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历史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高三下·东阳月考)  1949年11月25日,新生政权仅用半个月时间就结束了新一轮的全国大规模的物价飞涨局面。上海一位有影响的民族资本家事后说:“六月银元风潮,中共是用政治力量压下去的,这次仅用经济力量就能压住,是上海工商界所料想不到的。”这说明新生政权( )
    A . 运用经济规律调节市场 B . 赢得了社会各界认可 C . 确立计划体制应对危机 D . 实现了国家财经统一
  • 1. (2024高二下·广东月考) 1948年日本民间组织松山芭蕾舞团创建,它以“创作具有民族特色的芭蕾舞”等为艺术宗旨。1955年,松山芭蕾舞团第一次创造性地将中国白毛女的故事搬上芭蕾舞台,并在1958年首次来华公演,获得了巨大成功。这( )
    A . 不利于社会主义阵营的团结 B . 说明“一边倒”政策已被放弃 C . 助推了我国经济政策的调整 D . 有助于推动中日关系的改善
  • 1. (2024高三下·汕头模拟)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广泛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关系,在外交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以上是1949-201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新建交国数量变化柱形图,从图中任选两个或两个以上阶段,自拟论题,结合国内外形势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列出阶段,论述符合逻辑,史实准确,表清晰)

  • 1. (2024高三下·汕头模拟) 1950年3月,政务院发布《关于春耕生产的指示》,规定:允许地主继续经营原有土地,地主在减租后向农民收租是合法的,允许农业生产中的雇佣劳动,同时就奖励精耕细作、保护耕者收获权利、发放贷款等方面作了具体规定。由此可见,人民政府( )
    A . 努力克服财政经济上的困难 B . 团结地主阶级投身于工业建设 C . 把农业的发展摆在重要位置 D . 致力于废除封建土地制度束缚
  • 1. (2024·高州模拟) 1951年,苏北姜堰小学学生写信倡议全国小朋友节约糖果费;农业劳动模范王洛合自愿捐献小米5000斤;京剧艺术家梅兰芳在汉口举行两场义演,将得款1亿元(旧币)全部捐献,支持国家的国防建设。这反映出,抗美援朝战争(    )
    A . 捍卫了朝鲜领土主权的完整 B . 打击了美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 C . 激发了全国人民的爱国热忱 D . 促进了“一五”计划的顺利进行
  • 1. (2024高三下·长沙模拟)  如图是李可染创作的套色木版年画《新得的黄牛》,上有题诗为:“前天分了房和地,今天拉回大黄牛,犁铧绳索收拾好,明天先耕村东头,只要咱们加油干,往后吃穿再不愁。”这反映了画家( )

    A . 受中国传统绘画风格影响 B . 对农村土地改革的支持 C . 对农业生产合作化的赞颂 D . 对农业机械化缺乏认识
  • 1. (2024高三下·安化模拟) 如表为某同学查阅资料制作的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经济发展概况表。对其认识合理的是(   )

    时间

    工业总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比重    

    财政收入

    粮食产量

    钢产量

    1950年    

    33.2%

    62.17亿元    

    1.32亿吨    

    61万吨     

    1952年

    43.1%

    173.94亿元

    1.64亿吨

    135万吨

    A . 国民经济形势好转 B . 新中国工业基础较好 C . 计划经济成效显著 D . 国家优先发展重工业
  • 1. (2024高一下·合江期中) 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们中华民族在世界上贡献,大都以为是老大而衰弱。今天我要问一问,究竟他果是长此老大衰弱而不能重振复兴吗?不的!从“五四”运动以后,我们已经感觉到这民族复活的动机了。

    ——李大钊《人种问题》(1924)

    材料二  欲求抗战的最后胜利,欲求独立自由幸福的新中国之实现,其在今天和将来,除应加强我们内部的团结,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外,别无方法与途径。这是挽救时局和复兴中华的关键。

    ——《新华日报》发刊词(1938)

    材料三  如果要使革命进行到底,那就是用革命的方法,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消灭一切反动势力,不动摇地坚持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封建主义,打倒官僚资本主义,在全国范围内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在全国范围内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主体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共和国。这样,就可以使中华民族来一个大翻身……

    ——毛泽东《将革命进行到底》(1948)

    材料四  中国共产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前提”;之后,“开始了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赋予民族复兴新的强大生机”。

    ——摘编自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02)

    1. (1) 解释材料一中民族复活的“动机”。
    2. (2) 根据材料二、三,概括全面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实现民族复兴任务不同的原因。
    3. (3) 党的十六大报告第一次系统阐释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逻辑。根据材料四,简述这一历史逻辑的史实依据。
  • 1. (2024高一下·浙江期中) 周恩来总理在参加某次会议期间提到,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还应在共同的基础上来互相了解和重视彼此的不同见解。周总理的这一发言(   )
    A . 使得印度支那问题得以政治解决 B . 迎来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建交高潮 C . 促进中国同亚非国家的友好合作 D . 极大地拓展了中国外交的政治活动舞台
  • 1. (2024高一下·乌鲁木齐月考) 在赴印尼出席万隆会议之前.中国代表团制定了“在妥协中坚持原则,在和解中达到目的”的战略总方针,中国要尽可能地强调作为亚非国家的身份,从而避免陷入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争论的陷阱。这一战略(   )
    A . 体现了“一边倒”的外交思想 B . 实现了亚非国家团结合作 C . 遏制了帝国主义的战争图谋 D . 提升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
1 2 3 4 5 下一页 共42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