开放后

    “无敌国”“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

    1985年,中苏两国实现国家关系正常化;1991年,加入亚太经合组织;2001年,牵头组建上海合作组织,加入世贸组织;2013年,提出建设“一带一路”合作倡议;2017年,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

    ——摘编自《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根据表格并结合所学知识,提炼相关信息,自拟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充分,史论结合)

  • 1. (2024高一下·江门月考)  20世纪50年代中期,周恩来提出了外交干部合理流动的“三三制”构想:三分之一在国内,三分之一在国外,三分之一储备培训,并通过挂职锻炼、出国学习、脱产进修、社会实践等形式提高干部素质,确保国内外干部轮换制度化。这一构想后来得到落实。外交干部合理流动的“三三制” ( )
    A . 标志着新中国开始走向国际外交舞台 B . 意在发展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 C . 为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提供了一定保障 D . 彰显了新中国全方位的外交布局
  • 1. (2024高一下·江门月考)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43年10月,陕甘宁边区政府公布劳动英雄(模范)评选标准:甲、从事农业、工业、运输、打盐及纺织等生产之一而积极生产,成绩特出;乙、推动他人生产,并获得成绩……

    ——摘编自甘肃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室《陕甘宁革命根据地史料选辑》(一)

    材料二:1950年7月,政务院全体会议决定表彰工人、农民和士兵中的劳动模范,评选标准除了要求技术先进、发展生产有显著成绩之外,还特别强调认同党和国家、敢于同旧势力斗争、支援前线有特殊功绩等。

    ——摘编自孙云《1950年全国英模表彰大会的召开及意义》

    材料三:1979年8月,国务院决定表彰全国劳动模范,评选标准主要包括“在生产技术上有重大改革或有重大合理化建议”、“在创造发明、科学研究方面有重大贡献”等,强调以生产建设一线的职工为重点,以生产成绩、革新论英雄。

    ——摘编自姚力《1977—1979年的全国劳动模范表彰》

    材料四:2005年,中华全国总工会修订了全国劳动模范的评选标准,不仅完善了“劳动”的概念,进一步承认了管理、服务、科技等劳动形式的价值创造功能,而且也丰富了劳动者的主体构成,私营业主、进城务工人员以及体育、娱乐明星等首次纳入评选范围。

    ——摘编自中国政府网《新闻办举行2005年全国劳模表彰大会新闻发布会》等

    1. (1) 结合时代背景,指出材料一中劳动模范标准设立的原因,并分析材料二、三中劳动模范标准变化的原因。
    2. (2) 概括材料四中劳动模范评选标准的新内涵,并简析其意义。
  • 1. (2024高一下·江门月考) 建国初期,上海股市刚开市时,投机商们看到有棉纱售出,即拿出全部资金争相购入,有的人不惜借高利贷,但他们发现,上海等地的国营纱布公司,源源不断地抛售纱布,而且一边抛售,一边降低牌价。这从反映了(  )
    A . 共产党主动运用了市场经济规律 B . 政府依靠组织手段应对银元危机 C . 社会主义改造帮助打赢米棉之战 D . 国民经济调整取得了阶段性胜利
  • 1. (2024高一下·江门月考) 1950年冬,中共陕西省岐山县委结合土改运动,在变工组的基础上,在邢家沟、鲁家庄、渠头等3个自然村建立了邢家沟邢克广、鲁家庄王琪、渠头王得本等3个常年互助组,并把邢克广互助组树立为一面旗帜向全县推广,使互助组迅速普及。这反映了( )
    A . 土地改革运动基本完成 B .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C .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主流 D . 社会主义改造的尝试
  • 1. (2024高一下·江门月考) 下图海报由人民胜利折实公债上海市推销委员会于1950年1月绘制。当时创作这幅海报意在( )

    A . 号召青年积极参军支前 B . 倡导银行储户购物消费 C . 动员民众支援国家建设 D . 打击投机商人倒卖公债
  • 1. (2024高二下·高州月考) 【中国历史文化精神】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历史文化精神即为根植于中国长期以来的历史传统、在时代逐渐演变的过程中吸取诸优秀精神而形成的具有高度代表性与凝聚力的民族精神,是基于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与国民思想观念高度凝练而成的优秀文化精神。

    古代历史文化精神内涵

    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家国情怀;崇德尚贤,天下为公;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和而不同等

    近代救亡图存的民族抗争精神

    辛亥革命精神;五四精神;红船精神;八一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

    现代奋发图强的民族复兴精神

    抗美援朝精神;雷锋精神;改革开放精神;新时代中国梦等

    ——根据《历史选择性必修3》、陈权龙《中国历史文化精神的时代内涵》整理

    围绕“中国历史文化精神”,提取表中的一个或多个信息,自拟论题,结合所学,展开论述。(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 1. (2024高二下·广东月考) 下图为1950—2013 年与我国建交国家数量情况。对以下不同时期分析合理的是( )

    A . a阶段: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推动建交国家数量不断增长 B . b 阶段:中美关系正常化实现了同西方大国关系的突破 C . c阶段:改革开放揭开七十年代建交新高潮的序幕 D . d阶段:国际格局变动提高了我国的建交国家数量
上一页 3 4 5 6 7 下一页 共42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