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历史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1948年8月24日,北方大学与华北联合大学在正定县城合并为华北大学,大量吸收国统区大中学生,经过训练,再派往各种岗位去工作,据表格内容可知,这所大学的创办( )

    表1949年华北大学毕业生去向

    平津战役

    2000余人

    共14000人毕业,分布在全国各地

    华北、内蒙古、东北地区

    大量,具体数字不详

    解放广西战役、广州地区

    4000余人

    解放甘肃、青海

    1000余人

    A . 旨在加速解放战争的胜利步伐 B . 落实了“开门”的教育方针 C . 为国家建设和发展培养了人才 D . 促成党的工作重心发生转移
  • 1. 据《北京通史》记载,北平城某一时期流传着这样的民谣:“盼中央,望中央,中央来了更遭殃”,“想老蒋,盼老蒋,老蒋来了米面涨”。距这段民谣流传的时期最接近的历史事件应是( )
    A . 国民革命军北伐 B . 西安事变 C . 卢沟桥事变爆发 D . 重庆谈判
  • 1. 1948年4月,毛泽东在《再克洛阳后给洛阳前线指挥部的电报》中指出,城市工作的方针是建设,而不是破坏,应采取各按系统,自上而下,原封不动,先接后分的办法完整接收城市。要恢复电力,稳定物价,稳定人心,必须做好入城部队的纪律教育。据此可知( )
    A . 党的工作重心完成了转移 B . 接管城市成为党的中心工作 C . 中原是解放战争的主战场 D . 解放战争将有更多物质保障
  • 1. 下图所示是某年“双十节”国民政府发布的《告全国国民书》,题为“指示今后一年全国努力方向实施宪政完成戡乱建国使命”。该文告( )

    A . 意图维护专制统治 B . 表明国民党败局已定 C . 欲使政权合法存在 D . 着力于解决民生问题
  • 1. 1946年7月,《人民日报》刊登《蒋军猛犯苏皖解放区,我军反击恢复泰兴》一文报道说:“此次该城为新四军再度解放,人民欢喜若狂,相祝重见夭日,现正积极协助民主政府迅速恢复秩序中。”该报道( )
    A . 标志解放战争转入战略反攻 B . 表明国民党的主力已被消灭 C . 说明渡江战役条件已经成熟 D . 坚定了人民解放得胜的信念
  • 1. 1949年5月上海解放后,共产党宣布金、银、外币由人民银行挂牌收兑,规定人民币为唯一合法货币,并调集物资实行集中抛售。上述举措的主要目的在于( )
    A . 为抗美援朝做好物资准备 B . 配合渡江战役的顺利进行 C . 确保掌握对市场的领导权 D . 推动人民币在上海的普及
  • 1. 1948年6月,新华社社论《爱国运动的新高涨》写道:谁都知道,今天蒋管区学生处境之险恶,远甚于过去的“五四”“五卅”“一二•九”时期,然而他们的奋斗,就其觉悟性、组织性、勇敢、机智和坚持性来看,却都达到了空前的水平。这里“他们的奋斗”( )
    A . 体现了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涨 B . 形成了广泛爱国统一战线 C . 主要采取了暴力斗争的方式 D . 有效配合了人民解放战争
  • 1. 1947年,《中国土地法大纲》颁布,中共中央东北局带领青年在农村积极宣传“大纲”的内容和意义,还建立起贫雇农委员会,作为各地区平分土地的领导机构。这些举措( )
    A . 推动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B . 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积极性 C . 瓦解了国民党的统治基础 D . 促成了解放战争最终胜利
  • 1. (2024·闽侯会考)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党史是最好的营养剂。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边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召开的重要会议(部分)

    材料二  中国对外开放大事记(部分)

    年份

    事件

    1978年

    中共中央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

    1980年

    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立经济特区

    1984年

    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开放大连、天津、福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

    1990年

    中共中央、国务院做出开发开放上海浦东地区的决策

    2001年

    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材料三  2012年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突破百万亿元大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一万美元;取得了特高压输变电技术、“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载人航天和探月工程等一大批标志性、引领性的重大科技成果;组织实施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力度最强的脱贫攻坚战,近一亿农村贫困人口同全国人民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引领时代潮流和人类前进方向的鲜明旗帜。

    ——《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次会议,说明其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对外开放”的主要特点。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取得的建设成就。
  • 1. (2024·绍兴一模)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三大战役的胜利,使国民党赖以维持其反动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基本上被摧毁,为中国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在战役进行中,解放军广大指战员发扬高度的革命积极性和主动精神,英勇机智地同国民党军队战斗;各解放区人民以无比巨大的热情,以源源不绝的人力物力给予前线空前规模的支援;当时,解放军的装备虽已改善,但运输条件还极差。供应前方庞大部队的需要,全靠肩挑背负,小车推送。

    ——引自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材料二 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有其历史必然性。领导中华民族完成现代建国的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按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建立起来的政党。……回顾中国两千多年的历史,我们可以发现土地兼并和贫富悬殊是每个王朝晚期面临的共同问题。土地兼并将会导致大量无地流民出现,贫富悬殊将会造成大量的城市贫民,最终导致国家的崩溃。中国共产党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还有一个事关大一统的制度考虑。中国的大一统社会一直存在着基层社会自发的封建化倾向,当这种倾向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瓦解大一统的国家政治。要一劳永逸地解决这个顽疾,就必须要废除其经济基础——土地私有制。最后,中国在1949年建国时国家一穷二白,积贫积弱。如果按照资本主义的常规发展,中国的工业化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当时中国面临的国际环境要求中国必须快速实现工业化,特别是尽快建立起国防工业,因此社会主义是唯一的选择。

    ——改编自寒竹《民族复兴百年进程的历史逻辑》

    材料三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的经济超高速增长的核心是制度变革,这一制度变革使中国经济从改革前经济濒于崩溃的边缘发展到目前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二。中国的经济改革选择了一条渐进式的改革道路。改革先从农村开始,1984年在农村改革成功的基础上,城市体制增量改革全面推开,经济体制改革开始了“体制外市场化”阶段。1992年至今,中国进入了一个整体协调改革时期。……渐进式改革道路可以说是理论和实践互动的产物,其中增量改革、试点推广、改革和开放互相推进都具有开拓性。

    ——摘编自张平、楠玉《改革开放40年中国经济增长与结构变革》

    根据材料一,概括三大战役胜利的重要原因。结合所学,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保障对“前线空前规模的支援”而采取的重大举措。

    1. (1) 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结合所学,指出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伟大意义。
    2. (2) 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从“制度变革”的角度,概述中国“渐进式改革”的基本进程,并概括改革开放在当代中国发展道路上的重要地位。
上一页 6 7 8 9 10 下一页 共174页