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历史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高一下·三台期中) 历史上中国是一个水患严重的国家,尤其近代,百姓饱受水患之苦。1952年荆江分洪工程全面启动,参加工程建设的30万军民仅用75天即全部完工,极大缓解了旧中国长期以来困扰民众的荆江水患。该工程的修建( )
    A . 增强了人民群众的政治认同 B . 重工业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C . 得益于有计划经济建设的开展 D . 反映了“大跃进”之下的冒进
  • 1. (2024高一下·三台期中) 1949—1954年,有1424人经过坎坷挫折和百折不挠的斗争回到祖国,多数是从美、英、日和法国回来的。到50年代末,回国人数增至2500名。其中有著名科学家钱学森、赵忠尧等。大量留学生回国(  )
    A . 标志着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破产 B . 说明了科教兴国战略的正确性 C . 展现出了高尚的爱国主义精神 D . 体现出社会主义制度的吸引力
  • 1. (2024高一下·盐田月考) 如图为1951年创作的宣传画《土改完成农民生活好》。该作品旨在表达( )

    A . 人民当家作主成为现实 B . 社会崇尚劳动氛围浓厚 C . 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发展 D . 农民拥护生产关系调整
  • 1. (2024高一下·盐田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简表

    历史时期

    辉煌成就

    奋斗历程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开天辟地:完成救国大业

    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经历了艰难的历程。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改天换地:完成兴国大业

    从学习苏联到“以苏为鉴”,艰辛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翻天覆地:推进富国大业

    改革开放,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加入世贸组织,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惊天动地:推进强国大业

    中国经济摆脱疫情,取得长足发展。科技发展日新月异,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颁布《民法典》,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进一步完善。努力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世界全球化发展。

    ——摘编自《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的说明》

    请你选取一种观点,自拟论题,结合材料,并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 1. (2024高一下·盐田月考) 如下表,新中国成立初期迎来了第一次建交高潮。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1949—1950年)的建交情况

    建交国家

    国家性质

    苏联、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匈牙利、朝鲜、捷克斯洛伐克、波兰、蒙古、德意志民主共和国、阿尔巴尼亚、越南、缅甸

    社会主义

    印度、瑞典、丹麦、瑞士、芬兰

    资本主义

    据此可知( )

    A . 新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B . 求同存异外交方针得到初步实践 C . 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已宣告失败 D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强调平等互利
  • 1. (2024高一下·潮阳月考) 如图是1955年至1957年中国科学院与外国交换书籍、期刊数量统计(单位:册/件/篇),可以用来说明(   )

    时间

    收到

    寄出

    社会主义国家

    资本主义国家

    社会主义国家

    资本主义国家

    1955年

    84690

    2819

    14445

    1468

    1956年

    24327

    3049

    15041

    1696

    1957年

    24637

    7277

    24480

    3210

    A . “一边倒”方针的提出 B . 和平共处原则的影响 C . 三大改造的顺利完成 D . 科教兴国战略的形成
  • 1. (2024高一下·电白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在社会改造和经济建设中,出现诸如婚姻及妇女问题、烟毒问题、土匪问题、二流子问题等的干扰破坏。为彻底荡涤旧社会残余,顺利进行边区的经济建设和社会改造,中共中央和边区政府采取了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对边区存在的问题进行革新与治理,例如鼓励妇女参加社会生产活动,这样既提高了妇女的社会地位,树立了她们自食其力的信心,也为繁荣边区经济和支援前线抗战作出了重大贡献。

    ——摘编自雷甲平《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的主要社会问题及其治理》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实行了一系列改善民生的政策举措,如进行土地改革,使亿万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得了土地,获得了生存依托;颁布新《婚姻法》,使妇女获得解放,社会地位空前提高,成为与男子平等的建设者;改革教育方针,学校面向工农子弟,并开展扫盲运动,使劳动大众获得学习知识的机会;发布《严禁鸦片烟毒的通令》,实行禁毒,使延续百年的鸦片泛滥得到遏制。这些政策举措,紧贴民众生活,惠及普通百姓,切合饱受贫穷苦难的民众世代追求生存保障和更好生活的愿望,因而获得了广大民众发自内心的拥护和支持。

    ———摘编自李长莉《社会风气与社会治理:建国初百年回望》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陕甘宁边区社会治理的背景。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社会治理的措施并分析其意义。
  • 1. (2024高一下·江门月考)  20世纪50年代中期,周恩来提出了外交干部合理流动的“三三制”构想:三分之一在国内,三分之一在国外,三分之一储备培训,并通过挂职锻炼、出国学习、脱产进修、社会实践等形式提高干部素质,确保国内外干部轮换制度化。这一构想后来得到落实。外交干部合理流动的“三三制” ( )
    A . 标志着新中国开始走向国际外交舞台 B . 意在发展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 C . 为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提供了一定保障 D . 彰显了新中国全方位的外交布局
  • 1. (2024高一下·江门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间

    外交方针

    新中国外交历程(部分)

    建国初期

    “另起炉灶”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

    1949年,美国拒绝承认新中国;1950年,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交;1953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5年,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1950年代末—60年代

    “两只拳头回击”

    “一大片”

    与亚非民族独立国家建交出现热潮;1964年,中国与法国建交

    1970年代

    “一大片”“一条线”

    1971年,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中日建交

    改革开放后

    “无敌国”“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

    1985年,中苏两国实现国家关系正常化;1991年,加入亚太经合组织;2001年,牵头组建上海合作组织,加入世贸组织;2013年,提出建设“一带一路”合作倡议;2017年,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

    ——摘编自《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根据表格并结合所学知识,提炼相关信息,自拟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充分,史论结合)

  • 1. (2024高一下·江门月考) 1950年冬,中共陕西省岐山县委结合土改运动,在变工组的基础上,在邢家沟、鲁家庄、渠头等3个自然村建立了邢家沟邢克广、鲁家庄王琪、渠头王得本等3个常年互助组,并把邢克广互助组树立为一面旗帜向全县推广,使互助组迅速普及。这反映了( )
    A . 土地改革运动基本完成 B .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C .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主流 D . 社会主义改造的尝试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共42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